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炫隆专利>正文

可同时多端加工的车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245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可同时多端加工的车床,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在一主机台上制设至少二组相平行的滑轨,并令至少二组的夹座与至少二组的刀座分别配设在滑轨上,而夹座是运用位于机台二侧的马达、皮带组与多角柱状的轴杆将动力传递给夹座;运用上述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发挥多端同时加工的功能,并且提供一个广阔的可加工区域,故本发明专利技术确实是一种功能更佳的可同时多端加工的车床。(*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可同时多端加工的车床,具体而言,是指一种藉由平行的滑轨、夹座、刀座、马达、皮带组与角柱状的轴杆等构件,共同组成可同时多端加工,且能额外增大工作区域的CNC车床。由于现代的工业水准日渐提高,对于自动化机具的功能要求更是愈来愈高,而机具本身的可加工范围更是采购厂商所重视的一项特色,目前一般所见的自动化机具已十分的多样化,但是,由于台湾土地狭小而有空间上的限制,所以自动化机具是否能具二种以上不同功能、是否可以加工不同的部位与可加工范围是否足够便成为消费者最为重视的几项特色;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具有上述特色的自动化机具,早已变成研发者与制造商最想克服的几个问题,而上述内容中所呈现的问题也是本案专利技术人研发本案的动机。本专利技术乃是针对同一专利技术人的“可两端同时加工的CNC加工机”专利技术申请案再加研发而成;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上述的常用的可两端同时加工的CNC加工机已在市面上销售、使用,且确实具有十分良好的实用性,但是上述设计在经过本案专利技术人精益求精的研究之下,仍然具有若干不足之处,而令其功效未尽完美,究其原因乃在于其一,因此常用专利技术在二个夹座10一侧固设有驱动马达11,所以也使刀座12的可移动范围相对减少,造成常用可两端同时加工的CNC加工机的可加工范围受限的问题;其二,由于此常用专利技术限定使用二个刀座12,故无法同时进行长工件的两端及中央加工,故此种可两端同时加工的CNC加工机加工功能较差;对于上述常用专利技术的缺点,本案专利技术人乃更加深入研究,不以常用结构为限,而更深入构思具有创意及功效的改良,以期大幅度提升两端加工CNC加工机的实用性;几经多次研发、试作后,终于专利技术出一种可同时多端加工的设计,且能额外具有工作区域大增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工作区域的可同时多端加工的CNC车床;本专利技术利用位于机台二侧的马达、皮带组与角柱状的轴杆将动力传递给夹座,以提供一个广阔的可加工区域给刀座。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进行长工件多端加工的可同时多端加工的CNC车床;本专利技术藉由二组以上的刀座设计,配合较大的可动作空间,使本专利技术可以进行长工件的两端以及中央的同时加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同时多端加工的车床,是在一主机台上制设至少二组相平行的滑轨,并令至少二组的夹座与至少二组的刀座分别配设在滑轨上,并于机台旁对应制设至少二组的马达、至少二组的滑套、至少二组的轴杆与至少二组的皮带组;其特征在于该马达,是位于机台二侧,在马达前端对应各夹座组设有动力轮;该皮带组,是由皮带与皮带轮配合组成,且是对应马达设置,而皮带则将马达前端动力轮的动力传递至皮带轮,该轴杆,是呈多角柱状,且一端连接于皮带组的皮带轮;该滑套,在本体上制设有对应多角柱状轴杆的多角形孔,在滑套外侧制设有传递元件,而滑套是组设在夹座一侧,且滑套是以多角形孔将多角柱状轴杆的动力传递至外侧传递元件,传递元件再将旋转动力传递给夹座。该滑套的传递元件可以设螺纹。该多角柱状轴杆是制成啮齿柱状。该多角柱状轴杆是预设相对凹凸纹路的柱体。该多角形孔是制成对应啮齿柱轴杆的啮齿状通孔。该多角形孔是制成对应具凹凸纹路轴杆的凹凸状通孔。综上所述,本案的创新结构设计是在一主机台上制设至少二组相平行的滑轨,并令至少二组的夹座与至少二组的刀座分别配设在滑轨上,而夹座是运用位于机台二侧的马达、皮带组与角柱状的轴杆将动力传递给夹座;运用上述结构,使本专利技术可以发挥多端同时加工的功能,并且提供一个广阔的可加工区域,故本专利技术确实是一种功能更佳的可同时多端加工的CNC车床;图1是现有技术的外观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外观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操作实施状态图。