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腐蚀双口并进循环配药装置属于污水处理的配药领域,包括:配药罐、液位传感器、吸入支管、吸入管、电磁阀、塑料泵、计量泵、药液储箱、搅拌喷嘴,其特征在于上吸入管管口和下吸入管管口位于配药罐圆心部,吸入支管连接吸入管、吸入管连接塑料泵进口,塑料泵出口连接搅拌管,搅拌管连接搅拌喷嘴,配药罐其特征在于底部连接药液输送管,下侧部装有搅拌喷嘴;所述的吸入管其特征在于管口高度位于配药罐总高的1/2~1/3处;吸入支管和吸入管的管径之比为1∶2。药液储箱安装在配药罐下部,药液储箱上部连接药液输送管。具有设备投资少、结构简单、耐腐蚀、不易堵塞预防泵过载、维修更换容易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耐腐蚀双口并进循环配药装置涉及泵循环搅拌配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普遍销售以及一般污水站在用的污水处理配药装置均为电机变速驱动的搅拌器搅拌配药方式。搅拌形式主要是由搅拌电机、高传动比减速器、搅拌叶片、配药罐、支撑台架等组成,高传动比减速器一般采用摆线针轮减速器,该减速器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造价高、维修难度大、对维修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一般该种减速机有故障时都是换新,造成维护维修成本高。长期以来环保设备公司样本上各种尺寸规格和正在使用的配药装置搅拌电机的额定功率一般都远大于实际搅拌所需功率,电机功率因数低,造成大马拉小车,效能很低。主要原因在于行业内设计人员已习惯于类比同尺寸规格的搅拌电机功率,本着再放大一点、再保险一点的思路确定新设计产品的电机功率。配药装置安装到污水站后需要将自来水管引至加药装置上口,工作时,按所需配制浓度,计量混凝剂投放量,先将所需相应量的混凝剂加入到配药罐中,再开启自来水加入到配药罐中,水至配药罐上液位刻度线处关闭自来水阀,然后开启搅拌电机带动叶片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全部排入药液储箱中,再进行下一循环,等待下一次排入药液储箱;药液储箱里的已配制好的药液经由计量泵输出至污水处理设施的所需单元。因此,搅拌电机的闲置率高,如:污水处理采用气浮处理工艺方式情况下,一般搅拌一箱药液,搅拌电机需要工作I小时,一箱子药液可供计量泵工作8 12小时,搅拌电机的闲置率87.5%至91.7%。这种以电机搅拌为动力的缺陷是:效能低、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造价高、维修难度大、对维修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搅拌时间长、耗能大、设备闲置率高。申请号:200910039415.9的中国专利申请自动投药射流混合及水泵搅拌污水处理系统文献中公开了用泵做搅拌动力的配药装置,但该装置存在的缺陷:配药水来自污水池,污水将会使配制的药液产生絮凝沉淀,而使药效下降,且絮凝沉淀的物,再经泵的输送循环后,絮凝的污物被重新搅拌而失去絮凝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机能耗、节省机械搅拌设备投资、耐腐蚀、搅拌效率高而又不致堵塞循环泵、维修方便的泵搅拌配药装置。耐腐蚀双口并进循环配药装置包括:配药罐1、液位传感器2、吸入支管3、吸入管4、工作台5、支架6、排空阀7、排空管8、电磁阀A9、塑料泵10、止回阀11、搅拌管12、药液储箱出料管13、计量泵14、计量泵出口管15、药液储箱16、电磁阀B17、药液输送管18、搅拌喷嘴19、喷嘴进口管21、喷嘴出口管22,其特征在于吸入支管3进口位于配药罐I底部圆心处,吸入支管3连接吸入管4,吸入管4连接塑料泵10进口,塑料泵10出口连接搅拌管12,搅拌管12连接搅拌喷嘴19,搅拌管12上装有止回阀11 ;所述的配药罐I其特征在于底部连接药液输送管18,药液输送管18上装有电磁阀B17 ;所述的配药罐I下侧部装有搅拌喷嘴19 ;所述的吸入管4其特征在于管口高度位于配药罐I总高的1/2 1/3处。所述的药液储箱16安装在配药罐I下部,药液储箱16上部连接药液输送管18,药液储箱16前壁连接药液储箱出料管13。所述的计量泵14进口连接药液储箱出料管13,计量泵14连接计量泵出口管15。所述的搅拌喷嘴19其特征在于喷嘴进口管21和喷嘴22出口管中心线的夹角为60。。所述的搅拌喷嘴19与配药罐I塑料焊接连接。所述的配药罐I底部中心处连接排空管8,排空管8上装有排空阀7。所述的吸入支管3和吸入管4的管径之比为1: 2。所述的塑料泵10为塑料离心泵。所述的配药罐I为塑料罐。所述的吸入管4、吸入支管3、搅拌喷嘴19、搅拌管12、药液输送管18、排空管8、均为塑料件。有益效果比较电机搅拌为动力的搅拌装置,设备投资少、结构简单、维修更换容易。配制好的药液排放入药液储箱16,可随时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所需单元供药液。