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地形自平衡两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27097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4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地形自平衡两轮车,包括箱体、两套相同的行走轮机构和尾杆机构。行走轮机构包括轮履变换装置、行走轮驱动机构、内/外片行走轮和弹性履带。轮履变换装置通过步进减速电机组成的螺旋机构实现,通过直线滑动单元对直线电机配套的螺母及其连接板进行导向。行走轮驱动机通过合理分配同步带的传动比,实现内外片行走轮不同驱动轴下同一速度行走。车体尾部安装尾杆机构,其摆动由蜗轮蜗杆减速电机通过齿轮传动、链轮链条传动后驱动;在滚珠保持架的导向下,尾杆的伸缩由直线步进电机驱动;尾杆末节安装的万向轮在电机的作用下实现与地面的接触和分离。两轮车具有两轮式、三轮式或两轮+杆式三种运动模式,运动灵活且有很强的越障能力,能够在平地、楼梯、沟壑等多种地形环境下稳定行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两轮车,具体涉及一种多地形自平衡两轮车,属于机器人

技术介绍
两轮自平衡车具有灵活的优点,但越障性较差,而履带式移动机器人越障能力强,但灵活性较差,如何将轮式机器人的灵活性和履带机器人的高越障性结合在一起是机器人机构技术的难点。轮/履变结构移动机器人的研制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传统履带式机器人的灵活性,但作为一种传统的三轮和四轮机器人,与两轮自平衡移动机器人的灵活性相比,仍旧存在一定的差距。轮/履变结构移动机器人的专利文献较少,专利文献[公开号:CN101570216]提出了一种轮/履变结构的移动机器人,由带有轮/履变结构的行走轮和后面安装的万向轮组成。该机器人的越障碍能力较强,但由于轮子较多和体积上的限制,在一定路况下或狭小的空间内,其灵活性会受到限制。两轮自平衡车的研究较为成熟,参考文献也较多,但现在的两轮自平衡车一般工作在平坦或较为平坦的路面上,在沟壑、楼梯等复杂路面上无法行走。由于两轮车的越障碍能力较差,所以两轮自平衡车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的行走轮定位机构采用了申请号为“201210539103.6”(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轮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地形的自平衡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尾杆机构和两套相同的行走轮机构;所述行走轮机构包括:弹性履带(2)、外片行走轮(3)、内片行走轮(14)、行走轮驱动机构和轮履变换装置;其中轮履变换装置包括:直线步进电机A(19)、光轴(7)、滑块(9)、支架、连接板A(8)和两套相同的执行机构;行走轮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外片行走轮驱动轴(11)、齿轮轴(18)、小同步带轮(20)、同步带(21)和大同步带轮(22);所述尾杆机构包括:蜗轮蜗杆减速电机A(24)、齿轮组(25)、尾部摆杆驱动轴A(26)、尾部摆杆驱动轴B(27)、关节A(28)、万向轮(6)和连接座(34);所述两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地形的自平衡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I)、尾杆机构和两套相同的行走轮机构; 所述行走轮机构包括:弹性履带(2)、外片行走轮(3)、内片行走轮(14)、行走轮驱动机构和轮履变换装置;其中轮履变换装置包括:直线步进电机A (19)、光轴(7)、滑块(9)、支架、连接板A (8)和两套相同的执行机构;行走轮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外片行走轮驱动轴(11)、齿轮轴(18)、小同步带轮(20)、同步带(21)和大同步带轮(22); 所述尾杆机构包括:蜗轮蜗杆减速电机A (24)、齿轮组(25)、尾部摆杆驱动轴A (26)、尾部摆杆驱动轴B (27)、关节A (28)、万向轮(6)和连接座(34); 所述两套行走轮机构通过行走轮定位机构对称的安装在箱体(I)的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尾杆机构通过连接座(34)与箱体(I)后侧面的底部固接,并位于两套行走轮机构中间;所述轮履变换装置中的支架与箱体(I)固接; 所述行走轮机构中,内片行走轮(14)和外片行走轮(3)同轴放置,弹性履带(2)与内片行走轮(14)和外片行走轮(3)的外齿啮合;所述驱动电机的安装座固定在支架上,驱动电机减速后与齿轮轴(18)相连,所述齿轮轴(18)上固接有与内片行走轮(14)内齿啮合的齿轮,从而驱动内片行走轮(14);所述小同步带轮(20)与齿轮轴(18)固接,小同步带轮(20)通过同步带(21)与大同步带轮(22)相连;所述外片行走轮驱动轴(11)与大同步带轮(22)固接,外片行走轮驱动轴(11)用于驱动外片行走轮(3);所述轮履变换装置位于内片行走轮(14)和外片行走轮(3)之间的位置;其中直线步进电机A(19)安装在支架上,直线步进电机A (19)通过螺杆沿竖直方向输出动力;与直线步进电机A (19)输出轴配套的螺母与连接板A (8)固接,所述滑块(9)与连接板A (8)固接;所述光轴(7)竖直穿过连接板A (8)和滑块(9)后固接在支架上,所述连接板A (8)和滑块(9)能够沿光轴(7)的轴线运动;所述轮履变换装置的两套执行机构沿光轴(7)的轴线对称安装,每套执行机构包括均连杆A(15)、连杆B(16)和小脚轮(35);所述连杆A (15)的一端与滑块(9)铰接,另一端与连杆B (16)在非端点处铰接;所述连杆B (16)的一端与小脚轮(35)连接,另一端和支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学山郭文增白阳靳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