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4332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3 0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起重设备,包括:主机,底盘,主机设置在底盘上;转场行走装置,转场行走装置与底盘连接;可收放的支腿机构,支腿机构的一端与底盘连接;带载行走装置,带载行走装置与支腿机构的另一端连接。工作时,带载行走装置通过可收放的支腿机构变化为伸展的状态,并将转场行走装置撑离地面。此时,便可由带载行走装置驱动起重设备在带载的情况下运动。这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起重设备既能带载行驶,又能方便地转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起重机械,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起重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可带载行驶的起重机包括履带式起重机与轮胎式起重机。但是,这两种起重机都无法方便的通过公路进行快速转场。另外,具有快速转场能力的汽车起重机和全地面起重机又无法有效的带载行驶。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既能带载行驶,又能方便地转场的起重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起重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起重机不能既带载行驶,又能方便转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起重设备,包括主机,底盘,主机设置在底盘上;转场行走装置,转场行走装置与底盘连接;可收放的支腿机构,支腿机构的一端与底盘连接;带载行走装置,带载行走装置与支腿机构的另一端连接。进一步地,带载行走装置在行走平面内与支腿机构可枢转地连接。进一步地,带载行走装置包括履带机构和用于驱动履带机构在行走平面内转动的回转驱动机构。进一步地,支腿机构包括第一支腿机构和与第一支腿机构可枢转连接的第二支腿机构,第一支腿机构的一端与底盘连接,带载行走装置与第二支腿机构连接。进一步地,第一支腿机构包括主支腿、第一支腿和第一驱动缸,第一驱动缸的一端与主支腿连接,第一驱动缸的另一端与第一支腿在至少两个连接位置处选择性地连接。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缸的另一端与第一支腿的至少两个连接位置通过销子可拆卸的连接。进一步地,连接位置包括第一连接位置和第二连接位置,第一驱动缸的另一端与第一支腿的第一连接位置和第二连接位置可拆卸的连接。进一步地,第二支腿机构能收缩到第一支腿机构的主支腿内。进一步地,第二支腿机构包括第二支腿和第二驱动缸,第二支腿与第一支腿可枢转地连接,第二驱动缸的一端与第一支腿连接,第二驱动缸的另一端与第二支腿连接。进一步地,支腿机构的个数为多个,带载行走装置的个数为多个,支腿机构与带载行走装置一一对应地连接,多个支腿机构形成X型、或H型、或K型支腿结构。工作时,带载行走装置通过可收放的支腿机构变化为伸展的状态,并将转场行走装置撑离地面。此时,便可由带载行走装置驱动起重设备在带载的情况下运动。这样,本技术中的起重设备既能带载行驶,又能方便地转场。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的起重设备处于转场状态时的示意图;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的起重设备处于带载运动状态时的示意图;图3示意性示出了图2中的起重设备沿行驶方向带载运动时的示意图;图4示意性示出了图2中的起重设备沿圆周方向带载运动时的示意图;图5示意性示出了图2中的起重设备沿倾斜方向带载运动时的示意图;图6示意性示出了支腿机构与带载行走装置处于带载运动状态时的示意图;图7示意性示出了图6的俯视图;图8示意性示出了图6的左视图;图9示意性示出了支腿机构的展开过程的第一示意图;图10示意性示出了支腿机构的展开过程的第二示意图;图11示意性示出了支腿机构的展开过程的第三示意图;图12示意性示出了支腿机构的展开过程的第四示意图;以及图13示意性示出了支腿机构的展开过程的第五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0、主机;20、底盘;30、转场行走装置;40、支腿机构;41、第一支腿机构;42、第二支腿机构;50、带载行走装置;51、履带机构;52、回转驱动机构;411、主支腿;412、第一支腿;413、第一驱动缸;414、销子;415、第一连接位置;416、第二连接位置;417、驱动缸;421、第二支腿;422、第二驱动缸。