图号部分10.夹座 11.驱动马达12.刀座20.主机台21.滑轨22.夹座23.刀座 30.马达301.动力轮31.滑套 311.啮齿形孔 32.轴杆321.啮齿条 33.皮带组 331.皮带332.皮带轮有关本案专利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他功能,兹列举一较佳可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相信本案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其他优点,当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首先请参阅图2、3所示,由本专利技术图中可明白本专利技术是在一主机台20上制设至少二组相平行的滑轨21,并令至少二组的夹座22与至少二组的刀座23分别配设在滑轨21上,并于机台20旁制设至少二组的马达30、至少二组的滑套31、至少二组的轴杆32与至少二组的皮带组33;而本专利技术结构主要配合关系在于该马达30,是位于机台20二侧至少二组的马达30,在马达30前端组设有一动力轮301,且位置是对应各夹座22;该滑套31,是若干内设有啮齿形孔311的块体,在滑套31块体外侧制设有传递元件,而滑套31是组设在夹座22下方,且滑套31是以传递元件将旋转动力传递给夹座22;该轴杆32,是具有啮齿条321的柱状杆体,且一端是套设在滑套31的啮齿形孔311内,而轴杆32可以带动滑套31旋转;该皮带组33,是由皮带331与皮带轮332配合组成,且皮带轮332是固接于轴杆32另一端,而皮带331则将马达30前端动力轮301的动力传递到皮带轮332;以上所述,即为本专利技术各相关元件的相互关系位置及其构造的概述。为了清楚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动作方式与功效,再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令主机台20的滑轨21上只组设有至少二组的夹座22与至少二组的刀座23,使各刀座23可以在夹座22二侧移动,而并且可以同时对二组夹座22间及二组夹座22外侧加工,使本专利技术可以进行长工件的两端以及中央的同时加工;故本专利技术不但可以在滑轨21上组设二组以上的夹座22与二组以上的刀座23,且具有更多的功能。本专利技术最主要的设计在于,为使夹座22动力源移至机台20旁,本专利技术以位于机台20二侧的马达30将其动力传递给马达30前端的动力轮301,而动力轮301利用皮带组33的皮带331将马达30的动力传递至皮带轮332,而皮带轮332则带动轴杆32旋转,由于该轴杆32为具有啮齿条321的杆体,且一端啮齿条321是套设在滑套31的啮齿形孔311内,故滑套31也会被啮齿条321一并带动,而滑套31是组设在夹座22下方,且滑套31会以传递元件将旋转动力传递给夹座22,使夹座22带动工件旋转,完成传动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藉由上述轴杆32啮齿条321与滑套31啮齿形孔311的轴向自由状态,本专利技术的夹座22可以利用各自的滑套31在轴杆32上轴向动作,但丝毫不影响到滑套31与轴杆32的旋转动作,因此,主机台20上方不再制设有动力源构件,本专利技术各刀座23与夹座22的可移动范围更大;故本专利技术确实是一种可以提供一个广阔可加工区域的可同时多端加工的CNC车床。权利要求1.一种可同时多端加工的车床,是在一主机台上制设至少二组相平行的滑轨,并令至少二组的夹座与至少二组的刀座分别配设在滑轨上,并于机台旁对应制设至少二组的马达、至少二组的滑套、至少二组的轴杆与至少二组的皮带组;其特征在于该马达,是位于机台二侧,在马达前端对应各夹座组设有动力轮;该皮带组,是由皮带与皮带轮配合组成,且是对应马达设置,而皮带则将马达前端动力轮的动力传递至皮带轮;该轴杆,是呈多角柱状,且一端连接于皮带组的皮带轮;该滑套,在本体上制设有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同时多端加工的车床,是在一主机台上制设至少二组相平行的滑轨,并令至少二组的夹座与至少二组的刀座分别配设在滑轨上,并于机台旁对应制设至少二组的马达、至少二组的滑套、至少二组的轴杆与至少二组的皮带组;其特征在于: 该马达,是位于机台二侧,在马达前端对应各夹座组设有动力轮; 该皮带组,是由皮带与皮带轮配合组成,且是对应马达设置,而皮带则将马达前端动力轮的动力传递至皮带轮; 该轴杆,是呈多角柱状,且一端连接于皮带组的皮带轮; 该滑套,在本体上制设有对应多角柱状轴杆的多角形孔,在滑套外侧制设有传递元件,而滑套是组设在夹座一侧,且滑套是以多角形孔将多角柱状轴杆的动力传递至外侧传递元件,传递元件再将旋转动力传递给夹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炫隆
申请(专利权)人:吴炫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