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等静压工作缸的自动排气装置,包括工作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缸的一端设有连通部件,所述连通部件的一端设有阀体,所述阀体为中空结构,所述阀体的一端设有阀芯安装孔,所述阀芯安装孔内装有阀芯,所述阀体的另一端设有调节部件安装孔,所述调节部件安装孔内装有弹簧调节接头,所述阀芯与弹簧调节接头通过弹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保证排气充分,又能尽可能减少工作缸介质油不必要的排出;能够实现高温超高压条件下的可靠密封,保证在等静压压制时介质油不会发生滴漏现象;能够实现介质油的自动回收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等静压工作缸,具体涉及ー种等静压工作缸的自动排气装置。
技术介绍
等静压工作缸内通常以油作为工作介质,压制成形时工作介质充满工作缸,并将压カ均匀传递到待压制的物料上,在压カ和温度共同作用下使粉末材料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品。在工作缸充油过程中,需将缸内空气排出,而在压制完毕,工作缸卸压时又需将エ作缸与大气连通。另外,若工作缸内残留有空气,在绝热压缩作用下,空气的温度会快速上升,形成局部热点,导致介质油碳化变质,并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等静压压制前须将工作缸内空气完全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在往工作缸充油时,能够使上部的空气通过自动排气装置排出,当空气排完,介质油充满工作缸时,在压力作用下介质油通过自动排气装置往外喷射,从而推动阀芯运动并自动关闭阀门。该阀门不仅能够实现排气时自动打开、气排完后自动关闭的功能,还能够在压制完成后工作缸卸压时,自动排气装直能够自动打开,让空气进入工作缸,否则工作缸上部形成真空导致介质油难以排出。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ー种等静压工作缸的自动排气装置,包括工作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缸的一端设有连通部件,所述连通部件的一端设有阀体,所述阀体为中空结构,所述阀体的一端设有阀芯安装孔,所述阀芯安装孔内装有阀芯,所述阀体的另一端设有调节部件安装孔,所述调节部件安装孔内装有弹簧调节接头,所述阀芯与弹簧调节接头通过弹簧连接。通过在阀体内设有阀芯、弹簧调节接头和弹簧从从而完成在工作缸充油阶段能够使上部的空气通过自动排气装置排出;工作缸充满介质油时,在压力作用下介质油通过自动排气装置往外喷射,从而推动阀芯运动并自动关闭阀门;在压制完成后工作缸卸压吋,自动排气装置能够自动打开,让空气进入工作缸,否则会导致工作缸上部形成真空环境使介质油难以排出。优选的,所述阀芯为中空结构,所述阀芯的一端设有阀芯锥面,所述阀芯锥面上设有至少ー个第一 0形密封圈。优选的,所述阀芯安装孔内设有阀体锥面和阀体棱边,所述阀芯安装孔大小与阀芯的大小相匹配。所述阀芯上设有的ー个第一 0形密封圈与所述阀体锥面接触形成低压密封,所述阀芯锥面与阀体棱边接触形成金属密封,保证在高压阶段也有良好的密封效果。优选的,所述连通部件包括第一接头和螺套,所述第一接头为中空结构,所述阀体与所述第一接头通过螺套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连通部件与所述阀体之间还设有密封堵头。优选的,所述密封堵头为中空结构,所述密封堵头的一端设有至少ー个第二 0形密封圈,所述密封堵头的另一端设有至少ー个第三0形密封圈,所述密封堵头的两端端面均为锥形或圆弧形。所述密封堵头上设有至少ー个第三O形密封圈和第二O形密封圈,能够实现二次密封,减少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所述密封堵头两端端面设为锥形或圆弧形,能够与阀体和第一接头上的台阶棱边形成金属密封,保证在高温超高压环境下的可靠性密封。优选的,所述弹簧调节接头为中空结构,所述弹簧调节接头的一端设有至少ー个第四0形密封圈,所述弹簧调节接头的另一端设有油杯。所述第四0形密封圈提高了密封的可靠性。优选的,所述弹簧调节接头与油杯之间通过第二接头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接头的一端通过螺帽与弹簧调节接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头的一端与弹簧调节接头之间设有至少ー个第五0形密封圏。所述第五0形密封圈提高了密封的可靠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在从排气到排油切换时阀门动作可靠,并可通过调整弹簧压缩量来控制阀门关闭的延迟时间,既保证排气充分,又能尽可能減少工作缸介质油不必要的排出。2.本专利技术在压制过程中能够实现高温超高压条件下的可靠密封,保证在等静压压制时介质油不会发生滴漏现象,显著延长排气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等静压工作缸的自动排气装置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对应的附图标记名称为:101油杯,102第二接头,103螺帽,104第五0形密封圏,105弹簧调节接头,106阀体,107第四0形密封圏,108弹簧,109第一 0形密封圏,110阀芯,111第二 0形密封圏,112密封堵头,113第三0形密封圏,114螺套,115第一接头。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等静压工作缸的自动排气装置的阀体结构的剖面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2所示,对应的附图标记名称为:201阀芯安装孔,202阀体,203调节部件安装孔,204阀体棱边,205阀体锥面。