一种变速器气密性测试辅助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34495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6 1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速器气密性测试辅助工装,设在变速器的差速器端口处,包括上密封件、下密封件和连接上、下密封件的支撑柱,支撑柱呈C字形,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分别与差速器端口相吻合,上密封件为活动式,可沿差速器端口的轴线上下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下连动的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同时对差速器上下端口进行密封,密封过程准确简捷、省时省力,结构简单可靠,密封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变速器检测装置,尤其涉及到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检测准确度高的变速器气密性测试辅助工装
技术介绍
变速器总成在装配完成后,必须进行气密封测试,以确保变速器不会发生漏油,而做测试之前,需要先封堵变速器总成的差速器两端、排气塞等易影响变速器内部升压的通□。现在封堵差速器两端通口一般采用人工的方式,即利用密封装置封堵差速器两端,然后人工施力于密封装置,防止其松动,由于人工封堵容易产生使力不均或松动而引起漏气,影响检测的准确性,为了解决人工堵塞费时费力且密封较差的问题,中国专利号为CN201120165615.1的、名称为减速器壳体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减速器壳体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减速器轴端密封件和减速器差速器端密封件,由两密封件和减速器壳体包围构成密闭的检测空间,设置有高压气源及连通检测空腔和高压气源的气体管路,气体管路上设置有进气阀和调压阀,设置有控制系统,进气阀是与控制系统相连的自动进气阀,设置有与控制系统相连并与检测空腔连通的压力传感器,设置有与控制系统相连的结果显示装置;对减速器端口的封堵通过设在机架上且由机械控制的两密封件来实现,控制准确性较好,密封性较高,但由于机架结构复杂,操作控制困难,成本较高,而且不同的减速器具有不同的端口,在工艺变更时机架需重新制作,不能适用多品种减速器的气密封性测试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变速器气密性测试过程中人工封堵差速器端口费时费力、密封效果差,而机械封堵的机架结构复杂、操控困难、体积较大、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检测准确度高的变速器气密性测试辅助工装。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主要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变速器气密性测试辅助工装,设在变速器的差速器端口处,包括上密封件、下密封件和连接上、下密封件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呈C字形,支撑柱上端与上密封件连接,支撑柱下端与下密封件固接,所述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分别与所述差速器的端口相吻合,上密封件为活动式,可沿差速器端口的轴线上下移动,通过上下连动的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同时对差速器上下端口密封,密封过程准确简捷、省时省力,结构简单可靠,耐压程度高,密封性好。作为优选,所述上密封件包括上堵盖、安装座及可沿所述安装座上下移动的转轴,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支撑柱固接,安装座上设有带内螺纹的安装孔,所述转轴设在所述安装孔内,转轴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转轴头部与所述上堵盖固接,转轴尾部设有把手,上堵盖为变径圆柱体,上堵盖的前端小直径柱体与差速器上端口吻合并插入差速器上端口,后端大直径柱体对应差速器上端口的壳体端面,采用上下移动的转轴带动上堵盖封闭差速器上端口,封闭过程简单可靠,转轴上的把手方便操作人员的使用,上堵盖变径处平台可提供密封面,提高密封程度。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的上端与所述安装座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支撑柱固接,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连接板可在安装时准确定位安装座的具体位置,保证上堵盖和下堵盖与差速器端口处在同轴状态。