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EL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22546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2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常压程度的气氛中使用比较稳定的新型的电子注入材料形成的有机EL元件。优选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依次具有支撑基板、阳极、发光层、电子注入层及阴极,其中,所述电子注入层是通过将含有离子性聚合物的墨液涂布并使其成膜而形成的,所述阴极是通过将含有形成所述阴极的材料的墨液涂布并使其成膜而形成的,或者是通过对形成所述阴极的导电性薄膜进行转印而形成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EL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发光元件有其结构、发光原理等不同的各种发光元件。作为其中之一,现在正在进行有机EL (Electro Luminescence)元件的实用化。有机EL元件依次层叠支撑基板、阳极、包含有机物的发光层及阴极而构成。若向有机EL元件施加电压,则从阳极注入空穴的同时从阴极注入电子。进而,从各电极注入的空穴与电子在发光层结合从而产生发光。在上述的仅仅由阳极、发光层及阴极构成的有机EL元件中,难以得到期望的发光特性,因此通常在阳极与阴极之间设置发光层以外的规定的层。例如,在阳极与阴极之间设置空穴注入层、电子注入层等作为规定的层。空穴注入层是为了容易地从阳极注入空穴,而在阳极与发光层之间设置的。另外,电子注入层是为了容易地从阴极注入电子,而在阴极与发光层之间设置的。此类有机EL元件通过依次层叠支撑基板、阳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注入层及阴极而形成。电子注入层通常通过在大气中不稳定的电子注入材料构成。例如,电子注入层可通过Ba、BaO及NaF等构成,且通常在真空气氛中形成。进而,设置于电子注入层上的阴极,是为了抑制在大气中不稳定的电子注入层的劣化,而通常在真空气氛中形成的。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形成电子注入层及阴极,需要导入真空气氛,但为了调制成真空气氛,而使装置变大,或工序 变复杂。例如,被认为作为简单地制造有机EL元件的方法之一的辊对辊法中,为了在真空气氛中形成电子注入层及阴极,需要在真空气氛中保持包括卷曲挠性膜的装置在内的全部装置,存在装置变大的问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此,为了能够在不导入真空气氛的情况下形成电子注入层,正在探讨大气中比较稳定且能够容易地从阴极注入电子的电子注入材料的开发。作为此类电子注入材料,提出了有机金属络合物,现有技术中,通过将该金属络合物涂布成膜来形成电子注入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7-14958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584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在常压程度的气氛中比较稳定且能够容易地从阴极注入电子的电子注入材料受到其种类的限制,目前还在针对作为有机EL元件能够实用的各种电子注入材料进行开发。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了在常压程度的气氛中比较稳定的新型电子注入材料所形成的有机EL元件。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EL元件,其依次具有支撑基板、阳极、发光层、电子注入层及阴极,其中,电子注入层是通过将含有离子性聚合物的墨液涂布并使其成膜而形成的,阴极是通过将含有形成所述阴极的材料的墨液涂布并使其成膜而形成的,或者是通过对形成所述阴极的导电性薄膜进行转印而形成的。本专利技术涉及阴极包含导电性填料的有机EL元件。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其是依次具有支撑基板、阳极、发光层、电子注入层及阴极的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通过涂布含有离子性聚合物的墨液并使其成膜来形成电子注入层的工序;及通过在电子注入层上转印导电性薄膜来形成阴极,或者通过涂布含有形成所述阴极的材料的墨液并使其成膜来形成阴极的工序。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辊对辊法形成电子注入层及阴极的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在常压程度的气氛中比较稳定的新型电子注入材料,利用涂布法就能够形成有机EL元件的电子注入层,从而提供一种具有在不导入真空气氛的情况下所形成的电子注入层的有机EL元件。附图说明图1为示意地表示有机EL元件的截面图。