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加热烹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8842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圆环状的主加热线圈MC,与该主加热线圈的两侧接近地配置的扁平形状的第1、第2副加热线圈SC1、SC2,对全部的加热线圈提供感应加热功率的逆变器电路MIV、SIV1、SIV2,控制逆变器电路的输出的通电控制电路200,以及具有沸溢检测用的电极40、41的沸溢检测部50,将使用者能够选择通过交互地驱动第1、第2副加热线圈SC1、SC2而进行被烹调物的对流促进控制的选择开关350设置在操作部,检测电极从主加热线圈的周围到副加热线圈的外侧位置连续地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将在顶板上收容被烹调物的金属锅等被加热物从该顶板的下方进行加热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技术介绍
将金属制的锅等被加热物通过加热线圈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烹调器被消费者认识到安全、清洁、高效率这样的优良的特征,近年来逐渐普及扩大。这种感应加热烹调器根据设置方式大致区分为放置在洗碗池等的顶面(topside)来使用的放置型、和放置在位于洗碗池等厨房家具之中的设置空间的嵌入(装入)型,但是不论在哪种类型中,都是顶面的大致整体被由耐热玻璃板等形成的顶板(也称为顶面板)覆盖,在它的下方配置有一个或者多个感应加热源。作为该感应加热源,使用了圆环状的加热线圈、和向加热线圈提供高频功率的高频产生功率电路(也称为逆变器(inverter)电路)。另外,为了检测被烹调物从锅等被加热物沸溢,以沿着加热线圈的边缘的方式在顶板的底面(underside)配置有沸溢检测电极(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另外作为其它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有如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例如參照专利文献2):在顶板的底面配置多个圆弧状的沸溢检测用的电极,在顶板上的被烹调物沸溢了的情况下,捕捉所述电极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中止高频加热。另外作为其它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有如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例如參照专利文献3):在中央放置圆形的加热线圏,以与该中央加热线圈的两侧相邻接的方式配置多个侧部加热线圈,并将中央加热线圈和侧部加热线圈以各自的高频产生功率电路进行驱动,其中,通过考虑流经多个侧部加热线圈和中央加热线圈的高频电流的方向来抵消在侧部加热线圈与中央加热线圈之间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从而能够满足对宽平面区域同时进行加热的用途等。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82659号公报(第I页、图2)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82662号公报(第I页、图2)专利文献3:特许第3725249号公报(第I页、第2页、图3)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以往如金属锅等那样的ー个被加热物的底面整体由外形形状为圆形的圆环状线圈进行加热,或者由圆形的中央加热线圈和两侧的侧部加热线圈这三者来同时地进行加热,因此还不足以在被烹调物中产生如从锅的一个侧面朝向与它面对面的另ー侧面那样的对流路径长的对流。另外只提出了以圆环状的一个加热线圈为前提的沸溢检测,因此在进行如使被烹调物产生对流路径长的对流那样的加热控制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实现可靠性高的沸溢检测功能这样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在采用了能够促进在处于被加热物中的水、汤汁等液体中产生对流的控制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还附加可靠性高的沸溢检测功能。第I专利技术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顶板,载置放入被烹调物的锅等被加热物;圆环状的主加热线圈,配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扁平形状的第I副加热线圈以及第2副加热线圈,与所述主加热线圈的两侧接近地配置,且具有比主加热线圈的半径更小的宽度尺寸;逆变器电路,向所述主加热线圈以及全部的副加热线圈分别提供感应加热功率;静电电容检测单元,在与所述副加热线圈的外侧位置相对应的所述顶板下配置有多个电扱;控制部,控制所述逆变器电路的输出;以及操作部,对该控制部指示烹调动作,所述控制部从所述逆变器电路对所述第I副加热线圈和第2副加热线圈交互地或者以规定的时间差提供感应加热功率,在由所述静电电容检测单元检测出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情况下,停止所述逆变器电路的驱动或者使所述逆变器电路的输出降低,并且所述电极具备位于所述第I副加热线圈的外周侧下方的第I电极和位于所述第2副加热线圈的外周侧下方的第2电极。由此,能够使对于被加热物的加热部分在位置上变化,促进在处于被加热物中的水、汤汁等的液体中产生对流,并且能够迅速地检测向第1、第2各副加热线圈的外周侧流出的沸溢现象并控制逆变器电路的驱动。