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加工工艺方法,尤其是农用车设置在发动机带轮与后桥带轮之间用于涨紧三角带的涨紧轮外壳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农用车设置在发动机带轮与后桥带轮之间的涨紧轮,与三角带接触,用于调节三角带的涨紧程度。现在农用车上使用的涨紧轮外壳都是采用铸铁的,需要复杂的铸造工艺及其配套设施,铸造完成后还需要复杂的机加工工艺,机加工工作量大,因此成本高;同时,铸铁的涨紧轮外壳由于其脆性比较容易损坏,增加了维修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工艺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寿命长的农用车涨紧轮外壳加工工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该农用车涨紧轮外壳加工工艺,其步骤为选用钢管,根据所需要的长度进行切割;然后,把切割的半成品钢管,放在冲床上进行加工,将钢管两端管壁外翻边成形,翻边高度在0.3-1CM;然后使用冲床或者车床对两端内孔进一步加工,使涨紧轮外壳的内径达到与轴承的外径相吻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采用现有钢厂规模化生产的钢管作坯料,因而不必投资昂贵的铸造配套设施,进行铸造加工,减少了后序加工量。2、由于用钢材取代铸铁,提高了涨紧轮外壳的韧性,提高了其使用寿命。3、本专利技术加工工艺简单易行,省工省时,加工费用低,使用寿命长,产品价格低。具体实施例方式以农用三车轮涨紧轮外壳为例,其加工工艺步骤为选用45-55MM直径的无缝钢管,根据所需要的长度进行切割,然后,把切割的半成品钢管,垂直放在冲床上进行加工,将钢管两端外翻边成形,翻边高度在0.5CM;然后使用冲床扩孔,再用车床对两端内孔进一步加工,使涨紧轮外壳的内径达到与轴 ...
【技术保护点】
农用车涨紧轮外壳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为:选用钢管,根据所需要的长度进行切割;然后,把切割的半成品钢管,放在冲床上进行加工,将钢管两端管壁外翻边成形,翻边高度在0.3-1CM;然后使用冲床或者车床对两端内孔进一步加工,使涨紧轮外壳 的内径达到与轴承的外径相吻合。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