图2为示意地表示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优选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为依次层叠支撑基板、阳极、发光层、电子注入层及阴极而构成的有机EL元件,其中,所述电子注入层是通过将含有离子性聚合物的墨液涂布并使其成膜而形成的,所述阴极是通过将含有形成所述阴极的材料的墨液涂布并使其成膜而形成的,或者是通过对形成所述阴极的导电性薄膜进行转印而形成的。有机EL元件可作为例如照明装置的光源、显示装置的背光灯使用。以下,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进行说明。图1为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在支撑基板上依次至少层叠阳极、发光层、电子注入层及阴极而构成。予以说明,有机EL元件,在阳极与阴极之间除了设置发光层及电子注入层之外,还可根据需要设置规定的层。例如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及电子输送层等被设置于阳极与阴极之间。图1中,作为一个示例,示出依次层叠支撑基板2、阳极3、空穴注入层4、发光层5、电子注入层6及阴极7而构成的有机EL元件I。有机EL元件通过依次层叠各构成要素而形成。本专利技术中,电子注入层通过涂布含有离子性聚合物的墨液并使其成膜来形成。另外,阴极通过将含有形成所述阴极的材料的墨液涂布并使其成膜而形成,或者通过对形成所述阴极的导电性薄膜进行转印而形成。如后述的实验例中确认的那样,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涂布含有离子性聚合物的墨液并使其成膜在大气中形成电子注入层,并在其上进一步形成阴极,从而可得到发光的有机EL元件。即,即使在大气中形成电子注入层,也可得到具有电子注入层功能的层。予以说明,现有技术中,形成包含Ba、BaO及NaF等的电子注入层后,若将其暴露在大气中,则电子注入层立刻会发生劣化。进而,即使试图在劣化后的电子注入层上形成阴极,也无法期待能够得到发光的有机EL元件。本实施方式中,阴极通过涂布含有形成阴极的材料的墨液并使其成膜而形成,或者通过对形成所述阴极的导电性薄膜进行转印而形成。上述阴极的形成可在大气中进行。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可形成电子注入层以外,还可在没有导入真空气氛的情况下形成阴极,因此可使有机EL元件的制造工序简化。予以说明,后述的实验例中,阴极的形成虽然在真空气氛进行,但是在形成电子注入层之后,直至开始形成阴极的期间,电子注入层都被暴露在大气中。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暴露于大气中的电子注入层上形成阴极,也可得到发光的有机EL元件。因此,即使用在大气中形成阴极的方法来代替在该实验例的真空气氛中形成阴极的方法,也可得到发光的有机EL元件。以下,参照图2,说明通过辊对辊法(以下,有时称为R2R法)制造有机EL元件的方法。在R2R法中,配置至少一对卷芯11、12。在一对卷芯11、12中,分别卷绕有带状的挠性膜。挠性膜从一个卷芯11向另一个卷芯12的换卷通过从一个卷芯11送出的挠性膜被另一个卷芯12卷取来进行。该挠性膜进行换卷时,分别层叠有机EL元件的各结构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准备在表面预先形成有阴极的支撑基板。然后,使用卷绕有该支撑基板的卷芯11,从一个卷芯11送出的支撑基板向另一个卷芯12在水平方向移动(在图2中,支撑基板向右方移动。)。在支撑基板的移动中,在支撑基板的阳极上涂布含有形成空穴注入层的材料的墨液进行成膜,形成空穴注入层。从涂布装置13供给包含形成空穴注入层的材料的墨液。一旦形成空穴注入层,接下来,在空穴注入层上涂布包含成为发光层的材料的墨液进行成膜,形成发光层。从涂布装置14供给包含形成发光层的材料的墨液。一旦形成发光层,接下来,在发光层上涂布包含形成电子注入层的材料的墨液进行成膜,形成电子注入层。从涂布装置15供给包含形成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EL元件,其依次具有支撑基板、阳极、发光层、电子注入层及阴极,其中,所述电子注入层是通过涂布含有离子性聚合物的墨液进行成膜而形成的,所述阴极是通过涂布含有将成为所述阴极的材料的墨液进行成膜而形成的,或者是通过对将成为所述阴极的导电性薄膜进行转印而形成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21 JP 2010-163675;2011.02.16 JP 2011-030601.一种有机EL元件,其依次具有支撑基板、阳极、发光层、电子注入层及阴极,其中, 所述电子注入层是通过涂布含有离子性聚合物的墨液进行成膜而形成的, 所述阴极是通过涂布含有将成为所述阴极的材料的墨液进行成膜而形成的,或者是通过对将成为所述阴极的导电性薄膜进行转印而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美马祥司小野善伸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