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用化纤倍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16953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1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两用化纤倍捻机,包括电机,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递至机架内减速机的输入端,减速机的输出端与第一齿轮组连接并将动力传递至齿轮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连接摆杆,摆杆的一端与往动杆之间通过关节轴承及连接片连接,在往动杆上装置导砂器;第一齿轮组还通过第一过渡齿轮与成形箱的一端,安装在移丝接杆上的第二过渡齿轮相啮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同一设备上可实现有边及无边筒子的卷绕,有效的实现了一机两用,解决了在制造无边筒子时需依靠无边收幅卷绕倍捻机的现状,无边筒子的卷装形状稳定,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再购机的成本,满足新型产品的织造工艺需求和出口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加捻卷绕有边及无边筒子的两用化纤倍捻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化纤倍捻机对长丝进行加捻,利用铝三元实现有边筒子的卷绕,当需要加工无边筒子时,必须依靠无边收幅卷绕倍捻机实现,但是无边收幅卷绕倍捻机内的立轴轴承及齿轮易磨损,结构不稳定,所以迫切需要设计一种可加捻有边及无边筒子设备,以满足市场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两用化纤倍捻机。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两用化纤倍捻机,包括电机,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递至机架内减速机的输入端,减速机的输出端与第一齿轮组连接并将动力传递至齿轮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连接摆杆,摆杆的一端与往动杆之间通过关节轴承及连接片连接,在往动杆上装置导砂器;第一齿轮组还通过第一过渡齿轮与成形箱的一端,安装在移丝接杆上的第二过渡齿轮相啮合。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传动装置包括与所述电机连接的皮带盘,皮带盘通过龙带与安装在减速机输入端上的从动轮连接,于所述龙带上还安装倍捻锭子; 第一齿轮组包括互相啮合的捻度变换齿轮与第三过渡齿轮,第三过渡齿轮与换向齿轮啮合,换向齿轮与第四过渡齿轮啮合并驱动其同轴连接的卷绕齿轮及卷绕角齿轮动作,卷绕齿轮与第五过渡齿轮啮合;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五过渡齿轮同轴连接的轴承座及第一差微齿轮组,第一差微齿轮组与第二差微齿轮组互相啮合,第二差微齿轮组连接凸轮轴,凸轮轴上安装防叠凸轮及成形凸轮,成形凸轮与安装在摆杆上的靠轮互相啮合;位于轴承座的一端还设有张紧轮,所述张紧轮上安装链条,链条与拉伸弹簧的一端,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摆杆固定;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与摆杆支撑臂铰接; 摆杆支撑臂的一端通过紧固件横向安装在固定板上,另一端与机架固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同一设备上可实现有边及无边筒子的卷绕,有效的实现了一机两用,解决了在制造无边筒子时需依靠无边收幅卷绕倍捻机的现状,无边筒子的卷装形状稳定,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再购机的成本,满足新型产品的织造工艺需求和出口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齿轮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齿轮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制作有边筒子时的动作示意图。图5为制作无边筒子时的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电机I,电机I通过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递至机架8内减速机6的输入端,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与电机I连接的皮带盘2,皮带盘2通过龙带3与安装在减速机6输入端上的从动轮7连接,于龙带3上还安装倍捻锭子4。减速机6的输出端与第一齿轮组连接并将动力传递至齿轮传动机构,如图2所示,第一齿轮组包括互相啮合的捻度变换齿轮111与第三过渡齿轮112,第三过渡齿轮112与换向齿轮113啮合,换向齿轮113与第四过渡齿轮116啮合并驱动其同轴连接的卷绕齿轮115及卷绕角齿轮117动作,卷绕齿轮115与第五过渡齿轮114啮合。