作为优选,所述上堵盖的变径处设有与所述小直径圆柱体相吻合并套装在小直径圆柱体上的密封圈,密封圈可提高上堵盖的密封程度,相应提高气密性检测的准确性。作为优选,所述下密封件包括下堵盖,所述下堵盖为变径圆柱体,下堵盖的前端小直径柱体与差速器下端口吻合并插入差速器下端口,后端大直径柱体对应差速器下端口的壳体端面,下堵盖插入差速器下端口来封堵端口中,变径处平台可作为下堵盖的限位并以差速器的壳体定位,保证封堵时不会碰伤壳体,又能较好的密封防止气体泄漏影响气密性的判断。作为优选,所述下堵盖的变径处设有与所述小直径圆柱体相吻合并套装在小直径圆柱体上的密封圈,密封圈可提高下堵盖的密封程度。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内设有中空管道,所述下堵盖中央设有导流孔,所述中空管道的的一端密封,另一端与下堵盖的导流孔相通,支撑柱上设有指示中空管道内压的压力表,检测气体可通过导流孔流入至中空管道中,压力表可显示中空管道内的气体压力,相应显示变速器腔体内的气体压力,检测人员可通过压力表直观实时地观察变速器腔体的气密性程度。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上还设有与所述中空管道连通的气管接头,所述气管接头外接气源,可通过气管接头直接将外接气源接入到变速器腔体内,方便检测,气管接头可采用带阀的快速接头来控制气流的通断,也可以采用截止阀来控制气流的通断。作为优选,所述转轴中央设有气道,所述上堵盖中央设有通孔,所述气道与所述通孔相通,转轴尾部端部设有指示气道内压的压力表,通过在上密封件上设置压力表,可直观的实时检测变速器的气密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下连动的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同时对差速器上下端口密封,密封过程准确简捷、省时省力,结构简单可靠,密封性好,变径的堵盖以差速器的壳体限位,能保证封堵时不会碰伤壳体,又能较好的对差速器端口密封防止气体泄漏,在支撑柱上设置压力表,可直观实时检测变速器压力以判断气密性程度,方便操作检测人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柱,2.上堵盖,3.安装座,4.转轴,5.把手,6.连接板,7.密封圈,8.下堵盖,9.中空管道,10.导流孔,11.压力表,12.气管接头,13.气道,14.通孔。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1的一种变速器气密性测试辅助工装,卡装在变速器的差速器端口处,如图1所示,辅助工装包括上密封件、下密封件和连接上、下密封件的支撑柱1,支撑柱呈C字形,支撑柱上端与上密封件连接,支撑柱下端与下密封件固接,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分别与差速器的端口相吻合并插入相应端口 ;上密封件包括上堵盖2、安装座3及可沿安装座上下移动的转轴4,支撑柱的上端与安装座之间设计有连接板6,连接板的一端与支撑柱固接,连接板的另一端与安装座固接,安装座上设计有带内螺纹的安装孔,转轴上设计有与安装孔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并安装在安装孔内,转轴头部与上堵盖固接,转轴尾部设计有把手5,上堵盖为变径圆柱体,上堵盖的前端小直径柱体与差速器上端口吻合并插入差速器上端口,后端大直径柱体对应差速器上端口的壳体端面并以上端口的壳体端面限位,在上堵盖的小直径圆柱体上套装有与小直径圆柱体相吻合的密封圈7 ;下密封件包括下堵盖8,下堵盖为变径圆柱体,下堵盖的前端小直径柱体与差速器下端口吻合并插入差速器下端口,后端大直径柱体对应差速器下端口的壳体端面并与支撑柱固接,在下堵盖的小直径圆柱体上套装有与小直径圆柱体相吻合的密封圈。制作时,将下堵盖对准插入变速器差速器下端口并与C型的支撑柱焊接,支撑柱不与变速器相干涉,焊接转轴和把手并将转轴旋入安装座的安装孔内,再将上堵盖对准插入变速器差速器上端口内并使转轴头部与上堵盖焊接牢固,同时通过连接板将安装座和支撑座焊接,完成辅助工装的制作,此时,上下堵盖准确定位在相应的差速器端口内。使用时,在辅助工装的上下堵盖处套装密封圈,并将下堵盖插入差速器下端口中,将上堵盖对准差速器上端口,转动转轴使上堵盖下移,相应也使下堵盖上移,使上下堵盖同时紧压在差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器气密性测试辅助工装,设在变速器的差速器端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工装(1)包括上密封件、下密封件和连接上、下密封件的支撑柱(1),所述支撑柱呈C字形,支撑柱上端与上密封件连接,支撑柱下端与下密封件固接,所述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分别与所述差速器的端口相吻合,上密封件为活动式,可沿差速器端口的轴线上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建婷刘江海刘意气陈启云李慧军由毅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