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加强梁的胶槽结构及车辆,胶槽结构包括加强梁本体、及设置在所述加强梁本体上的胶槽,所述加强梁本体固定在汽车车身上;所述胶槽由涂胶段和胶枪导向段交替连接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胶槽结构设计为多个涂胶段和胶枪导向段交替连接组成的整体胶槽,同时具有了整体涂胶的方便性和间断涂胶的经济型,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整车的减震膨胀胶的使用量,提高了整车的经济性;同时在整车报废后,减小了对环境的影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加强梁的胶槽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在现代车辆制造技术中,车辆的外板普遍采用金属薄板,而内部加强结构则采用在加强梁上涂覆减震膨胀胶对外板进行支撑,以提高外板的刚度和抗凹性,如发动机罩外板、顶盖外板、车门外板等外板。因此,在车辆制造过程中,减震膨胀胶的用量非常大。同时,涂胶方式也对车辆制造成本有着较大的影响。现有在加强梁上涂覆减震膨胀胶的方式主要包括整体涂胶和分段涂胶两种。如图1和图2所示,为对加强梁进行整体涂胶,其将胶枪伸入胶槽一端,然后拉到另一端,涂胶完成,操作简单,但涂胶量大,增加成本和车重,且胶料在车辆报废时不可回收,对环境影响较大。如图3和图4所示,为对加强梁进行分段涂胶,其节约成本,保护环境,但每一段都要单独操作胶枪一次,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汽车加强梁的胶槽结构及车辆,其解决了现有的胶槽结构或涂胶量大、经济性差,或操作困难、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加强梁的胶槽结构,包括加强梁本体、及设置在所述加强梁本体上的胶槽,所述加强梁本体固定在汽车车身上;所述胶槽由涂胶段和胶枪导向段交替连接组成。其中,所述涂胶段的深度大于所述胶枪导向段的深度。其中,所述涂胶段的宽度大于所述胶枪导向段的宽度。其中,所述胶槽两端设置为涂胶段。其中,所述涂胶段和胶枪导向段之间以圆滑过渡连接。其中,所述胶槽为贯穿于所述加强梁本体的整体结构。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胶槽结构。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中,所述胶槽结构设计为多个涂胶段和胶枪导向段交替连接组成的整体胶槽,同时具有整体涂胶的方便性和间断涂胶的经济型,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整车的减震膨胀胶的使用量,提高了整车的经济性;同时在整车报废后,减小了对环境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整体涂胶的胶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分段涂胶的胶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B向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胶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C-C向的剖视图;图7是图5中D-D向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1在车辆顶盖加强梁位置应用的示意图;图9是图8的“局部I ”的放大视图;图10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在车辆前门加强梁位置应用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局部II ”的放大视图。1:胶槽;2:胶枪导向段;3:涂胶段;4:加强梁本体;8:车门外板;9:车门加强梁;11:顶盖外板;13:顶盖加强梁;14:焊接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针对现有的胶槽结构或涂胶量大、经济性差;或操作困难、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胶枪导向功能的汽车加强梁的胶槽结构。如图5至图7所示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加强梁的胶槽结构,包括加强梁本体4及设置在所述加强梁本体4上的胶槽1,所述加强梁本体4固定在汽车车身上;所述胶槽I由涂胶段3和胶枪导向段2交替连接组成。所述涂胶段3的深度H2大于所述胶枪导向段2的深度Hl。所述涂胶段3的宽度W2大于所述胶枪导向段2的宽度Wl。所述胶槽I两端为涂胶段3。所述涂胶段3和胶枪导向段2连接处采用圆滑过渡连接。所述胶槽I为贯穿于所述加强梁本体4的整体结构。工作时,整体的胶槽I上,可以实现将胶枪的出胶端置入胶槽I的一端,通过整体的胶槽I 一次拉到另一端。在拉动胶枪的过程中,当胶枪的出胶端经过涂胶段3时,扣动胶枪的出胶扳机;当胶枪的出胶端经过胶枪导向段2时,不扣动胶枪的出胶扳机,即实现了分段打胶的效果。避免了现有技术的分段打胶需要多次将胶枪的出胶端对准胶槽的繁琐操作。当然,所述胶枪导向段2和涂胶段3的数量不限,只要实现加强梁本体4对车身外板的可靠支撑即可。上述胶槽结构在车辆的外板支撑结构上可以大量应用,如发动机罩内板、车门外板加强板、顶盖天窗口加强板、顶盖加强梁、后背门外板支撑板等,现列举两个具体实施方案如下:实施例1:如图8和图9所示,本技术的胶槽结构布置在车辆的顶盖加强梁13上,其中,顶盖加强梁13通过在焊接点14进行焊接,从而安装于顶盖外板11上。顶盖加强梁13上具有涂胶段3和胶枪导向段2,涂胶段3和胶枪导向段2交替连接组成整体的胶槽。以顶盖加强梁13为例,每根加强梁按照现有的分段打胶技术,需要打胶八次;而本实施例中需要打胶二次即可达到同样的效果。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顶盖加强梁13为简图,仅绘制八条涂胶段,实际生产中涂胶段数量会更多,应用本技术的效果会更好。实施例2: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技术的胶槽结构布置在车辆的车门加强梁9上,所述车门加强梁9固定在车门内板总成上,对车门外板8进行支撑,车门加强梁9上具有所述涂胶段3和胶枪导向段2,所述涂胶段3和胶枪导向段2交替连接组成整体的胶槽。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加强梁的胶槽结构,包括加强梁本体及设置在所述加强梁本体上的胶槽,所述加强梁本体固定在汽车车身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槽由涂胶段和胶枪导向段交替连接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加强梁的胶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段的深度大于所述胶枪导向段的深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加强梁的胶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段的宽度大于所述胶枪导向段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加强梁的胶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槽两端设置为涂胶段。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加强梁的胶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段和胶枪导向段之间以圆滑过渡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加强梁的胶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槽为贯穿于所述加强梁本体的整体结构。7.—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 一 6任一项所述的胶槽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加强梁的胶槽结构及车辆,胶槽结构包括加强梁本体、及设置在所述加强梁本体上的胶槽,所述加强梁本体固定在汽车车身上;所述胶槽由涂胶段和胶枪导向段交替连接组成。本技术的胶槽结构设计为多个涂胶段和胶枪导向段交替连接组成的整体胶槽,同时具有了整体涂胶的方便性和间断涂胶的经济型,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整车的减震膨胀胶的使用量,提高了整车的经济性;同时在整车报废后,减小了对环境的影响。文档编号B62D25/00GK202935433SQ201220583998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7日专利技术者康凯, 李秀文, 刘安策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加强梁的胶槽结构,包括加强梁本体及设置在所述加强梁本体上的胶槽,所述加强梁本体固定在汽车车身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槽由涂胶段和胶枪导向段交替连接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凯,李秀文,刘安策,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