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管式消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29835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5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套管式消音器。现有消音器内只有单吸音层,消音效果欠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外壳以及外吸音管,外吸音管内部悬置有一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内吸音管,内吸音管一端通过一支撑板连接在所述外壳进气口的内缘上,另一端为封口结构,并在所述外吸音管和内吸音管间形成一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的外腔,在原有单层消音器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内置的内吸音管,使得消音器内具有两层消音结构,通过内、外吸音管对气流多次减震来实现降噪,利用内吸音管和外吸音管间的曲折流道实现降低气流流速和压力的作用,起到进一步降低噪音的作用,确保工人身体健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氧制氮机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降噪用套管式消音器
技术介绍
已知技术中,双塔结构的变压吸附(PSA)制氮、制氧技术是目前制氮、制氧的先进技术,它具有无污染、制气纯度高、产率高、总体生产成本低等特点。这种制氮、制氧机有两个吸附分离塔交替工作制气并排除废气,在一塔工作结束切换至另一塔工作前,结束制气工作的吸附塔需要排除废气,由于此排气过程很短,一般需在几秒钟内排完,且排气量大、排气相关设备容积有限,故被排气体的气流速度和气流密度很高,由此产生很大噪音。专利号为201020110236.8的消音器包括外壳以及内置于外壳中的吸音层,且所述吸音层为单层结构,其对噪音的减震效果有限,降噪效果不明显,对工人健康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有效提高减震效果的消音器,本技术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降噪效果明显的消音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套管式消音器,包括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管状外壳以及与所述外壳内侧壁贴合的外吸音管,所述外吸音管内部悬置有一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内吸音管,所述内吸音管一端通过一支撑板连接在所述外壳进气口的内缘上,另一端为封口结构,并在所述外吸音管和内吸音管间形成一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的外腔。在原有单层消音器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内置的内吸音管,使得消音器内具有两层消音结构,通过内、外吸音管对气流多次减震来实现降噪,内吸音管与进气口连通并形成一内腔,气流通过进气口进入内腔并穿过所述内吸音管后进入外腔,利用内吸音管和外吸音管间的曲折流道实现降低气流流速和压力的作用,起到进一步降低噪音的作用,确保工人身体健康。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为环状结构,其内环直径与所述内吸音管的内径匹配,其外环边缘与所述外壳内壁匹配连接。支撑板中部开孔使得进气口和内吸音管内部腔体连通并形成内腔,支撑板边缘与外壳内壁匹配连接,确保外腔与内腔隔离,使得内腔中的气流只能通过内吸音管流入外腔,对气流有效减震并降噪。作为优选,所述内吸音管包括一内吸音层以及设于所述内吸音层内外侧壁上且匹配贴合的导气层。内吸音层被夹持在两导气层中,导气层起到固定内吸音层的作用,气流通过导气层流入内吸音层中,并完成减震、降噪过程。作为优选,所述外吸音管包括一外吸音层以及设于所述外吸音层内侧壁上且匹配贴合的导气层。气流从内腔中流出并通过外腔向出气口流动,在此过程中,气流通过导气层进入外吸音层,实现二次减震、降噪过程。作为优选,所述导气层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导气孔。气流通过所述导气孔实现穿流,并确保吸音层能对气流有效减震、降噪。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两端分别设有呈环状结构的前盖板和后盖板,所述前盖板中部开口形成所述出气口,所述后盖板中部开口形成所述进气口,且与所述支撑板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后盖板外侧设有一连接部。前盖板边缘与所述外吸音管侧壁连接,有效提高外吸音管的结构强度,提高外吸音管抗高压气流能力;后盖板与支撑板平行间隔设置,两者间留有间隙,起到缓冲高速气流的作用,有效降低气流流速;消音器通过后盖板外侧的连接部连接固定在预设位置。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包括一法兰,所述法兰通过一接管与所述后盖板的进气口匹配连接。所述消音器通过法兰连接在预设工位上,既能确保连接强度,还结构简单,有效降低成本。作为优选,所述内吸音管长度小于所述外吸音管长度。