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构造柱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78905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2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构造柱制造方法,通过在原墙体上设置通孔,之后在原墙体需设置构造柱处沿墙体竖直方向设置竖向纵筋,并通过水平箍筋穿过上述通孔而与竖向纵筋绑扎固定,其后水平箍筋与竖向纵筋外围支设模板,然后在模板与原墙体之间灌注自密实混凝土材料,如此形成砌体结构抗震加固用构造柱,与传统抗震加固构造柱制造方法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构造简单、施工快捷、不破坏墙体、结构整体性好及安全可靠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指。
技术介绍
地震灾害是常见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地震发生后,会引起大量建筑物的破坏或倒塌,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并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就我国目前的建筑状况,在役建筑中大部分是砌体结构,校舍和住宅建筑基本以砌体结构为主,而且由于历史和经济原因,绝大多数砌体房屋未进行抗震设防。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国开始实施的校安工程,将原来普通设防的校舍建筑提高为重点设防,核心就是对校舍建筑进行抗震加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砌体结构。校安工程抗震加固工作量大面广,快捷有效的加固方案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为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房屋的抗灾能力是关键,后续的抗震加固工程更是任重道远,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方兴未艾。砌体结构抗震加固的关键,一是加强和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其中提高纵、横向墙体间的拉结是关键;二是加强和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其中的构造措施即是在墙体两端增设构造柱,约束墙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开裂变形。因此,砌体结构抗震加固中常常采用增设构造柱的方法。传统的增设构造柱的方法是在房屋外侧紧贴墙壁增加一根钢筋混凝土柱,通过穿墙钢筋钩到与外墙垂直方向的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构造柱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局部清除原墙体表面粉刷层;在原墙体上设置通孔;在原墙体需设置构造柱处沿墙体竖直方向设置竖向纵筋,并通过水平箍筋穿过上述通孔而与竖向纵筋绑扎固定;在水平箍筋与竖向纵筋外围支设模板;在模板与原墙体之间灌注自密实混凝土材料,其中该自密实混凝土材料的组分和用量为:水泥400?900Kg/M3,粗骨料300?950Kg/M3,细骨料500?1050Kg/M3,补偿收缩掺合料0?100Kg/M3,聚合物外加剂1?15Kg/M3,硅灰0?65Kg/M3,纤维0.5?2.5Kg/M3,所述粗骨料的粒径为5?16mm,所述细骨料的粒径小于5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构造柱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局部清除原墙体表面粉刷层; 在原墙体上设置通孔; 在原墙体需设置构造柱处沿墙体竖直方向设置竖向纵筋,并通过水平箍筋穿过上述通孔而与竖向纵筋绑扎固定; 在水平箍筋与竖向纵筋外围支设模板; 在模板与原墙体之间灌注自密实混凝土材料,其中该自密实混凝土材料的组分和用量为:水泥400-900Kg/M3,粗骨料300-950Kg/M3,细骨料500_1050Kg/M3,补偿收缩掺合料O-lOOKg/Μ3,聚合物外加剂l-15Kg/M3,硅灰0-65Kg/M3,纤维0.5-2.5Kg/M3,所述粗骨料的粒径为5-16mm,所述细骨料的粒径小于5mm,各种原材料含水率小于1.5 %,使用时加水量为干物料的7-11% ; 养护后拆除|吴板形成构造柱。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构造柱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养护的时间为I天。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构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克旭徐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美创建筑加固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