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特别是一种内换热式转化器。
技术介绍
硫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接触法,接触法是当今硫酸生产的主要方法,其生产过程通常分为二氧化硫的制备、二氧化硫的转化和三氧化硫的吸收三部分;其中,将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是接触法制硫酸的关键环节,该关键环节一般在转化器中进行:在一定温度下,通过触媒催化,使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氧气结合生成三氧化硫,转化反应的初期为保证较快的反应速度,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后期为保证较高的转化率,应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因此,在转化过程中随着转化率的升高,就需要不断地降低反应温度,使反应过程能在最适宜温度的范围内进行:即首先把进气用电加热器或换热器加热升高到反应的起燃温度,然后通入一段触媒层让其反应,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后的出口温度会升高,就需要进入换热器来降温,这就是转化反应过程为什么要进行多段反应、分段降温的基本原因,换热器在其中起到了冷、热气体的加热和冷却的作用,因此,在转化系统中,转化器和换热器总是配套使用,目前我国大型硫酸生产系统中的转化器用得最多是外换热式转化器,外换热式转化器本体一般包括钢壳体、砖砌体及金属组合件,但上述转化器结构在设计、制造和使用时仍存在以下问题:换热器布置在转化器本体外,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成本高,不便于制造、安装;阻力大,气体分布不均匀,转化效果不好;没有解决好热膨胀的补偿问题,焊缝热胀冷缩后容易发生变形,发生泄漏,从而降低总转化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转化效果好的内换热式转化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换热式转化器,它包括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换热式转化器,其特征是它包括:立柱、底座、箅子板梁、环形触媒、保温砖、人孔、保温层、耐火填料、换热器支架、壳体、内置换热器、顶盖、气体分布板、三氧化硫烟气进口、气体分布管、加强板、压力温度计接口、加强筋、挡板、二氧化硫气出口、二氧化硫气进口、出气口、箅子板、惰性氧化铝开孔瓷球,四根立柱位于壳体内,下端固定在底座上,箅子板梁安装在立柱上,箅子板梁上安装有箅子板,箅子板内放有惰性氧化铝开孔瓷球,箅子板上方放有环形触媒,壳体的左边中部开有人孔,人孔的周围装有保温砖,保温砖的外层有保温层、近靠壳体的内层有耐火填料、换热器支架位于壳体内的上部,换热器支架的下方固定在立柱的上端,换热器支架的上方安装有内置换热器,顶盖固定在壳体的上方,顶盖的中间开有三氧化硫烟气进口,三氧化硫烟气进口的下方有气体分布板,在壳体内人孔的下方装有环形的加强板,加强板的内部有加强筋,环形的加强板上开有八个压力温度计接口,在壳体内部的内置换热器部位装有环形挡板,二氧化硫气出口、二氧化硫气进口位于壳体右上方外侧,二氧化硫气进口位于二氧化硫气出口上方,分别与气体分布管相连接,出气口位于壳体右下方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换热式转化器,其特征是它包括:立柱、底座、箅子板梁、环形触媒、保温砖、人孔、保温层、耐火填料、换热器支架、壳体、内置换热器、顶盖、气体分布板、三氧化硫烟气进口、气体分布管、加强板、压力温度计接口、加强筋、挡板、二氧化硫气出口、二氧化硫气进口、出气口、箅子板、惰性氧化铝开孔瓷球,四根立柱位于壳体内,下端固定在底座上,箅子板梁安装在立柱上,箅子板梁上安装有箅子板,箅子板内放有惰性氧化铝开孔瓷球,箅子板上方放有环形触媒,壳体的左边中部开有人孔,人孔的周围装有保温砖,保温砖的外层有保温层、近靠壳体的内层有耐火填料、换热器支架位于壳体内的上部,换热器支架的下方固定在立柱的上端,换热器支架的上方安装有内置换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寒秋,雷玉彪,谭曦,郑菊初,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