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9104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传统的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具有难于判别是否企图篡改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沿光入射方向依次设置表面保护层、印刷层、第一破坏层、夹层、第二破坏层、玻璃微珠、聚焦层、镜面反射层、粘接层以及剥离材料;所述的第一破坏层与第二破坏层上下方向互不重叠,合计设置率为40~100%。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贴到被粘物上后,当从被粘物上剥离时,通过在破坏层和与破坏层相接的层之间发生界面破坏,或在破坏层发生集中破坏,根据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上显现的设计图案,可以迅速判别是否企图篡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可应用于道路标识、施工标识、汽车和摩托车等的车辆牌照类、衣服和救命用具等的安全资材类、标牌等的标志类、各种认证标贴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
技术介绍
由于回归反射薄片能将入射光反射回光源,因此在夜间具有良好的能见度,被广泛应用于上述标识类产品中。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就是该回归反射薄片的其中之一。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在Belisle的专利公开昭和59-71848号公报(专利文献O中有详细披露。另外,本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的结构还有以下特点:在本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中,除了至少有大量的细小玻璃微珠、由透光性树脂组成的固定该玻璃微珠的夹层、设置在玻璃微珠和镜面反射层之间由至少一层透光性树脂组成的聚焦层、反射入射光线的镜面反射层外,还在该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的镜面反射层下设置了粘接层,是一种以该粘接层为介质粘贴在基材上的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当将上述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从基材上剥离时,聚焦层与玻璃微珠和/或夹层间发生剥离和/或聚焦层破坏,因此,回归反射性将会损伤甚至丧失。本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在W02006/085690A1公报中(专利文献2)有详细披露。但在专利文献I中,无脂肪环族聚烯烃树脂或脂环族丙烯酸树脂的相关记载。另夕卜,也无关于破坏的记载和暗示。在专利文献2中,虽然被记载为:关于防止将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的聚焦层作为破坏层的伪造和篡改的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但无夹层和聚焦层均为无色、被设计图案破坏的相关记载和暗示。 因此,传统的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具有难于判别是否企图篡改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本技术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沿光入射方向,依次设置表面保护层、印刷层、第一破坏层、夹层、第二破坏层、玻璃微珠、聚焦层、镜面反射层、粘接层以及剥离材料;所述的玻璃微珠的平均粒径为10 μ m 150 μ m,作为优选玻璃微珠的平均粒径为20μπι 100 μ m,且粒度分布为粒子的75%以上在平均粒径± IOym的范围内;所述的镜面反射层厚度可为0.05 0.2μ ;所述的第一破坏层与第二破坏层上下方向互不重叠,合计设置率为40 100%。有益效果:将本技术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贴到被粘物上后,当从被粘物上剥离时,通过在破坏层和与破坏层相接的层之间发生界面破坏,或在破坏层发生集中破坏,根据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上显现的设计图案,可以迅速判别是否企图篡改。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的形状剖面示意图。图中:表面保护层1、印刷层2、第一破坏层3a、夹层4、第二破坏层3b、玻璃微珠5、聚焦层6、镜面反射层7、粘接层8、剥离材料9、光入射方向1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分析。如图1所示,本技术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沿光入射方向10,依次设置表面保护层1、印刷层2、第一破坏层3a、夹层4、第二破坏层3b、玻璃微珠5、聚焦层6、镜面反射层7、粘接层8以及剥离材料9 ;本技术中,表面保护层I是对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表面实施保护的层。表面保护层I 一般可使用丙烯酸树脂、醇酸树脂、氟树脂、氯乙烯树脂、聚酯、聚氨酯树脂和聚碳酸酯。