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井通风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风门。
技术介绍
在煤矿开采中,煤矿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其中,矿井通风系统是确保矿井安全与否的关键,而矿井通风系统中的风门是保持矿井通风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风门主要是为井下人员、物料通行而设置,在保证人员、物料井下通行的同时,也用于井下风流的调节,以避免出现风流短路,从而确保整个通风系统的可靠运行。目前,风门的开启和关闭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工以手动拉、推等方式开启或者关闭,由于矿井巷道内,风门的正向风压较大,当人员通行时,一般人想要手动开启风门是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如果发生井下事故,矿工需要进行紧急撤离时,以人力无法快速、简便、安全地开启风门的后果将会造成灾难性的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门,以实现快速、简便、省力、安全地开启或关闭风门。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门,包括:第一门扇,设置于井下巷道内,所述第一门扇与第一气缸的伸缩杆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门扇的开启或关闭;第二门扇,设置于井下巷道内,所述第二门扇与第二气缸的伸缩杆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门扇的开启或关闭;第一气路控制单元,连接井下压风气源和所述第一气缸,用于控制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伸出或收回;第二气路控制单元,连接井下压风气源和所述第二气缸,用于控制第二气缸的伸缩杆的伸出或收回;其中,所述第一气路控制单元与所述井下压风气源之间设有第一两位两通气控阀,所述第二气路控制单元与所述井下压风气源之间设有第二两位两通气控阀,所述第一两位两通气控阀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相连通,所述第二两位两通气控阀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相连通;当第一气路控制单元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门扇,设置于井下巷道内,所述第一门扇与第一气缸的伸缩杆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门扇的开启或关闭;第二门扇,设置于井下巷道内,所述第二门扇与第二气缸的伸缩杆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门扇的开启或关闭;第一气路控制单元,连接井下压风气源和所述第一气缸,用于控制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伸出或收回;第二气路控制单元,连接井下压风气源和所述第二气缸,用于控制第二气缸的伸缩杆的伸出或收回;其中,所述第一气路控制单元与所述井下压风气源之间设有第一两位两通气控阀,所述第二气路控制单元与所述井下压风气源之间设有第二两位两通气控阀,所述第一两位两通气控阀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相连通,所述第二两位两通气控阀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相连通;当第一气路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门扇开启时,驱动伸缩杆运动的气压同时驱动所述第二两位两通气控阀关闭;当第二气路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二门扇开启时,驱动伸缩杆运动的气压同时驱动所述第一两位两通气控阀关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门扇,设置于井下巷道内,所述第一门扇与第一气缸的伸缩杆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门扇的开启或关闭; 第二门扇,设置于井下巷道内,所述第二门扇与第二气缸的伸缩杆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门扇的开启或关闭; 第一气路控制单兀,连接井下压风气源和所述第一气缸,用于控制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伸出或收回; 第二气路控制单元,连接井下压风气源和所述第二气缸,用于控制第二气缸的伸缩杆的伸出或收回; 其中,所述第一气路控制单元与所述井下压风气源之间设有第一两位两通气控阀,所述第二气路控制单元与所述井下压风气源之间设有第二两位两通气控阀,所述第一两位两通气控阀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相连通,所述第二两位两通气控阀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相连通; 当第一气路控制单元控制 所述第一门扇开启时,驱动伸缩杆运动的气压同时驱动所述第二两位两通气控阀关闭; 当第二气路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二门扇开启时,驱动伸缩杆运动的气压同时驱动所述第一两位两通气控阀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门扇铰接; 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气缸的底座设置有第一转轴,当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伸出或收回时,所述第一气缸能够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同时,所述第二连杆在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杆的带动下绕所述第一固定轴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一连杆运动,以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门扇; 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门扇铰接; 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气缸的底座设置有第二转轴,当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伸出或收回时,所述第二气缸能够绕所述第二转轴转动,同时,所述第四连杆在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的带动下绕所述第二固定轴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三连杆运动,以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光勇,汪有清,刘海强,沈强,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