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自锁机制的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80040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具自锁机制的支架装置,包括座体、支撑模块、二自锁模块及单向齿轮模块,座体外设有凹槽,支撑模块的一端设在座体内,另一端容纳在凹槽中,能上下移动,各自锁模块的一端分别设在座体内,另一端可在座体与凹槽间往复移动。单向齿轮模块位于座体内,包括二带槽圆盘及二卡制元件,带槽圆盘分别设有第一、二及三槽道,卡制元件则抵靠住对应的槽道,在支撑模块朝下移动至超过第一距离时,形成锁定状态;在支撑模块再一次朝下移动至超过第一距离时,形成释放状态。如此,使用者仅需重复按压凹槽中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便能将可携式电子装置锁固至支架装置上,或解除支架装置的锁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支架装置,尤指一种设有单向齿轮模块的支架装置,令使用者仅需透过重复按压,便能够使该支架装置自动更换为锁定状态或释放状态,以方便使用者将一可携式电子装置固定于该支架装置上,或自该支架装置上取下该可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及电子产业的精进,目前的可携式电子产品的体积是愈来愈小,但功能 却愈来愈多,举例而言,现今的移动电话除了拨打电话及收发简讯之夕卜,尚具备了照相、录音、导航、上网、看电子书、看影片、玩游戏…等功能,令使用者仅需携带一台移动电话,便如同携带多个不同种类的电子装置一般,大幅提高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便利性。承上,虽然移动电话已增加诸多功能,但在不同场合的情况下,使用者仍需藉由其它辅助装置,才能妥善地利用,举例而言,当使用者于开车时,若同时需使用移动电话中的导航功能,由于在使用上,使用者除需听从导航语音指示外,尚必须观看导航路线指示,因此,使用者势必无法将移动电话放置于口袋中,或者采用一手持有移动电话,一手握持方向盘驾驶等危险行为,故,使用者通常会在车上组装一支撑架,以能将移动电话直立放置于支撑架上,以能一边听从导航语音指示,一边观看移动电话的显示幕,一般言,已知的支撑架通常是在其上设有一容置空间,以供放置该移动电话,请参阅图1所示,该支撑架I的一端设有一定位部11 (如:吸盘),以能固定至车体上,其另一端则设有多个凸柱13,这些凸柱13彼此间能围绕形成一容置空间,以供使用者将移动电话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且受到这些凸柱13的限位效果,而使该移动电话能固定于该容置空间中,如此,使用者即可方便地拿取该移动电话,或者在行车过程中能使用该移动电话的导航功能。但,再请参阅图1所示,已知支撑架I虽然能解决使用者于行车时,无法同时手持移动电话与方向盘的问题,但在实际使用上,已知支撑架I仍具有诸多缺点,首先,移动电话仅是依靠各个凸柱13的限制,而无法任意移动,但在移动电话与各个凸柱13之间,仍具有微小的间隙,因此,在行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路面颠簸与晃动影响,移动电话便会不断地碰撞各个凸柱13,造成移动电话的表面容易受损,其次,由于已知支撑架I并未对移动电话有任何锁固功效,因此,在颠簸严重的行车过程中,移动电话即易脱离容置空间而摔落于车内底面,令移动电话损坏,导致使用者需额外花费金钱维修或购买新的移动电话。故,如何针对前述的缺点,设计出一种崭新的支架装置,除能确实定位锁固移动电话外,尚具有方便操作与使用的便利性,以大幅增加业者的市场竞争力,即成为现今众多相关业者亟思解决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已知支撑架具有诸多缺点,因此,专利技术人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自锁机制的支架装置,以期藉由本专利技术的问世,能提供一种更为便利的崭新支架装置,进而能有效解决前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自锁机制的支架装置,包括一座体、一支撑模块、二自锁模块及一单向齿轮模块,其中该座体的顶端与一侧面设有一凹槽,以供容纳一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内则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凹槽内邻近底面的位置设有一轨道孔,以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该座体邻近顶端且对应该凹槽的位置,设有相对应的二穿孔,各该穿孔分别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另,该支撑模块的一端设在该容置空间,其另一端则通过该轨道孔,并容纳在该凹槽中,且能在该凹槽中上下移动,各该自锁模块的一端分别位于该容置空间邻近该座体的左、右侧,其另一端则分别对应于各该穿孔,且能移动通过各该穿孔而外露至对应于该凹槽的位置,再者,该单向齿轮模块位于该容置空间,包括二单向驱动齿轮、二前齿轮、二带槽圆盘及二卡制元件,其中各该单向驱动齿轮分别连