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I至5所示,本技术中的起重设备包括主机10 ;底盘20,主机10设置在底盘20上;转场行走装置30,转场行走装置30与底盘20连接;可收放的支腿机构40,支腿机构40的一端与底盘20连接;带载行走装置50,带载行走装置50与支腿机构40的另一端连接。特别地,支腿机构40可以采用多种支腿形式,只要能够实现带载行走装置50的收放即可,并不限于本技术中所列举的形式。优选地,支腿机构40的个数为多个,带载行走装置50的个数为多个,支腿机构40与带载行走装置50 —一对应地连接,多个支腿机构40形成X型、或H型、或K型支腿结构。优选地,转场行走装置30是轮式行走装置。优选地,带载行走装置50是履带行走装置,但不限于本技术中所列举的形式,例如可承重轮胎,气垫等,只要能够实现带载行走即可。工作时,带载行走装置50通过可收放的支腿机构40图I所示的状态伸展到图2所示的状态,并将转场行走装置30撑离地面。此时,便可由带载行走装置50驱动起重设备在带载的情况下运动。当需要恢复到图I所示的状态时,由于支腿机构40是可收放的,因此,只需要将支腿机构40向上收起来即可。这样,本技术中的起重设备既能带载行驶,又能方便地转场。请参考图3至图5,优选地,带载行走装置50在行走平面内与支腿机构40可枢转地连接。优选地,带载行走装置50包括履带机构51和用于驱动履带机构51在行走平面内转动的回转驱动机构52。例如,回转驱动机构52可以是齿轮机构,也可以是链条传动机构等,只要能够使履带机构51在行走平面内可以转动即可。优选地,多个履带机构51可以被转动到与行驶方向一致的位置,以便于沿行驶方向运动(如图3);也可以转动到位于同一圆周的位置,从而实现原地回转的功能(如图4);还可以转动到相对行驶方向倾斜的位置,此时,多个履带机构51相互平行,可实现侧向的倾斜运动(如图5)。优选地,回转驱动机构52通过法兰的方式分别与履带机构51和支腿机构40连接。这样,通过回转驱动机构52,可以使本技术中的起重设备沿行驶的方向带载运动(如图3),也可以使本技术中的起重设备在原地沿圆周方向带载运动(如图4),还可以使本技术中的起重设备沿偏离行驶方向的方向倾斜地运动(如图5)。这样,可以根据场地和施工现场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方便而快速地进行带载运动。请参考图6至图13,优选地,支腿机构40包括第一支腿机构41和与第一支腿机构41可枢转连接的第二支腿机构42,其中,第一支腿机构41的一端与底盘20连接,带载行走装置50与第二支腿机构42连接。其中,第一支腿机构41与底盘20连接,例如,在图3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支腿机构40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支腿机构41在相对于底盘20的张开位置与靠近底盘20的收纳位置之间转动的驱动缸417,以使多个支腿机构40形成X型结构。显然,多个支腿机构40也可以形成H型结构,这样,支腿机构40可设计成与底盘20固定连接的伸缩式结构,此时可以不需要驱动缸417。优选地,请参考图9至图13,第一支腿机构41包括主支腿411、第一支腿412和第一驱动缸413,第一驱动缸413的一端与主支腿411连接,第一驱动缸413的另一端与第一支腿412在至少两个连接位置处选择性地连接。由于第一驱动缸413可在多个连接位置选择性地连接,因此,可以通过在这些连接位置之间的变换,使第一驱动缸413可以将第一支腿412驱动到更远的地方,却不需要增大第一驱动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10),底盘(20),所述主机(10)设置在所述底盘(20)上;转场行走装置(30),所述转场行走装置(30)与所述底盘(20)连接;可收放的支腿机构(40),所述支腿机构(40)的一端与所述底盘(20)连接;带载行走装置(50),所述带载行走装置(50)与所述支腿机构(40)的另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小君张树新彭刚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