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自攻螺钉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9251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制造自攻螺钉的工艺方法。其利用奥氏体不锈钢形变强化显著的特点,采用连续形变强化的手段,预拉拔使制备自攻螺钉的坯料取得初步强化,再经过低温搓丝这一形变过程提高其强度和硬度,最后进行时效,其表面硬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制得的自攻螺钉的强度,表面硬度等性能都达到或超过了现有国际水平,拧入试验、扭矩试验也都通过了国家标准试验方法的检验。(*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制造自攻螺钉的工艺方法。目前国内制造自攻螺钉大都是采用碳钢材料,经镦头、搓丝后,为提高其表面硬度而进行渗氮处理,为提高其耐磨蚀性,最后进行镀铬处理。也有采用马氏体不锈钢制造自攻螺钉的技术报道,但由于制造工艺难度大、成本较高,所以价格也一直偏高,市场难以接受。在国外,日本和台湾地区也有用不锈钢制造自攻螺钉的技术报导。日本采用的是302系奥氏体不锈钢,经镦头、搓丝后,进行渗氮处理以提高其表面硬度。台湾采用的是410系马氏体不锈钢经镦头、搓丝后直接制成自攻螺钉。其他国家还未见类似报导。从国内现有制造自攻螺钉的技术看,碳钢自攻螺钉虽然力学性能满足要求,但存在明显的缺点是,耐蚀性差、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其工艺过程是镦头--搓丝--渗氮--电镀。特别是渗氮、电镀工艺使得整个制造工艺变得复杂。国外虽已有采用不锈钢制造自攻螺钉的先例,但也没有完全解决上述问题。日本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来制造自攻螺钉,耐蚀性虽然提高了,但为了提高其硬度仍需要进行渗氮,工艺也很复杂。采用马氏体不锈钢制造自攻螺钉,工艺过程虽不需渗氮,但由于马氏体本身的硬度给整个制造过程带来诸多困难。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奥氏体不锈钢自攻螺钉的制造方法,包括制坯、镦头、压十字槽和搓丝工艺过程;其特征是:a)、坯料用钢丝在下料前进行一定程度的拉拔变形,变形率在5%-15%之间;b)、利用奥氏体不锈钢形变强化随温度降低其效果愈显著的特点,在低温状态下 进行搓丝;温度控制范围在-50℃~液氮温度之间;c)、对搓丝的螺钉进行时效强化,即对已搓丝的螺钉在400~500℃温度进行保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永赞陈派明孙国藩陈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二五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