接至该支撑模块,且能被该支撑模块带动而旋转,各该前齿轮分别连接至各该自锁模块,且能被各该自锁模块带动而旋转,其轴杆分别穿过对应的单向驱动齿轮的中心轴孔,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朝第一方向转动的状态下,能带动各该前齿轮旋转,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朝第二方向转动的状态下,则不带动各该前齿轮旋转,各该带槽圆盘被各该前齿轮的轴杆穿过其中心轴孔,而能被各该前齿轮带动而旋转,各该带槽圆盘分别设有一第一槽道、一第二槽道及一第三槽道,以围绕形成一三角形,且任二条相邻槽道的相邻处具有高度差,各该卡制元件的一端可移动地设在该座体内,其另一端则分别抵靠住对应的带槽圆盘的槽道,且在各该带槽圆盘被带动旋转的状态下,各该卡制元件的另一端会依序由对应的第一槽道、第二槽道滑移至第三槽道,在该支撑模块的另一端朝下移动至超过第一距离之前,其会带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朝第一方向转动,进而令各该前齿轮、带槽圆盘旋转,且使各该卡制元件在对应的第一槽道滑移,使各该自锁模块的另一端通过各该穿孔,朝该座体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在该支撑模块的另一端朝下移动至超过该第一距离时,其会带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朝第一方向转动,进而令各该前齿轮、带槽圆盘旋转,且在各该卡制元件滑移至第二槽道后,各该卡制元件限定各该带槽圆盘无法逆向旋转,进而使各该前齿轮无法逆向旋转,迫使各该自锁模块已通过该穿孔的另一端无法移动,令可携式电子装置被定位至该凹槽与各该自锁模块的另一端之间,且支撑模块的另一端会朝上移动至未超过第一距离;在该支撑模块的另一端再次朝下移动至超过第一距离时,其会带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朝第一方向转动,进而令各该前齿轮、带槽圆盘旋转,且在各该卡制元件滑移至第三槽道后,各该自锁模块会对各该前齿轮施加的一作用力,迫使各该前齿轮与带槽圆盘逆向旋转,直至各该卡制元件滑移回各该第一槽道为止,且迫使该支撑模块的另一端朝上移动,并令各该自锁模块的另一端移动回该容置空间。如此,当使用者将可携式电子装置插入支架装置的凹槽上后,仅需重复按压可携式电子装置,便能使该支架装置自动锁固可携式电子装置,避免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因震动或晃动而脱离该支架装置,或使该支架装置自动释放可携式电子装置,方便使用者拿取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为便于能对本专利技术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兹举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已知支撑架的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架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支撑模块的示意图;图4是自锁模块的示意图;图5A是单向驱动齿轮与前齿轮的爆炸示意图;图5B是单向驱动齿轮与前齿轮的局部放大图;图6A是带槽圆盘的示意图;图6B是带槽圆盘的槽道示意图;图7A是支架装置的第一动作示意图;图7B是支架装置的第二动作示意图;图7C是支架装置的第三动作示意图;图7D是支架装置的第四动作示意图;图7E是支架装置的第五动作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支架装置......2座体......21容置空间......210前壳体......211凹槽......2111轨道孔......2113穿孔......2115弹簧槽......2117后壳体......213槽道......2131板体......2133夹持弹片......215支撑模块......23底板......231底板弹簧......233双边齿条......235齿部......2351、2513自锁模块......25锁紧齿条……251斜面......2511棍体......2515锁紧弹簧……253锁紧滑块......255圆柱......2551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自锁机制的支架装置,包括:一座体,其顶端与一侧面共同凹设有一凹槽,以供容纳一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内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凹槽内邻近底面的位置设有一轨道孔,以使该凹槽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该座体邻近顶端且对应该凹槽的位置,设有相对应的二穿孔,该二穿孔分别使该凹槽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一支撑模块,其一端设在该容置空间内,其另一端则通过该轨道孔,并容纳在该凹槽中,且能在该凹槽中上下移动移动;二自锁模块,其一端分别位于该容置空间内邻近该座体的左、右侧,其另一端则分别对应