这些树脂中,从耐候性、透明性和加工性来看,丙烯酸树脂更适合用作表面保护层I。本技术中,印刷层2是用于向观测员传递信息、给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着色的层。本技术中,当表面保护层I被着色时,即使无印刷层2,只要在后述的第一破坏层3a和表面保护层I间发生界面破坏或在第一破坏层3a发生集中破坏,设计图案便会显现出来。当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中有被着色的印刷层2时,即使表面保护层I未被着色,只要在后述的第一破坏层3a和印刷层2间发生界面破坏或在第一破坏层3a发生集中破坏,设计图案便会显现出来。本技术中,当夹层4被着色时,只要在第二破坏层3b和夹层4间发生界面破坏,或在第二破坏层3b与玻璃微珠5间发生界面破坏,或在第二破坏层3b与聚焦层6间发生界面破坏,抑或在第一破坏层3a发生集中破坏,设计图案便会显现出来。本技术中,当表面保护层I或印刷层2被着色、并且夹层4也被着色时,将会出现以下所述的两处以上的破坏,即:在第一破坏层3a和表面保护层I间发生界面破坏,或在第一破坏层3a和印刷层2间发生界面破坏,抑或在第一破坏层3a发生集中破坏,以及在第二破坏层3b和夹层4的界面发生剥离,或在第二破坏层3b和玻璃微珠5的界面发生剥离,或在第二破坏层3b和聚焦层6间发生界面破坏,抑或在第二破坏层3b发生集中破坏。本技术中,虽然设置了破坏层的部位会发生界面破坏或集中破坏,但由于未设置破坏层的部位会成为其他层的材料破坏或界面破坏,因此通过在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上显现设计图案,便可以迅速了解从被粘物上剥离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的情况。本技术中,由于是在第一破坏层3a和3b两个位置产生破坏,因此更易理解将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从被粘物上剥离下来的情况。本技术中,第一破坏层3a、第二破坏层3b是用于破坏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的层。即:当将粘贴在被粘物上的剥离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从被粘物上剥离时,与第一破坏层3a相接的层1,2,4间发生界面破坏,或在第一破坏层3a发生集中破坏,以及与第二破坏层3b相接的部位4,5,6间发生界面破坏,或在第二破坏层3b发生集中破坏。本技术中,第一破坏层3a、第二破坏层3b由脂环族聚烯烃树脂或脂环族丙烯酸树脂构成。这些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高,与连接第一破坏层3a、第二破坏层3b的部位间的附着性相对较弱。因此,从被粘物上剥离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时,只要在表面保护层I和第一破坏层3a间发生界面破坏,或在印刷层2和第一破坏层3a间发生界面破坏,或在第一破坏层3a和夹层4间发生界面破坏,或在第二破坏层3b和夹层4间发生界面破坏,或在第二破坏层3b和玻璃微珠5间发生界面破坏,或在第二破坏层3b和聚焦层6间发生界面破坏,抑或在第一破坏层3a及/或第二破坏层3b发生集中破坏,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就会被破坏。本技术中,第一破坏层3a、第二破坏层3b被分别部分设置。相对于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的面积来说,如果以破坏层的设置面积比率为破坏层的设置率,则设置率的下限则是产生破坏时所需的足够设置率,设置率的上限就是破坏后可清晰识别图案的足够设置率,第一破坏层3a和第二破坏层3b可分别列举显示20 80%。由于破坏层是作为设计图案而设置的,当从被粘物上剥离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时,剥离痕迹便作为设计图案显现出来。本技术中,第一破坏层3a和第二破坏层3b被设置在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内,特别避免产生强度弱的部位,上下方向互不重叠。本技术中,第一破坏层3a和第二破坏层3b的合计设置率可列举显示40 100%。如果设置率在该范围内,则不会出现非企图的破坏,并且该范围是产生破坏时所需的足够设置率,也是破坏后可清晰识别图案的足够设置率。在这里,第一破坏层3a和第二破坏层3b的合计设置率,是指从回归反射薄片的上面俯视观察时,第一破坏层3a和第二破坏层3b的总设置面积除以回归反射薄片面积的值。本技术中,将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其特征在于:沿光入射方向依次设置表面保护层、印刷层、第一破坏层、夹层、第二破坏层、玻璃微珠、聚焦层、镜面反射层、粘接层以及剥离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其特征在于:沿光入射方向依次设置表面保护层、印刷层、第一破坏层、夹层、第二破坏层、玻璃微珠、聚焦层、镜面反射层、粘接层以及剥离材料。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微珠的平均粒径为10 μ m 150 μ m。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透镜型回归反射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镜面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岸哲史三宅弘
申请(专利权)人:恩希爱杭州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