如图3所示,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五过渡齿轮114同轴连接的轴承座121及第一差微齿轮组123,第一差微齿轮组123与第二差微齿轮组132互相哨合,第二差微齿轮组132连接凸轮轴128,凸轮轴128上安装防叠凸轮125及成形凸轮127,成形凸轮127与安装在摆杆129上的靠轮互相啮合(因视图关系,靠轮无法示出);位于轴承座121的一端还设有张紧轮122,所述张紧轮122上安装链条124,链条124与拉伸弹簧126的一端,拉伸弹簧126的另一端与摆杆129固定。摆杆129的一端与往动杆14之间通过关节轴承130及连接片131连接,如图1所示,在往动杆14上装置导砂器9 ;第一齿轮组还通过第一过渡齿轮117与成形箱17的一端,安装在移丝接杆171上的第二过渡齿轮19相啮合。如图1所示,摆杆129的另一端与摆杆支撑臂5铰接,如图1所示,摆杆支撑臂5的一端通过紧固件横向安装在固定板20上,另一端与机架8固接。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生产有边筒子时,如图1所示,电机I工作,皮带盘2转动,通过龙带3将动力传递至从动轮7,位于龙带3上的倍抢锭子4也进行转动,如图2所示此时动力经减速机6减速后传递至捻度变换齿轮111,由于各齿轮互相啮合,动力顺序经第三过渡齿轮112、换向齿轮113、第四过度齿轮116,由于第四过渡齿轮116与卷绕齿轮115及卷绕角齿轮117同轴连接,最后将动力传递至第五过渡齿轮114,如图3、图4所示,动力经轴承座121后,一部分动力驱动张紧轮122转动,通过链条124及拉伸弹簧126对摆杆129实施拉紧力,使摆杆129上的靠轮与成形凸轮127哨合,同时另一部分动力驱动第一差微齿轮组123转动,由于第一差微齿轮组123与第二差微齿轮组132互相啮合,第二差微齿轮组132转动,使凸轮轴128动作,从而驱动防叠凸轮125作往复直线运动,此时成形凸轮7作圆周运动,由于成形凸轮7与摆杆129上的靠轮互相啮合,由此带动摆杆129动作,通过关节轴承130及连接片131使往动杆14作往复直线运动,如图4所示,丝线经倍捻锭子4,超喂罗拉16及导砂器9后缠绕至有边筒管15上。生产无边筒子时,如图5所示,电机I工作,将上述卷绕角齿轮17、及第五过渡齿轮114拆除,以放置动力计息传递,使成形凸轮127及摆杆129无法动作。换上具有28齿的过渡齿轮18,使其与第二过渡齿轮19啮合,皮带盘2转动,通过龙带3将动力传递至从动轮7,位于龙带3上的倍抢锭子4也进行转动,如图2所示此时动力经减速机6减速后传递至捻度变换齿轮111,由于各齿轮互相啮合,动力顺序经第三过渡齿轮112、换向齿轮113,由于换向齿轮113与卷绕齿轮115啮合,同时卷绕齿轮115与28齿的过渡齿轮18同轴连接,从而使与过渡齿轮18相啮合的第二过渡齿轮19转动,从而将动力传递至成形箱17中,使成形箱17工作,同时由于移丝接杆171与往动杆14之间通过连接片131连接,移丝接杆171受成形箱17作直线运动,从而带动往动杆14作直线运动,实现了往动杆14上的导砂器9的动作,如图4所示,丝线经倍捻锭子4,超喂罗拉16及导砂器9后缠绕至无边筒管15上。成形箱17上的卷绕齿轮172起交叉卷绕作用,代替上述原有卷绕齿轮115所起的平行卷绕作用。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同一设备上可实现有边及无边筒子的卷绕,有效的实现了一机两用,解决了在制造无边筒子时需依靠无边收幅卷绕倍捻机的现状,无边筒子的卷装形状稳定,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再购机的成本,满足新型产品的织造工艺需求和出口需要。以上描述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不是对专利技术的限定,本专利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权利要求1.两用化纤倍捻机,包括电机(1),其特征在于:电机(1)通过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递至机架(8)内减速机(6)的输入端,减速机(6)的输出端与第一齿轮组连接并将动力传递至齿轮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连接摆杆(129),摆杆(129)的一端与往动杆(14)之间通过关节轴承(130)及连接片(131)连接,在往动杆(14)上装置导砂器(9);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两用化纤倍捻机,包括电机(1),其特征在于:电机(1)通过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递至机架(8)内减速机(6)的输入端,减速机(6)的输出端与第一齿轮组连接并将动力传递至齿轮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连接摆杆(129),摆杆(129)的一端与往动杆(14)之间通过关节轴承(130)及连接片(131)连接,在往动杆(14)上装置导砂器(9);所述第一齿轮组还通过第一过渡齿轮(117)与成形箱(17)的一端,安装在移丝接杆(171)上的第二过渡齿轮(19)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亚飞施颖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华文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