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住宅砌体结构改造安全避难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6916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0 2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老旧住宅砌体结构改造安全避难仓,属于抗震技术领域。其在砌体结构住宅中安装钢结构装置,所述钢结构装置包括4根型钢柱以及8根型钢梁,4根型钢柱安装在砌体结构住宅的四个边角位置,8根型钢梁分别与四根型钢柱进行连接,从而构成一六面体空间;该空间的上、下两个面采用钢斜撑对拉,另外四个面全部采用摩擦阻尼器与型钢梁、型钢柱进行连接,再在连接好摩擦阻尼器的安全避难仓的上、下表面焊接钢板。当地震来临时,既有建筑砌体结构和安全避难仓共同抵抗地震波的侵袭,保证安全避难仓内有较大的活动空间,使“躲”在安全避难仓内的人们不致于被砌块压死,延缓人们的救援时间,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老旧住宅砌体结构改造安全避难仓,属于抗震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老旧住宅以砌体砖混结构居多,由于砌体结构建造成本较低,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建造了大量的砌体结构。砌体结构在我国住宅、办公楼、学校、医院和商场等建筑中应用十分广泛,由于砌体结构材料的脆性性质,其抗剪、抗拉和抗弯强度比 较低,导致砌体房屋的抗震能力较差。在国内外历次强烈地震中,砌体结构破坏是相当严重的,而砌体结构又以预制楼板砖混结构的损坏最为严重,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整体垮塌。从唐山、汶川、玉树等大地震中可以得到验证。砌体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能力差的原因主要在于将预制厂生产的预制楼板逐块吊装至砖墙上,将其两端搁置在240mm宽的圈梁上形成楼面,来承担竖向荷载,每边的搁置长度一般为80_左右。在地震作用下预制楼板由于与圈梁之间没有任何粘结固定,只要其一端发生超过搁置长度的位移,就会引起房屋的整体垮塌,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因此,对于现有的未经抗震处理的砌体结构采取实质、有效的抗震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老旧住宅砌体结构改造安全避难仓,其是在老旧住宅砌体结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老旧住宅砌体结构改造安全避难仓,其特征在于:包括4根型钢柱(4)以及8根型钢梁(5),4根型钢柱(4)安装在老旧住宅砌体结构房间的四个边角位置,8根型钢梁(5)分别与四根型钢柱(4)进行连接,从而构成一六面体空间;该空间的上、下两个面采用钢斜撑(8)对拉,另外四个面全部采用摩擦阻尼器(1)以及摩擦阻尼器防屈曲支撑(2)与型钢梁(5)、型钢柱(4)连接;其中,所述安全避难仓在预留门洞(9)的一面采用上部型钢梁(5)安装摩擦阻尼器(1),并采用单的摩擦阻尼器防屈曲支撑(2)与下部型钢梁(5)、型钢柱(4)的节点连接的方式,所述安全避难仓在预留外窗(10)的一面采用下部型钢梁(5)安装摩擦阻尼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有鞠树森谢建明甄进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筑福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