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发光二极体结构,尤指一种在不影响波长600nm 700nm发光二极体发光效率下,将波长400nm 500nm的光源部分转换成为490nm 600nm的光线,并使不同波长的光线均匀混合的提升混光效果的白光二极体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体作为白光背光应用在现今生活中十分广泛,而白光背光主要由R、G、B三色发光二极体混光及封装互补色萤光粉(荧光粉)两种方式形成。由于R、G、B三3色发光二极体混光成本较高,紫外光激发多色萤光粉则发光稳定性差、光衰较大且有对健康影响的疑虑,较便宜且高效率的蓝光发光二极体加上黄色萤光粉封装所形成的白光发光二极体因而成为近来发光二极体背光源的主流。但由于黄色萤光粉相关的专利皆掌握于日本,且仅有两色混光的白光其演色性较差,加上发光二极体制造封装的技术逐渐成熟,1998年美国GELcore提出在蓝色LED晶片上涂覆绿色和红色萤光粉,借助蓝光LED分别激发可发红光(SrS:Su或CaS:Eu)及绿光(SrGa2S4:Eu)的硫化物萤光粉,粉体发出红、绿光与未被吸收的蓝光混和产生白光的发光二极体发光效率大幅提升,逐渐占有市场优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升混光效果的白光二极体封装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第一发光晶片,供以提供波长为400nm~500nm的光源;至少一第二发光晶片,供以提供波长为600nm~700nm的光源;一支架结构,供以容装该第一发光晶片与该第二发光晶片,使该第一发光晶片与该第二发光晶片个别的出光经过混光后形成白光点光源出光效果,该支架结构包括:一第一容置部,为下窄上宽的杯状结构,供以设置该第一发光晶片;一第二容置部,为下窄上宽的杯状结构,供以设置该第二发光晶片;一间隔部,位于该第一容置部与该第二容置部之间,供该第一发光晶片与该第二发光晶片打线连接设置;及一混光区,供该第一发光晶片与该第二 ...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秉宸,路洹瀛,沈士超,
申请(专利权)人:东贝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