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材盘卷打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08647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材盘卷打捆机,包括底座、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第一行走液压缸、第二行走液压缸、升降液压缸、升降台、C型钩、极限开关、夹紧装置、打捆装置、钢丝导向装置和操作台,极限开关和操作台通过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和第二数字量输入模块与CPU相连;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升降台上分别设有通过高速计数器模块与CPU相连的编码器;CPU通过模拟量输出模块与比例放大板相连,比例放大板与压板比例阀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协调线材盘卷打捆机的各组成部分,满足盘卷在压紧过程中的对中要求,符合生产节奏的需要,高速稳定地完成对盘卷打捆的全过程,可以广泛应用于钢铁行业高速线材生产线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铁行业高速线材生产线,特别是涉及一种线材盘卷打捆机
技术介绍
线材盘卷打捆机是高速线材生产线尾部的重要设备,它安装在P/F运输线和称重装置之间。线材从生产线上下来是呈散卷状态,为了便于储存和运输,需要对P/F运输线上的散卷进行打捆。线材盘卷打捆机主要由升降台、压板、打捆装置和供给捆扎钢丝的钢丝导向装置等部分组成。打捆时先将散卷压紧,然后进行4道捆扎。高速线材轧制速度通常在80m/s 100m/s,高线打捆速度必须匹配轧制速度,因此打捆机的运行效率和精度直接影响高速线材的生产节奏。传统的打捆机控制系统无法自由调整打捆动作时间,还存在盘卷松紧不规则以及盘卷不对中等问题。为了使线材盘卷打捆机各组成部分的协调运行,克服传统线材盘卷打捆机的缺点,需要对现有的线材盘卷打捆机进行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线材盘卷打捆机,能够协调线材盘卷打捆机的各组成部分,满足盘卷在压紧过程中的对中要求,符合生产节奏的需要,高速稳定地完成对盘卷打捆的全过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线材盘卷打捆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两端分别设有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的一侧设有分别驱动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纵向移动的第一行走液压缸和第二行走液压缸,所述底座上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设有升降液压缸,所述升降液压缸的动力输出端与升降台底部相连,所述升降台上方设有C型钩、极限开关和夹紧装置,所述第一压板内侧设有打捆装置,所述第二压板的外侧设有钢丝导向装置,所述第一行走液压缸、第二行走液压缸、升降液压缸、C型钩、极限开关、夹紧装置、打捆装置和钢丝导向装置均与操作台相连,所述极限开关和操作台分别通过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和第二数字量输入模块与CPU相连;所述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升降台上还分别设有第一行走编码器、第二行走编码器和升降编码器,所述第一行走编码器、第二行走编码器和升降编码器分别采集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升降台的移动位置信号,第一行走编码器、第二行走编码器和升降编码器均通过高速计数器模块与CPU相连;所述CPU通过模拟量输出模块与比例放大板相连,所述比例放大板分别通过第一压板比例阀和第二压板比例阀与第一行走液压缸和第二行走液压缸相连。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与CPU相连的继电器输出模块和与继电器输出模块相连的多个电磁阀,所述多个电磁阀分别与升降液压缸、夹紧装置、打捆装置和钢丝导向装置相连。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与比例放大板相连的减压比例阀,所述减压比例阀分别与第一行走液压缸和第二行走液压缸相连。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与CPU相连的数字量输出模块,所述数字量输出模块与操作台的指示灯相连。本技术的线材盘卷打捆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协调线材盘卷打捆机的各组成部分,满足盘卷在压紧过程中的对中要求,符合生产节奏的需要,运行稳定,提高了线材盘卷打捆质量,保证了高速线材生产线的稳定运行,高效稳定地完成对盘卷打捆的全过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机械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线材盘卷打捆机中机械部分在预压紧盘卷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线材盘卷打捆机中机械部分完全压紧盘卷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线材盘卷打捆机中电子控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线材盘卷打捆机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线材盘卷打捆机包括底座1、第一压板2、第二压板3、第一行走液压缸4、第二行走液压缸5、升降液压缸6、升降台7、C型钩8、极限开关9、夹紧装置10、打捆装置11、钢丝导向装置12、操作台13、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14、第二数字量输入模块15、CPU16、第一行走编码器17、第二行走编码器18、升降编码器19、高速计数器模块20、模拟量输出模块21、比例放大板22、第一压板比例阀23、第二压板比例阀24、继电器输出模块25、电磁阀26、减压比例阀27和数字量输出模块28。