第2专利技术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顶板,载置放入被烹调物的锅等被加热物;圆环状的主加热线圈,配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扁平形状的4个以上的副加热线圈,与所述主加热线圈的两侧接近地配置,且具有比主加热线圈的半径更小的宽度尺寸;逆变器电路,向所述主加热线圈以及全部的副加热线圈分别提供感应加热功率;静电电容检测単元,在与所述副加热线圈的外侧位置相对应的所述顶板下配置多个电扱;控制部,控制所述逆变器电路的输出;以及操作部,对该控制部指示烹调动作,所述副加热线圈分为由半数以上且不满总数的相邻的副加热线圈构成的第I组和由剩余的副加热线圈构成的第2组,所述控制部从所述逆变器电路对所述第I组的副加热线圈和所述第2组的副加热线圈交互地或者以规定的时间差提供感应加热功率,在由所述静电电容检测单元检测出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情况下,停止所述逆变器电路的驱动或者使所述逆变器电路的输出降低,并且所述电极具备位于所述第I组的副加热线圈的外周侧下方的第I电极和位于所述第2组的副加热线圈的外周侧下方的第2电极。由此,能够使对于被加热物的加热部分在位置上变化,促进在处于被加热物中的水、汤汁等的液体中产生对流,并且能够极快地检测向第I组、第2组的各副加热线圈的外周侧流出的沸溢现象并控制逆变器电路的驱动。第3专利技术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顶板,载置放入被烹调物的锅等被加热物;圆环状的主加热线圈,配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扁平形状的第I副加热线圈以及第2副加热线圈,与所述主加热线圈的两侧接近地配置,且具有比主加热线圈的半径更小的宽度尺寸;逆变器电路,向所述主加热线圈以及全部的副加热线圈分别提供感应加热功率;静电电容检测单元,在与所述副加热线圈的外侧位置相对应的所述顶板下配置多个电扱;温度传感器,检测被加热物或者被加热物的温度;控制部,控制所述逆变器电路的输出;以及操作部,对该控制部指示烹调动作,在所述操作部设置选择重视加热温度的均匀性的烹调菜单的选择単元,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选择単元选择了重视加热温度的均匀性的烹调菜单的情况下,根据来自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息,在被加热物或者被加热物的温度超过了规定温度的阶段,从所述逆变器电路对所述第I副加热线圈和第2副加热线圈交互地或者以规定的时间差来提供感应加热功率,另外在由所述静电电容检测单元检测出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情况下,停止所述逆变器电路的驱动或者使所述逆变器电路的输出降低,并且所述电极具备位于所述第I副加热线圈的外周侧下方的第I电极和位于所述第2副加热线圈的外周侧下方的第2电极。由此,能够使对于被加热物的加热部分在位置上变化,促进在处于被加热物中的水、汤汁等的液体中产生对流,并且能够极快地检测向第1、第2各副加热线圈的外周侧流出的沸溢现象并控制逆变器电路的驱动。而且在使用者希望进行重视加热温度的均匀性的烹调的情况下,如果由操作部进行选择,则能够进行促进了被烹调物的对流的控制。第4专利技术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顶板,载置放入被烹调物的锅等被加热物;圆环状的主加热线圈,配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扁平形状的4个以上的副加热线圈,与所述主加热线圈的两侧接近地配置,且具有比主加热线圈的半径更小的宽度尺寸;逆变器电路,向所述主加热线圈以及全部的副加热线圈分别提供感应加热功率;静电电容检测単元,在与所述副加热线圈的外侧位置相对应的所述顶板下配置多个电扱;控制部,控制所述逆变器电路的输出;以及操作部,对该控制部指示烹调动作,在所述操作部设置选择重视加热温度的均匀性的烹调菜单的选择单元,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13 JP 2010-2043151.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顶板,载置放入被烹调物的锅等被加热物; 圆环状的主加热线圈,配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 扁平形状的第I副加热线圈以及第2副加热线圈,与所述主加热线圈的两侧接近地配置,具有比主加热线圈的半径更小的宽度尺寸; 逆变器电路,向所述主加热线圈以及全部的副加热线圈分别提供感应加热功率; 静电电容检测単元,在与所述副加热线圈的外侧位置相对应的所述顶板下配置多个电 极; 控制部,控制所述逆变器电路的输出;以及 操作部,对所述控制部指示烹调动作, 所述控制部从所述逆变器电路向所述第I副加热线圈和第2副加热线圈交互地或者以规定的时间差提供感应加热功率,另外在由所述静电电容检测单元检测出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情况下,停止所述逆变器电路的驱动或者使所述逆变器电路的输出降低,并且 所述电极具备位于所述第I副加热线圈的外周侧下方的第I电极和位于所述第2副加热线圈的外周侧下方的第2电极。2.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顶板,载置放入被烹调物的锅等被加热物; 圆环状的主加热线圈,配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 扁平形状的4个以上的副加热线圈,与所述主加热线圈的两侧接近地配置,具有比主加热线圈的半径更小的宽度尺寸; 逆变器电路,向所述主加热线圈以及全部的副加热线圈分别提供感应加热功率; 静电电容检测単元,在与所述副加热线圈的外侧位置相对应的所述顶板下配置多个电极; 控制部,控制所述逆变器电路的输出;以及 操作部,对所述控制部指示烹调动作, 所述副加热线圈分为由半数以上且不满总数的相邻的副加热线圈构成的第I组和由剩余的副加热线圈构成的第2组, 所述控制部从所述逆变器电路向所述第I组的副加热线圈和所述第2组的副加热线圈交互地或者以规定的时间差提供感应加热功率,另外在由所述静电电容检测单元检测出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情况下,停止所述逆变器电路的驱动或者使所述逆变器电路的输出降低,并且 所述电极具备位于所述第I组的副加热线圈的外周侧下方的第I电极和位于所述第2组的副加热线圈的外周侧下方的第2电极。