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组装热交换器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9271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组装热交换器内的回转弯管和针销的自动组装装置,其中热交换器包括多个互相间隔设置的平板销,多个垂直安装到平板销的针销,多个弯管固定在针销的两端形成一个循环通过针销冷却剂的通道,该装置包括热交换器传输部件和弯管插入部件,还包括一种自动组装热交换器的方法,它具有省时,安装精确,可大批量生产的优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组装热交换器中的回转弯管和针销的自动组装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地将回转弯管插入到安装在热交换器中的多个平板销内的针销的自动组装装置。回转弯管插入到相应的针销,形成一种使安装在热交换器的平板销内的针销形成循环冷却通道。以前回转弯管用人工安装和插入到针销上。这种人工组装的方法会造成组装热交换器时针销和回转弯管配合上的误差和失准。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热交换器1通常包括多个平板销10,它平行于气流方向设置并互相有一定的间隔允许空气在平板销之间通过,多个可插入到在平板销10上所形成的孔中的针销12,它以一定的水平间距垂直安装到针销内,允许冷却剂在其内循环,多个回转弯管14,分别配接到针销的一对端部12a,形成单一的冷却剂通路。在传统的将回转弯管14插入热交换器1的针销12上的方法中,在多个针销12已经和多个平板销10组装后,每个回转弯管的端部14b用人工与针销的端部12a配合,并用橡胶锤敲入针销的端部12a一定的长度。然而,由于工人的疲劳,使传统的用人工方法将回转弯管14插入针销12及用人工组装热交换器1存在问题。回转弯管14既不能精确地与针销12对准也不能以均匀的长度插入到针销12内,因此产生许多缺点和将回转弯管组装到针销需化费许多时间。传统方法的这些问题将影响大批量的生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自动和同时组装热交换器中的多个回转弯管和多个针销的自动组装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自动对准回转弯管和针销的自动组装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有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自动和精确地将回转弯管和针销对准的自动组装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有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精确地将回转弯管和针销配合的自动组装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有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回转弯管和针销的组装出现缺陷以及通过回转弯管和针销流动的冷却剂损坏的自动组装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组装装置,它能通过减少组装时间来增加热交换器的效率,并适合热交换器的大批量生产。这些目的可利用所提供的自动组装装置来取得,该装置包括一个热交换器传输部件,它将具有针销和平板销的热交换器的两个横侧夹持,并水平地将热交换器传输到一个工台上。一个弯曲插入件安置在热交换器传输部件的一端,并将回转弯管配接到针销。一个安置在用于水平传送热交换器的支撑架的后部的传输件,一个夹持件连接到传输件,用于夹持和保持热交换器在一定的高度内。所述弯曲插入件包括第一和第二回转弯管提供件,安置在主体的上端并依次调节和提供回转弯管,一个弯管插入件,安置在主体前横表面上的低端的中心,并夹持分别由第一和第二弯管提供件提供的回转弯管,并将回转弯管配接到针销。本专利技术更详细的述说和许多附属的优点,通过参见附图和对说明书的描述将更加清楚和理解,附图中相同的引用符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其中图1表示已有技术中将回转弯管插入针销的人工方法的透视图;图2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原理的自动组装装置的平面视图;图3表示图2热交换器的夹持状态的自动组装装置的平面视图;图4表示图2热交换器传输部件的平面视图;图5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原理的自动组装装置的回转弯管提供件的前视图;图6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原理的自动组装装置的回转弯管插入件的透视图7表示图6的回转弯管和针销的布置的透视图;图8表示图7的回转弯管和针销的一种组装状态的透视图。