由于内吸音管比外吸音管短,使得内吸音管整根没入外吸音管中,从内吸音管中流出的气流还需要通过外腔流出出气口,给气流的二次减震、降噪提供机会,有效防止气流穿过内吸音管并直接流出出气口的现象发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原有单层消音器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内置的内吸音管,使得消音器内具有两层吸音层结构,气流依次穿过内、外吸音管,以此对气流实现多次减震作用,并最终实现降低噪音,此外,还利用内吸音管和外吸音管间的曲折流道实现降低气流流速和压力的作用,起到进一步降低噪音的作用,确保工人身体健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气口,2、出气口,3、外壳,4、外吸音管,5、内吸音管,6、支撑板,7、外腔,8、内吸音层,9、导气层,10、外吸音层,11、导气孔,12、前盖板,13、后盖板,14、连接部,15、法兰,16、接管,17、内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套管式消音器,包括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 I和出气口 2的管状外壳3以及与所述外壳3内侧壁贴合的外吸音管4,所述外吸音管4内部悬置有一与所述进气口 I连通的内吸音管5,所述内吸音管5—端通过一支撑板6连接在所述外壳3进气口 I的内缘上,另一端为封口结构,并在所述外吸音管4和内吸音管5间形成一与所述出气口 2连通的外腔7 ;所述支撑板6为环状结构,其内环直径与所述内吸音管5的内径匹配,其外环边缘与所述外壳3内壁匹配连接;所述内吸音管5包括一内吸音层8以及设于所述内吸音层8内外侧壁上且匹配贴合的导气层9 ;所述外吸音管4包括一外吸音层10以及设于所述外吸音层10内侧壁上且匹配贴合的导气层9 ;所述导气层9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导气孔11 ;所述外壳3两端分别设有呈环状结构的前盖板12和后盖板13,所述前盖板12中部开口形成所述出气口 2,所述后盖板13中部开口形成所述进气口 I,且与所述支撑板6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后盖板13外侧设有一连接部14 ;所述连接部14包括一法兰15,所述法兰15通过一接管16与所述后盖板13的进气口 I匹配连接;所述内吸音管5长度小于所述外吸音管4长度。在具体操作中,流速较快的高压气流通过以下步骤实现降噪排放:1、气流通过进气口 I进入消音器,支撑板6与后盖板13间的预留间隙对气流起到缓冲作用;2、气流进入内吸音管5的内腔17中,由于导气孔11遍布内吸音管5的整个内壁,气流被分批分次导入内吸音层8中,并在内吸音层8中完成减震、降噪过程,此过程能有效降低气流压力和流速;3、从内吸音管5中排出的气流通过内吸音层8外侧壁上的导气层9进入外腔7中,并被后续排出的气体挤向出气口 2,在此过程中,外腔7中的气流会通过导气层9上的导气孔11进入外吸音层10,并在外吸音层10中实现二次减震、降噪过程,进一步减少噪音的影响。4、经过外吸音层10减震、降噪处理后的气流经排气口排入空气中。在实际操作中,所述连接部14通过法兰15连接在预设工位上,也可以通过焊接、螺接等方式连接,均应视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外吸音层10和内吸音层8均为透气吸音材质,既可以使得气流缓慢穿过,还能减少噪音。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导气层9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导气孔11,可以采用直径较小而数量较多的分布方式,既保证气流通过效率,还有效降低气流噪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管式消音器,包括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1)和出气口(2)的管状外壳(3)以及与所述外壳(3)内侧壁贴合的外吸音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吸音管(4)内部悬置有一与所述进气口(1)连通的内吸音管(5),所述内吸音管(5)一端通过一支撑板(6)连接在所述外壳(3)进气口(1)的内缘上,另一端为封口结构,并在所述外吸音管(4)和内吸音管(5)间形成一与所述出气口(2)连通的外腔(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管式消音器,包括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I)和出气口(2)的管状外壳(3)以及与所述外壳(3)内侧壁贴合的外吸音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吸音管(4)内部悬置有一与所述进气口( I)连通的内吸音管(5 ),所述内吸音管(5 ) —端通过一支撑板(6 )连接在所述外壳(3)进气口( I)的内缘上,另一端为封口结构,并在所述外吸音管(4)和内吸音管(5)间形成一与所述出气口(2)连通的外腔(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管式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6)为环状结构,其内环直径与所述内吸音管(5)的内径匹配,其外环边缘与所述外壳(3)内壁匹配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套管式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吸音管(5)包括一内吸音层(8)以及设于所述内吸音层(8)内外侧壁上且匹配贴合的导气层(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管式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冲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盛大高科技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