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机械式自适应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34043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6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车机械式自适应变速器,包括外壳、用于增速的变速机构一、离心离合器以及双向超越离合器;外壳的左、右侧壁均开设有一孔洞,电动车的电动机输入轴贯穿右侧壁的孔洞,且输入轴与双向超越离合器内圈的一端连接,电动机输出轴贯穿左侧壁的孔洞,且输出轴与双向超越离合器外圈的另一端连接;输入轴上设置离心离合器,且该内圈随输入轴作旋转运动;离心离合器外圈与变速机构一连接,该变速机构一与双向超越离合器的外圈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离心离合器原理,变速机构,双向超越离合器原理组合而成的自动变速器,其能延长电动车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电动车的续行能力,不需要外加能源,即能与电动车行进时所需动力进行相匹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及交通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车机械式自适应变速器
技术介绍
当前电动车未能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电池的续行能力不足,据相关报道,电池的续行能力不足的原因,一方面是电池原容量所限,另一方面是因大电流的出现。分析大电流出现的成因,是由于行车时较常出现高速与重载,通常是加大电门,从而频繁出现大电流至使续行能力不足。现有的减少大电流出现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传动链以匹配不同的行车需要,目前有报道有些技术是采用电磁式,气动式等等的控制方式进行不同传动链的切换。其设计思路是当需要变换传动链时,使用电磁或气动的外力方式改变机构的联接形式。而现有的电磁式或气动式的控制方式需要引进外力,增加相应的控制元件,使结构复杂,消耗额外的能源。本专利技术不需要引进外力,没有使用额外能源,结构更简单。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纯电动车自动变速器”,见公开号为:CN102734396A,公开日为:2012.10.17的中国专利,该纯电动车自动变速器,包括电机(I)、箱体(2)、设置在箱体(2)上的输入轴(3)和输出轴(11),所述的输入轴(3)上设有第一主动轮(6)和第二主动轮(5),第一主动轮(6)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机械式自适应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用于增速的变速机构一、离心离合器以及双向超越离合器;所述外壳的左、右侧壁均开设有一孔洞,所述电动车的电动机输入轴贯穿所述右侧壁的孔洞,且输入轴与所述双向超越离合器的内圈连接,所述电动机输出轴贯穿所述左侧壁的孔洞,且输出轴与所述双向超越离合器的外圈连接;所述输入轴上设置所述离心离合器,且离心离合器的内圈随输入轴作旋转运动;所述离心离合器的外圈与所述变速机构一连接,该变速机构一与所述双向超越离合器的外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机械式自适应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用于增速的变速机构一、离心离合器以及双向超越离合器;所述外壳的左、右侧壁均开设有一孔洞,所述电动车的电动机输入轴贯穿所述右侧壁的孔洞,且输入轴与所述双向超越离合器的内圈连接,所述电动机输出轴贯穿所述左侧壁的孔洞,且输出轴与所述双向超越离合器的外圈连接;所述输入轴上设置所述离心离合器,且离心离合器的内圈随输入轴作旋转运动;所述离心离合器的外圈与所述变速机构一连接,该变速机构一与所述双向超越离合器的外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机械式自适应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一固定于所述外壳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机械式自适应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一为行星齿轮机构,该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与离心离合器的外圈连接,该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勇刘正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