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等静压工作缸自动排气装置的阀芯结构的剖面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3所示,对应的附图标记名称为;301阀芯,302阀体,303第一 0形密封圈,304阀芯锥面,305阀体棱边,306阀体锥面。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阐述。如图1和图2所示:ー种等静压工作缸的自动排气装置,包括工作缸,所述工作缸的一端设有连通部件,所述连通部件的一端设有阀体106,所述阀体106为中空结构,所述阀体的一端设有阀芯安装孔201,所述阀芯安装孔201内装有可以左右移动的阀芯110,所述阀体106的另一端设有调节部件安装孔203,所述调节部件安装孔203内装有弹簧调节接头105,所述阀芯110与弹簧调节接头105通过弹簧108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通部件包括第一接头115和螺套114,所述第一接头115为中空结构,所述阀体106与所述第一接头通过螺套114固定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通部件与所述阀体106之间设有密封堵头1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堵头112为中空结构,所述密封堵头112的一端设有ー个第二 0形密封圈111,所述密封堵头112的另一端设有ー个第三0形密封圈113,所述密封堵头112的两端端面均为锥形或圆弧形。所述密封堵头上设有ー个第三0形密封圈113和第二 0形密封圈111,能够实现二次密封,减少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所述密封堵头112两端端面设为锥形或圆弧形,能够与阀体106和第一接头115上的台阶棱边形成金属密封,保证在高温超高压环境下的可靠性密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堵头112 —端的大小与阀芯安装孔201的大小相匹配,所述密封堵头112另ー端的大小与第一接头115的大小相匹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簧调节接头105为中空结构,所述弹簧调节接头105的一端设有ー个第四0形密封圈107,所述弹簧调节接头105的另一端设有油杯10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簧调节接头105与油杯101之间通过第二接头102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接头102的一端通过螺帽103与弹簧调节接头10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头102的一端与弹簧调节接头105之间设有ー个第五0形密封圈。如图2所示,ー种等静压工作缸的自动排气装置的阀体结构,所述阀体202与图1所示阀体106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所述阀体安装孔201内设有阀体锥面205和阀体棱边204,所述阀芯安装孔201大小与阀芯110的大小相匹配。如图3所示,ー种等静压工作缸的自动排气装置的阀芯结构,所述阀芯301和阀体302与图1所示阀芯110和阀体106相同,所述阀体锥面306和阀体棱边305与图2中所示阀体锥面205和阀体棱边204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所述阀芯301为中空结构,所述阀芯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静压工作缸的自动排气装置,包括工作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缸的一端设有连通部件,所述连通部件的一端设有阀体,所述阀体的一端设有阀芯安装孔,所述阀芯安装孔内装有阀芯,所述阀体的另一端设有调节部件安装孔,所述调节部件安装孔内装有弹簧调节接头,所述阀芯与弹簧调节接头通过弹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静压工作缸的自动排气装置,包括工作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缸的一端设有连通部件,所述连通部件的一端设有阀体,所述阀体的一端设有阀芯安装孔,所述阀芯安装孔内装有阀芯,所述阀体的另一端设有调节部件安装孔,所述调节部件安装孔内装有弹簧调节接头,所述阀芯与弹簧调节接头通过弹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静压工作缸的自动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为中空结构,所述阀芯的一端设有阀芯锥面,所述阀芯锥面上设有至少ー个第一 O形密封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等静压工作缸的自动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安装孔内设有阀体锥面和阀体棱边,所述阀芯安装孔大小与阀芯的大小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静压工作缸的自动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部件包括第一接头和螺套,所述第一接头为中空结构,所述阀体与所述第一接头通过螺套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维,鲍延年,樊星,朱哲新,范玉德,吕欣,蒋道建,刘彤,陈学平,何碧,廉国营,朱国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