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工程、精细化工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纳米级的聚醚酮结晶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当中聚醚酮的合成是中以二苯砜作为溶剂,以4、4 - 二氟二苯甲酮和对苯二酚作为原料,在碳酸钾存在的条件下下反应制得的。反应结束后,产物、溶剂、副产物等掺杂在一起,常温下形成固体混合物。反应结束后,用有机溶剂浸出固体混合中的溶剂二苯砜,用水浸出副产物氟盐及原料碳酸钾等,然后经干燥得到纯聚醚酮。在生产过程中,将反应产物经专用压片、冷却、粉碎设备处理,再进行精制。影响聚醚酮精制浸取的因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聚醚酮颗粒的粒度大小,颗粒内部孔洞的大小、比表面积、孔洞形状及溶质在颗粒内分布状态等。2)溶剂即浸取剂的种类、粘度、活度及扩散系数等。3)操作温度、压力、搅拌速度及溶剂流动状态等。4)浸取液及溶质在惰性组分上的吸附状况。对一定生产工艺生产的聚醚酮,其颗粒、操作条件、溶剂类别及溶质与溶剂的性质基本确定,要提高聚醚酮精制效率,在原有研究与生产技术条件下,研究其结晶形态,挖潜聚醚酮精制速率,是提高其生产效率的有效方法。前期工作研究了聚醚酮的粉碎、不同浸取液的浸取、不同浸取工艺及不同工艺的改进等,使聚醚酮精制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对聚醚酮结晶过程研究的不深入及生产能力的扩大,精制时间仍过长,能耗较大,纯水用量及废水产生量过多,使精制过程成了整个生产过程的瓶颈。为此,根据纳微结构界面对传质、传热影响的研究结果,针对粉碎后聚醚酮颗粒的结构,结合精制原理,以及聚醚酮结晶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在不同温度下结晶的聚醚酮颗粒的结构,期望有更好的传质效果,挖潜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纳微结构的聚醚酮结晶物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用聚醚酮结晶物样片制备器制备聚醚酮结晶物样片:将聚醚酮结晶物样片制备器的上油箱(11)和下油箱(1)中的上加热板(8)及下加热板(4)通电加热,并控制温度在130℃~190℃之间,调整物料压片平板(6)与上加热板(8)之间的距离,使物料片的厚度达到3mm~5mm,由保护气进口(13)向聚醚酮结晶物样片制备器内通入氮气,防止溶剂二苯砜在空气中氧化,当聚醚酮结晶物样片制备器的预热准备工作完毕后,即将合成后的聚醚酮混合产物放出后直接移到物料压片平板(6)上,关好上加热板(8)并通过制片高度调节旋钮(3)去调节可调高度旋转轴(7),保持恒温加热5分钟~20分钟,在物料达到预定恒温及时间后,取下聚醚酮结晶物样片放入水中冷却;步骤二、将冷却后的聚醚酮结晶物样片置于粉碎机内,将其粉碎成边长为3mm~4mm的具有3~5条边的多边形颗粒; 步骤三、将粉碎后的聚醚酮结晶物样片放到液泛提取器中,首先使用丙酮浸取其中的二苯砜,然后再用水浸取剩余的氟盐、碳酸钠; 步骤四、将经过浸取步骤提纯后的聚醚酮结晶物使用真空干燥箱进行干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微结构的聚醚酮结晶物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聚醚酮结晶物样片制备器制备聚醚酮结晶物样片: 将聚醚酮结晶物样片制备器的上油箱(11)和下油箱(I)中的上加热板(8 )及下加热板(4)通电加热,并控制温度在130°C 190°C之间,调整物料压片平板(6)与上加热板(8)之间的距离,使物料片的厚度达到3mnT5mm,由保护气进口(13)向聚醚酮结晶物样片制备器内通入氮气,防止溶剂二苯砜在空气中氧化,当聚醚酮结晶物样片制备器的预热准备工作完毕后,即将合成后的聚醚酮混合产物放出后直接移到物料压片平板(6)上,关好上加热板(8)并通过制片高度调节旋钮(3)去调节可调高度旋转轴(7),保持恒温加热5分钟 20分钟,在物料达到预定恒温及时间后,取下聚醚酮结晶物样片放入水中冷却; 步骤二、将冷却后的聚醚酮结晶物样片置于粉碎机内,将其粉碎成边长为3mnT4mm的具有3飞条边的多边形颗粒; 步骤三、将粉碎后的聚醚酮结晶物样片放到液泛提取器中,首先使用丙酮浸取其中的二苯砜,然后再用水浸取剩余的氟盐、碳酸钠; 步骤四、将经过浸取步骤提纯后的聚醚酮结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江,刘桂英,王飞扬,楚迪,李盛毓,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