3.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顶板,载置放入被烹调物的锅等被加热物; 圆环状的主加热线圈,配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 扁平形状的第I副加热线圈以及第2副加热线圈,与所述主加热线圈的两侧接近地配置,具有比主加热线圈的半径更小的宽度尺寸; 逆变器电路,向所述主加热线圈以及全部的副加热线圈分别提供感应加热功率;静电电容检测単元,在与所述副加热线圈的外侧位置相对应的所述顶板下配置多个电极; 温度传感器,检测被加热物或者被加热物的温度; 控制部,控制所述逆变器电路的输出;以及 操作部,对所述控制部指示烹调动作, 在所述操作部设置选择重视加热温度的均匀性的烹调菜单的选择单元, 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选择単元选择了重视加热温度的均匀性的烹调菜单的情况下,根据来自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息在被加热物或者被加热物的温度超过了规定温度的阶段,从所述逆变器电路向所述第I副加热线圈和第2副加热线圈交互地或者以规定的时间差来提供感应加热功率,另外在由所述静电电容检测单元检测出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情况下,停止所述逆变器电路的驱动或者使所述逆变器电路的输出降低,并且 所述电极具备位于所述第I副加热线圈的外周侧下方的第I电极和位于所述第2副加热线圈的外周侧下方的第2电极。4.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顶板,载置放入被烹调物的锅等被加热物; 圆环状的主加热线圈,配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 扁平形状的4个以上的副加热线圈,与所述主加热线圈的两侧接近地配置,具有比主加热线圈的半径更小的宽度尺寸; 逆变器电路,向所述主加 热线圈以及全部的副加热线圈分别提供感应加热功率; 静电电容检测単元,在与所述副加热线圈的外侧位置相对应的所述顶板下配置多个电极; 控制部,控制所述逆变器电路的输出;以及 操作部,对所述控制部指示烹调动作, 在所述操作部设置选择重视加热温度的均匀性的烹调菜单的选择单元, 所述副加热线圈分为由半数以上且不满总数的相邻的副加热线圈构成的第I组和由剩余的副加热线圈构成的第2组, 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选择単元选择了重视加热温度的均匀性的烹调菜单的情况下,根据来自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息在被加热物或者被加热物的温度超过了规定温度的阶段,从所述逆变器电路向所述第I组的副加热线圈和所述第2组的副加热线圈交互地或者以规定的时间差来提供感应加热功率,另外在由所述静电电容检测单元检测出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情况下,停止所述逆变器电路的驱动或者使所述逆变器电路的输出降低,并且 所述电极具备位于所述第I组的副加热线圈的外周侧下方的第I电极和位于所述第2组的副加热线圈的外周侧下方的第2电极。5.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顶板,载置放入被烹调物的锅等被加热物; 圆环状的主加热线圈,配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 扁平形状的第I副加热线圈以及第2副加热线圈,与所述主加热线圈的两侧接近地配置,具有比主加热线圈的半径更小的宽度尺寸; 逆变器电路,向所述主加热线圈以及全部的副加热线圈分别提供感应加热功率;静电电容检测単元,在与所述副加热线圈的外侧位置相对应的所述顶板下配置多个电极; 个别发光部,将在所述协同加热时所驱动的副加热线圈从所述顶板的下方以光进行显示; 控制部,控制所述逆变器电路的输出;以及 操作部,对所述控制部指示烹调动作, 所述控制部从所述逆变器电路向所述第I副加热线圈和第2副加热线圈交互地或者以规定的时间差提供感应加热功率,另外在由所述静电电容检测单元检测出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情况下,停止所述逆变器电路的驱动或者使所述逆变器电路的输出降低,并且 所述电极具备位于所述第I副加热线圈的外周侧下方的第I电极和位于所述第2副加热线圈的外周侧下方的第2电极,这两个电极位于所述个别发光部的光透过所述顶板的区域的附近, 所述控制部使位于离检测出沸溢的电极近的位置的个别发光部点亮。6.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顶板,载置放入被烹调物的锅等被加热物; 圆环状的主加热线圈,配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 扁平形状的第I副加热线圈以及第2副加热线圈,与所述主加热线圈的两侧接近地配置,具有比主加热线圈的半径更小的宽度尺寸; 逆变器电路,向所述主加热线圈以及全部的副加热线圈分别提供感应加热功率; 静电电容检测単元,在与所述副加热线圈的外侧位置相对应的所述顶板下配置多个电极; 被加热物载置判断部,判断在所述主加热线圈以及副加热线圈的上方是否载置有被加热物; 控制部,控制所述逆变器电路的输出;以及 操作部,对所述控制部指示烹调动作,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匡薰亀冈和裕川田幸男私市广康西健一郎高野浩志郎森井彰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三菱电机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