下面将参见附图2和8对根据本专利技术原理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需指出,已有技术的相同或相似的引用符号用于本专利技术附图中的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一种组装热交换器中回转弯管和针销的的自动组装装置包括,一个热交换器传输部件100,夹住具有针销12和平板销10的热交换器1的两个平行的侧面,并水平地将热交换器传送一定的距离到工台上,一个弯管插入件200安置在热交换器传输部件100的一端部上,用于精确地布置回转弯管14和针销12并精确地将回转弯管14插入针销12中。如图2-4所示,热交换器传输部件100包括一个支撑架110,形成外侧边并将热交换器传输部件100连接到弯管插入件200,一个传输件120,安装在支撑架110的后侧用于水平传输热交换器1,一个夹持件140,连接传输件120并和传输件120一起运动,用于夹持热交换器并使热交换器1保持在使所布置的回转弯管14可插入热交换器1的针销12的位置上。支撑架110包括安置在互相具有一定的距离和间隔的两侧的一定部位的第一和第二支撑件112,114,一个连接杆116连接到第一和第二支撑件112,114的前上端,用于使第一和第二支撑件112,114保持平行。传输件120包括配接到支撑架110的第一和第二支撑件112,114的后端上和下部位的平行的第一和第二导杆122和124,一个第一螺旋轴126,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导杆122和124之间并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和第二支撑件112,114上,与第一和第二导杆122和124保持平行,一个步进电机128安装在第二支撑件114的外侧,可绕第一螺纹轴126旋转,一个第一顶块130由第一和第二导杆122和124支撑并连接到第一螺旋轴126的螺纹部分,用于沿第一和第二导杆122和124及第一螺旋轴126运动。夹件140包括一个固定在第一顶块130的前横面上的固定板142,用于与第一顶块130一起运动,一个支撑垫148经多个支撑夹子144,146以离开固定板142的前横侧一定的距离固定到固定板142上,使该垫与固定板142一起传送,并支撑热交换器的后和下表面,一个第二螺旋轴156由多个自固定板142的前横表面凸起一定距离的第二轴支撑件150,152支撑在前横表面上,一个旋转器154安装在第二螺旋轴156的一端并旋转第二螺旋轴156,一个传动夹160可运动地连接到第二螺旋轴156,并利用转动旋转器154使它在箭头A和B所示的方向运动,第二螺旋轴156用于夹持热交换器的一个横端,一个固定夹180安装到位于固定件180和传输夹160之间的位置设置的固定板142上,它们互相间隔一定的距离,以夹持热交换器1的另一个横向端。支撑垫148受到弯曲,以支撑热交换器1的后和下端。第二螺旋轴156转动,使传输夹160朝向或离开固定件180,并相对于固定板142在箭头A或B方向运动,由于第二螺旋轴156受到旋转支撑并安装到轴支撑件150,152上,所以这种运动没有任何的水平运动起伏。第二螺旋轴156由旋转器154转动。传输夹160包括一个连接到第二螺旋轴156的螺纹部分的外表面上的第二顶块162,并在箭头A或B方向运动,一个柱体164固定在第二顶块162的前侧,一个第一齿条166连接到柱体164的一端,用于在柱体操作时使它在箭头C或D方向作往复的线性运动,一个第一游星齿轮168转动地耦合到第二固定块162,并由第一齿条166的齿部啮合,使它在箭头F方向或反向沿第一齿条166转动,一个固定到游星齿轮168上的夹持块170,用于随游星齿轮168的转动而一起运动,以夹持或松开热交换器1的一端。固定夹180包括经由固定夹子182安装在固定板142的前横侧的一端上的柱体184,一个第二齿条186耦合到柱体184的一端,根据柱体184的操作使它相对于固定板142作往复运动,一个第二游星齿轮188转动安装在固定板142上,并由第二齿条186的齿部啮合,使它在箭头G方向或反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的自动组装装置,包括:一框架,具有一支撑底座和一对支撑件;一夹持件,座落在所述的底座上,具有一个固定夹和一个运动夹,利用使所述的运动夹对着所述的固定夹的运动,夹持多个位于所述固定夹和运动夹之间的平板销,所述的平板销有多个安置在所述平板销内的针销;一传输部件,安置在所述支撑件之间,连接到所述的夹持件,运动所述的夹持件到使多个回转弯管被插入到安装在所述平板销内的所述针销内;一弯管插入件,其位于相邻所述的平板销对准所述的回转弯管和所述的针销,将所述的回转弯管插入所述的针销,插入件的一个容器内含所述的回转弯管,第一和第二夹件夹持所述的由所述容器提供的所述回转弯管,同时将所述的回转弯管插入所述的针销,多个导轨位于所述容器和所述第一和第二夹件之间用于对准地将所述回转弯管提供到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夹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兴基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