不受配药罐I配药时间的限制。所述的塑料泵10为塑料离心泵,耐腐蚀、造价低、功率小、能耗低、操作简单、使用维护成本低。吸入支管3管口位于配药罐I底部圆心处,可利于配药罐I底部中心处的固体颗粒状混凝剂吸入塑料泵10,在塑料泵10叶轮的高速旋转下加速混凝剂的溶解,提高搅拌效率。吸入管4管口位于配药罐I总高的1/2 1/3处,吸入支管3与吸入管4的管径之比为1: 2,保证上吸入管4流量大于吸入支管3的流量,避免固体颗粒状混凝剂吸入过多,预防泵堵塞过载烧坏塑料泵。所述的搅拌喷嘴19其特征在于搅拌喷嘴进口管21和搅拌喷嘴22出口管中心线的夹角为60°,循环的液体在进入配药罐I中使罐中液体旋转,对污水处理混凝剂进行搅拌。所述的配药罐I底部中心处连接排空管8,排空管8上装有排空阀7利于对配药罐I的排空和清洗。所述的配药罐、各连接管道、阀件、泵均为塑料,具有耐腐蚀作用。附图说明图1:耐腐蚀双口并进循环配药装置主视图;图2:耐腐蚀双口并进循环配药装置俯视图;图3:1局部放大图;图中:1配药罐、2液位传感器、3吸入支管、4吸入管、5工作台、6支架、7排空阀、8排空管、9电磁阀A、10塑料泵、11止回阀、12搅拌管、13药液储箱出料管、14计量泵、15计量泵出口管、16药液储箱、17电磁阀B、18药液输送管、19搅拌喷嘴、21喷嘴进口管、22喷嘴出口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耐腐蚀双口并进循环配药装置包括:配药罐1、液位传感器2、吸入支管3、吸入管4、工作台5、支架6、排空阀7、排空管8、电磁阀A9、塑料泵10、止回阀11、搅拌管12、药液储箱出料管13、计量泵14、计量泵出口管15、药液储箱16、电磁阀B17、药液输送管18、搅拌喷嘴19、喷嘴进口管21、喷嘴出口管22。吸入支管3进口位于配药罐I底部圆心处,吸入支管3连接吸入管4,吸入管4连接塑料泵10进口,塑料泵10出口连接搅拌管12,搅拌管12连接搅拌喷嘴19,搅拌管12上装有止回阀11 ;所述的配药罐I其特征在于底部连接药液输送管18,药液输送管18上装有电磁阀B17 ;配药罐I下侧部装有搅拌喷嘴19 ;吸入管4其特征在于管口高度位于配药罐I总高的1/3处。所述的药液储箱16安装在配药罐I下部,药液储箱16上部连接药液输送管18,药液储箱16前壁连接药液储箱出料管13。所述的计量泵14进口连接药液储箱出料管13,计量泵14连接计量泵出口管15。所述的搅拌喷嘴19其特征在于喷嘴进口管21和喷嘴22出口管中心线的夹角为60。。所述的搅拌喷嘴19与配药罐I塑料焊接连接。所述的配药罐I底部中心处连接排空管8,排空管8上装有排空阀7。所述的吸入支管3和吸入管4的管径之比为1: 2。所述的塑料泵10为塑料离心泵。所述的配药罐I为塑料罐。实施例2耐腐蚀双口并进循环配药装置包括:配药罐1、液位传感器2、吸入支管3、吸入管4、工作台5、支架6、排空阀7、排空管8、电磁阀A9、塑料泵10、止回阀11、搅拌管12、药液储箱出料管13、计量泵14、计量泵出口管15、药液储箱16、电磁阀B17、药液输送管18、搅拌喷嘴19、喷嘴进口管21、喷嘴出口管22。吸入支管3进口位于配药罐I底部圆心处,吸入支管3连接吸入管4,吸入管4连接塑料泵10进口,塑料泵10出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耐腐蚀双口并进循环配药装置,包括配药罐、液位传感器、吸入支管、吸入管、工作台、支架、排空阀、排空管、电磁阀A、塑料泵、止回阀、搅拌管、药液储箱出料管、计量泵、计量泵出口管、药液储箱、电磁阀B、药液输送管、搅拌喷嘴、喷嘴进口管、喷嘴出口管;其特征在于:吸入支管进口位于配药罐底部圆心处,吸入支管连接吸入管,吸入管连接塑料泵进口,塑料泵出口连接搅拌管,搅拌管连接搅拌喷嘴,搅拌管上装有止回阀;所述的配药罐底部连接药液输送管,药液输送管上装有电磁阀B;配药罐下侧部装有搅拌喷嘴;吸入管管口高度位于配药罐总高的1/2处。
【技术特征摘要】
1.腐蚀双口并进循环配药装置,包括配药罐、液位传感器、吸入支管、吸入管、工作台、支架、排空阀、排空管、电磁阀A、塑料泵、止回阀、搅拌管、药液储箱出料管、计量泵、计量泵出口管、药液储箱、电磁阀B、药液输送管、搅拌喷嘴、喷嘴进口管、喷嘴出口管;其特征在于:吸入支管进口位于配药罐底部圆心处,吸入支管连接吸入管,吸入管连接塑料泵进口,塑料泵出口连接搅拌管,搅拌管连接搅拌喷嘴,搅拌管上装有止回阀;所述的配药罐底部连接药液输送管,药液输送管上装有电磁阀B ;配药罐下侧部装有搅拌喷嘴;吸入管管口高度位于配药罐总高的1/2处。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腐蚀双口并进循环配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药液储箱安装在配药罐下部,药液储箱上部连接药液输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晶,许崇娟,卢燕,张颖,宋桂兰,苗泽旺,耿兵,鲍猛,黄伯良,高红鹰,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