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俊辉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电磁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34013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6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电磁离合器,包括衔铁(1)、磁轭(2)、螺栓一(3)、螺栓二(4)、拉杆(5)、螺母(6)和引线(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衔铁(1)和磁轭(2)均设置为环形,并通过螺栓一(3)和螺栓二(4)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拉杆(5)设置为弧形,其两端分别与螺栓二(4)连接,所述的螺母(6)设置为圆筒状,通过焊接与拉杆(5)连接,所述的引线(7)与磁轭(2)内的线圈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电磁离合器的手动操作,避免了电磁离合器在断电情况下易操作的情况,增加了电磁离合器的安全性与适用范围,操作简单,实施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离合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手动操作的新型电磁离合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电磁离合器产品大都存在结构复杂,操作程序繁琐,同时大多电磁离合器产品在断电情况下不便于手动操作,影响了正常的工作,易引发安全隐患和造成安全生产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电磁离合器,解决现有电磁离合器在断电情况下不便于手动操作以及操作程序繁琐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电磁离合器,包括衔铁、磁轭、螺栓一、螺栓二、拉杆、螺母和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衔铁和磁轭均设置为环形,并通过螺栓一、螺栓二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拉杆设置为弧形,其两端分别与螺栓二连接,可通过操纵拉杆实现电磁离合器的工作,所述的螺母设置为圆筒状,通过焊接与拉杆连接,螺母与手动操纵杆连接,通过手动操纵杆对拉杆的操作,实现了手动操作电磁离合器,所述的引线与磁轭内的线圈连接。所述的螺栓一,其数量为3个,均匀分布在衔铁上,在螺栓一上还设有弹簧。所述的螺栓二,其数量为2个,对称设置在磁轭的两侧,在螺栓二上设置有弹簧。`所述的螺母,其内径为10mm-20mm,长度为20mm-30mm。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现了电磁离合器的手动操作,避免了电磁离合器在断电情况下易操作的情况,增加了电磁离合器的安全性与适用范围,提高了工作效率,操作简单,实施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衔铁、2.磁轭、3.螺栓一、4.螺栓二、5.拉杆、6.螺母、7.引线。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一种新型电磁离合器,包括衔铁1、磁轭2、螺栓一 3、螺栓二 4、拉杆5、螺母6和引线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衔铁I和磁轭2均设置为环形,并通过螺栓一 3、螺栓二 4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拉杆5设置为弧形,其两端分别与螺栓二 4连接,可通过操纵拉杆5实现电磁离合器的工作,所述的螺母6设置为圆筒状,通过焊接与拉杆5连接,螺母6与手动操纵杆连接,通过手动操纵杆对拉杆5的操作,实现了手动操作电磁离合器,所述的引线7与磁轭2内的线圈连接。安装后,当遇到断电的情况时,可通过手动操纵杆对电磁离合器进行操作, 提1 了广品安全性。本专利技术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釆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电磁离合器,包括衔铁(1)、磁轭(2)、螺栓一(3)、螺栓二(4)、拉杆(5)、螺母(6)和引线(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衔铁(1)和磁轭(2)均设置为环形,并通过螺栓一(3)和螺栓二(4)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拉杆(5)设置为弧形,其两端分别与螺栓二(4)连接,所述的螺母(6)设置为圆筒状,通过焊接与拉杆(5)连接,所述的引线(7)与磁轭(2)内的线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磁离合器,包括衔铁(I)、磁轭(2)、螺栓一(3)、螺栓二(4)、拉杆(5)、螺母(6)和引线(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衔铁⑴和磁轭(2)均设置为环形,并通过螺栓一(3)和螺栓二⑷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拉杆(5)设置为弧形,其两端分别与螺栓二⑷连接,所述的螺母(6)设置为圆筒状,通过焊接与拉杆(5)连接,所述的引线(7)与磁轭(2)内的线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辉
申请(专利权)人:张俊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