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是一种具有三维结构的石墨烯与MoS2纳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将2-5mg石墨烯、15-35mg的MoO3、0.3-0.6g尿素和30-60mg硫代乙酰胺溶解在15ml去离子水和35ml乙醇混合溶液中,200℃保温干燥18~24小时,自然冷却到室温后,沉淀用水和乙醇清洗,60℃下真空干燥后得到复合材料。按照质量比为8:1:1将石墨烯与MoS2纳米复合材料、导电碳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制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控性强,产量高。所得复合材料有着极好的锂离子电池循环特性和很高的容量,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容器电极材料、润滑剂、吸波材料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具体地说是一种石墨烯/MoS2纳米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也涉及一种石墨烯/MoS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石墨烯/MoS2纳米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二次锂离子电池因其电压高、放电时间长、容量密度大、质量轻、无记忆效应及无污染等原因,近年来成为电池行业的研究热点。其中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是热点之一。随着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一般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括碳材料、氧化物、氮化物、合金及盐等。一般商业使用的电池主要以传统石墨材料为主,主要应为石墨材料是六方晶系,典型的三明治层状结构,层内由Sp2杂化形成的共价键结合,层间以范德华力结合。共价键有着良好的导电能力,层间相距340pm,有着很好的嵌入型储锂能力,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也有着明显的缺点和局限性。石墨表面缺陷多,在首次放电过程中难以一次形成均匀致密的SEI膜,导致首次充电效率低,但是由于锂离子在嵌入脱出过程中体积应变较大,多次循环会导致层间石墨剥离,循环性能差。石墨本身密度小,体积能量密度低,倍率循环性能差,很难在动力电池上得到应用。然而MoS2材料也同属于六方晶系,有着相似的结构性能,当与石墨烯制备成复合材料时大幅度增加了 MoS2比表面积和,使得储锂能力大幅度提高。王石泉、李国华等人,使用水热法制备了 MoS2纳米花,容量可以达到994.6mAh/g,但是经过45次循环比容量下降为400mAh/g,将近为首次循环容量的30% (Chin.J.Chem.Eng.,18 (6),910-913,2010,12),虽然MoS2容量提高显著但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比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可快速充放的具具有三维结构的石墨烯与MoS2纳米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具有三维结构的石墨烯与MoS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含具有三维结构的石墨烯与MoS2纳米复合材料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含具有三维结构的石墨烯与MoS2纳米复合材料是:2-5mg石墨烯、15-35mg的Mo03、0.3-0.6g尿素和30_60mg硫代乙酰胺溶解在15ml去离子水和35ml乙醇混合溶液中,200°C保温干燥If 24小时,自然冷却到室温后,沉淀用水和乙醇清洗,60°C下真空干燥后得到的石墨烯与MoS2复合物的整体体积为微米级、单个MoS2片直径为400-600纳米的石墨烯与MoS2纳米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的含具有三维结构的石墨烯与MoS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2_5mg石墨烯、15-35mg的Μο03、0.3-0.6g尿素和30_60mg硫代乙酰胺溶解在15ml去离子水和35ml乙醇混合溶液中,200°C保温干燥18 24小时,自然冷却到室温后,沉淀用水和乙醇清洗,60°C下真空干燥后得到石墨烯与MoS2纳米复合材料。所述MoO3是将钥酸铵粉末在空气中500°C温度煅烧4小时所得到的MoO3粉末。本专利技术的含具有三维结构的石墨烯与MoS2纳米复合材料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组成为:石墨烯与MoS2纳米复合材料、导电碳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比为8: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简易的水热方法合石墨烯/MoS2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控性强,产量高。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所得到的复合物整体体积为微米级见附图1,石墨烯表面单个MoS2片直径为400-600纳米,见附图2。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备的石墨烯与MoS2纳米复合材料有着极好的锂离子电池循环特性和很高的容量,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润滑剂、吸波材料等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专利技术的含具有三维结构的石墨烯与MoS2纳米复合材料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高的比容量、稳定性和可快速充放能力。在在电流密度100mA/g下进行充放,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466.9mAh/g,库伦效率达到83.7%,在充分电100次后可逆容量的保持率为91.5%,见附图3 ;既使在高电流密度8000mA/g下快速充放比容量仍可以达到516mAh/g,而充放电时间仅约为3.9分钟,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充放曲线图见附图4。附图说明图1为石墨烯/MoS2的样品形貌:使用5mg石墨烯作为原料在200°C加热24小时产物的低倍放大扫描电镜图。图2为石墨烯/MoS2的样品形貌:使用5mg石墨烯作为原料在200°C加热24小时产物的高倍放大扫描电镜图。图3为石墨烯/MoS2和纯MoS2分别作为锂电池负极,在电流密度为100mA/g下的充放电循环曲线图。图4为石墨烯/MoS2复合材料作为锂电池负极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循环曲线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举例对本专利技术做更详细地描述:实施例1:将2mg石墨烯、30mg的Μο03、0.3g尿素和35mg硫代乙酰胺溶解在15ml去离子水和25ml乙醇混合溶液中,搅拌一小时。后置于不锈钢密封的高压釜内,在烘箱内于200°C加热24小时,待高压釜自然冷却到室温后,将釜内的沉淀用水和乙醇清洗,60°C下真空干燥后得到石墨烯/MoS2复合材料。实施例2:将3.5mg石墨烯、30mg的Mo03、0.3g尿素和35mg硫代乙酰胺溶解在15ml去离子水和25ml乙醇混合溶液中,搅拌一小时。后置于不锈钢密封的高压釜内,在烘箱内于200°C加热24小时,待高压釜自然冷却到室温后,将釜内的沉淀用水和乙醇清洗,60°C下真空干燥后得到石墨烯/MoS2复合材料。实施例3:将5mg石墨烯、30mg的Μο03、0.3g尿素和35mg硫代乙酰胺溶解在15ml去离子水和25ml乙醇混合溶液中,搅拌一小时。后置于不锈钢密封的高压釜内,在烘箱内于200°C加热24小时,待高压釜自然冷却到室温后,将釜内的沉淀用水和乙醇清洗,60°C下真空干燥后得到石墨烯/MoS2复合材料。上述各实施例所得到的石墨烯与MoS2纳米复合材料,按照质量比为8:1:1将石墨烯与MoS2纳米复合材料、导电碳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制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的含具有三维结构的石墨烯与MoS2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是2?5mg石墨烯、15?35mg的MoO3、0.3?0.6g尿素和30?60mg硫代乙酰胺溶解在15ml去离子水和35ml乙醇混合溶液中,200℃保温干燥18~24小时,自然冷却到室温后,沉淀用水和乙醇清洗,60℃下真空干燥后得到的石墨烯与MoS2复合物的整体体积为微米级、单个MoS2片直径为400?600纳米的石墨烯与MoS2纳米复合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的含具有三维结构的石墨烯与MoS2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是2-5mg石墨烯、15-35mg的Mo03、0.3-0.6g尿素和30_60mg硫代乙酰胺溶解在15ml去离子水和35ml乙醇混合溶液中,200°C保温干燥If 24小时,自然冷却到室温后,沉淀用水和乙醇清洗,60°C下真空干燥后得到的石墨烯与MoS2复合物的整体体积为微米级、单个MoS2片直径为400-600纳米的石墨烯与MoS2纳米复合材料。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具有三维结构的石墨烯与MoS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2-5mg石墨烯、15-35mg的MoO3、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金,俞海龙,徐铮,董宏伟,王青山,王铁石,朱春玲,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