所述第一压板2和第二压板3分别设于底座I的两端,所述第一行走液压缸4和第二行走液压缸5分别设于第一压板2和第二压板3的一侧,第一行走液压缸4和第二行走液压缸5分别用于驱动第一压板2和第二压板3纵向移动。所述升降液压缸6设于底座I上第一压板2和第二压板3之间,所述升降台7底部与升降液压缸6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所述C型钩8、极限开关9和夹紧装置10设于升降台7上方。所述打捆装置11设于第一压板2内侧,所述钢丝导向装置12设于第二压板3的外侧。所述第一行走液压缸4、第二行走液压缸5、升降液压缸6、极限开关9、夹紧装置10、打捆装置11和钢丝导向装置12均通过控制装置与操作台13相连。这套控制装置为分布式PLC控制系统,由主机架和远程站组成,所述主机架包括CPU16、模拟量输出模块21和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14,所述远程站包括第二数字量输入模块15、高速计数器模块20、继电器输出模块25和数字量输出模块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远程站通过远程站内设置的IM153-1模块与PR0FIBUS-DP网络相连,并通过PR0FIBUS-DP网络与CPU16连接,所述PLC型号为西门子S7-400,所述CPU16型号为416-2DP,在最优实施例中,所述远程站型号为ET200M。而C型钩8通过不同于本技术的控制系统与操作台相连。所述极限开关9和操作台13分别通过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14和第二数字量输入模块15与CPU16相连,所述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14负责采集极限开关9发出的极限信号传送给CPU16,所述第二数字量输入模块15负责采集操作台13的操作信号传送给CPU16。所述第一行走编码器17、第二行走编码器18和升降编码器19分别设于第一压板2、第二压板3和升降台7上,第一行走编码器17、第二行走编码器18和升降编码器19均通过高速计数器模块20与CPU16相连,第一行走编码器17、第二行走编码器18和升降编码器19分别采集第一压板2、第二压板3和升降台7的移动位置信号并通过高速计数器模块20传递给CPU16以计算第一压板2、第二压板3和升降台7的当前位置。所述CPU16通过模拟量输出模块21与比例放大板22相连,所述比例放大板22分别通过第一压板比例阀23和第二压板比例阀24与第一行走液压缸4和第二行走液压缸5相连。所述减压比例阀27与比例放大板22相连,所述减压比例阀27分别与第一行走液压缸4和第二行走液压缸5相连。所述模拟量输出模块21通过比例放大板22可以控制第一行走液压缸4和第二行走液压缸5,并通过第一行走液压缸4和第二行走液压缸5控制第一压板2和第二压板3的行走速度和对盘卷29的压力。所述继电器输出模块25与CPU16相连,所述电磁阀26有多个,所述多个电磁阀26分别与升降液压缸6、夹紧装置10、打捆装置11和钢丝导向装置12相连,所述继电器输出模块25通过控制电磁阀26来控制升降液压缸6、夹紧装置10、打捆装置11和钢丝导向装置12。所述数字量输出模块28分别与CPU16和操作台13的指示灯13.1相连,数字量输出模块28通过控制操作台13的指示灯13.1显示线材盘卷打捆机的工作状态。参见图5,当带有盘卷29的C型钩8到达捆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材盘卷打捆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两端分别设有的第一压板(2)和第二压板(3),所述第一压板(2)和第二压板(3)的一侧设有分别驱动第一压板(2)和第二压板(3)纵向移动的第一行走液压缸(4)和第二行走液压缸(5),所述底座(1)上第一压板(2)和第二压板(3)之间设有升降液压缸(6),所述升降液压缸(6)的动力输出端与升降台(7)底部相连,所述升降台(7)上方设有C型钩(8)、极限开关(9)和夹紧装置(10),所述第一压板(2)内侧设有打捆装置(11),所述第二压板(3)的外侧设有钢丝导向装置(12),所述第一行走液压缸(4)、第二行走液压缸(5)、升降液压缸(6)、C型钩(8)、极限开关(9)、夹紧装置(10)、打捆装置(11)和钢丝导向装置(12)均与操作台(13)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极限开关(9)和操作台(13)分别通过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14)和第二数字量输入模块(15)与CPU(16)相连;所述第一压板(2)、第二压板(3)和升降台(7)上还分别设有第一行走编码器(17)、第二行走编码器(18)和升降编码器(19),所述第一行走编码器(17)、第二行走编码器(18)和升降编码器(19)分别采集第一压板(2)、第二压板(3)和升降台(7)的移动位置信号,第一行走编码器(17)、第二行走编码器(18)和升降编码器(19)均通过高速计数器模块(20)与CPU(16)相连;所述CPU(16)通过模拟量输出模块(21)与比例放大板(22)相连,所述比例放大板(22)分别通过第一压板比例阀(23)和第二压板比例阀(24)与第一行走液压缸(4)和第二行走液压缸(5)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克勇汤耀林雪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