于各该二穿孔,且能移动移动通过各该穿孔而外露至对应于该凹槽的位置;及一单向齿轮模块,设在该容置空间内,包括二单向驱动齿轮、二前齿轮、二带槽圆盘及二卡制元件,其中各该单向驱动齿轮分别连接至该支撑模块,且能被该支撑模块带动而旋转,各该前齿轮分别连接至各该自锁模块,且能被各该自锁模块带动而旋转,其轴杆分别穿过对应的单向驱动齿轮的中心轴孔,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朝一第一方向转动的状态下,能带动各该前齿轮旋转,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朝一第二方向转动的状态下,则不带动各该前齿轮旋转,各该带槽圆盘被各该前齿轮的轴杆穿过其中心轴孔,而能被各该前齿轮带动而旋转,各该带槽圆盘分别设有一第一槽道、一第二槽道及一第三槽道,以围绕形成一三角形,且任二条相邻槽道的相邻处具有高度差,各该卡制元件的一端可移动地设在该座体内,其另一端则分别抵靠住对应的带槽圆盘的槽道,且在各该带槽圆盘被带动旋转的状态下,各该卡制元件的另一端会由对应的第一槽道依序滑移至第二槽道与第三槽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自锁机制的支架装置,包括: 一座体,其顶端与一侧面共同凹设有一凹槽,以供容纳一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内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凹槽内邻近底面的位置设有一轨道孔,以使该凹槽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该座体邻近顶端且对应该凹槽的位置,设有相对应的二穿孔,该二穿孔分别使该凹槽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 一支撑模块,其一端设在该容置空间内,其另一端则通过该轨道孔,并容纳在该凹槽中,且能在该凹槽中上下移动移动; 二自锁模块,其一端分别位于该容置空间内邻近该座体的左、右侧,其另一端则分别对应于各该二穿孔,且能移动移动通过各该穿孔而外露至对应于该凹槽的位置;及 一单向齿轮模块,设在该容置空间内,包括二单向驱动齿轮、二前齿轮、二带槽圆盘及二卡制元件,其中各该单向驱动齿轮分别连接至该支撑模块,且能被该支撑模块带动而旋转,各该前齿轮分别连接至各该自锁模块,且能被各该自锁模块带动而旋转,其轴杆分别穿过对应的单向驱动齿轮 的中心轴孔,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朝一第一方向转动的状态下,能带动各该前齿轮旋转,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朝一第二方向转动的状态下,则不带动各该前齿轮旋转,各该带槽圆盘被各该前齿轮的轴杆穿过其中心轴孔,而能被各该前齿轮带动而旋转,各该带槽圆盘分别设有一第一槽道、一第二槽道及一第三槽道,以围绕形成一三角形,且任二条相邻槽道的相邻处具有高度差,各该卡制元件的一端可移动地设在该座体内,其另一端则分别抵靠住对应的带槽圆盘的槽道,且在各该带槽圆盘被带动旋转的状态下,各该卡制元件的另一端会由对应的第一槽道依序滑移至第二槽道与第三槽道。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该带槽圆盘被带动旋转的状态下,各该卡制元件的另一端会由对应的第一槽道依序滑移至第二槽道与第三槽道,在该支撑模块的另一端朝下移动移动且未超过一第一距离的状态下,其会带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朝该第一方向转动,进而令各该前齿轮及带槽圆盘旋转,且使各该卡制元件在对应的第一槽道滑移,使各该自锁模块的另一端通过各该穿孔,朝该座体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在该支撑模块的另一端朝下移动移动至超过该第一距离的状态下,其会带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朝该第一方向转动,进而令各该前齿轮、带槽圆盘旋转,且在各该卡制元件滑移并定位至第二槽道后,该支撑模块的另一端朝上移动至未超过该第一距离,且各该卡制元件限定各该带槽圆盘无法逆向旋转,进而使各该前齿轮无法逆向旋转,迫使各该自锁模块已通过该穿孔的另一端无法移动移动;在该支撑模块的另一端再次朝下移动移动至超过该第一距离的状态下,其会带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朝该第一方向转动,进而令各该前齿轮、带槽圆盘旋转,且在各该卡制元件滑移至第三槽道后,各该自锁模块会对各该前齿轮施加的一作用力,迫使各该前齿轮与带槽圆盘逆向旋转,直至各该卡制元件滑移回各该第一槽道为止,且迫使该支撑模块的另一端朝上移动移动,并令各该自锁模块的另一端移动移动回该容置空间。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槽道分别呈V型,使得其中间区段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雄舟
申请(专利权)人: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英华达南昌科技有限公司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