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下隔离防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8608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轨下隔离防护套。包括隔离防护套本体,隔离防护套本体包括固定支座和裙板,固定支座上部对应钢轨轨底设有卡槽结构,裙板包括二个子裙板,二个子裙板沿钢轨纵向分别置于固定支座下部两侧,或者裙板中设有沿钢轨纵向或沿钢轨垂向的空腔,裙板置于固定支座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多样,便于安装和维护,经济性好,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将轨下隔离防护套装配在钢轨轨底上后,可以使两轨枕间的钢轨与道床之间的空间被相对封闭,杜绝钢轨下部进入异物的现象,消除安全隐患,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领域,涉及一种钢轨辅助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钢轨底部与道床间隔离防护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各大中城市越来越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城市轨道建设,特别是地下铁路建设也相继展开。城市轨道交通的供电模式是通过设置在沿线的直流牵引变电所以架空接触线或第三轨的形式向列车馈送电能,并利用走行轨作为回流线路进行回流。第三轨是在钢轨的一侧平行铺设一条特殊的轻型钢轨,形状与钢轨相似,截面的形状亦为“工”字形,但体积要比钢轨小许多,又称为“受流轨”。列车运行时由车辆底部的集电靴接触第三轨进行电力传输。目前,我国的第三轨供电电压为直流750伏和1500伏。行走轨允许带电电压为几十至上百伏特,但在列车通过时,相应区段上会有大电流流过,回流电流可达几百安培。第三轨的安装是通过绝缘支架固定并支撑于木枕、混凝土轨枕或者其它基座上方,同时在轨道上方或侧面设置防护罩。根据集电靴的取流方式不同,第三轨的安装可分为:上接触式、下接触式和侧接触式。侧接触式由于安装精度要求高,应用较少。下接触式的防护罩相对其他方式对于人畜或风雪有良好的防护性能。上接触式易于安装,但其现有的防护罩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下隔离防护套,包括隔离防护套本体,其特征在于隔离防护套本体包括固定支座和裙板,固定支座上部对应钢轨轨底设有卡槽结构,裙板包括二个子裙板,二个子裙板沿钢轨纵向分别置于固定支座下部两侧,或者裙板中设有沿钢轨纵向或沿钢轨垂向的空腔,裙板置于固定支座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下隔离防护套,包括隔离防护套本体,其特征在于隔离防护套本体包括固定支座和裙板,固定支座上部对应钢轨轨底设有卡槽结构,裙板包括二个子裙板,二个子裙板沿钢轨纵向分别置于固定支座下部两侧,或者裙板中设有沿钢轨纵向或沿钢轨垂向的空腔,裙板置于固定支座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下隔离防护套,其特征在于隔离防护套本体中至少固定支座由绝缘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下隔离防护套,其特征在于固定支座与裙板或子裙板之间为分体式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下隔离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座与裙板或子裙板分别由不同材料制成,至少裙板或子裙板由弹性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下隔离防护套,其特征在于固定支座底部沿钢轨纵向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凸台或卡槽,相应的裙板或子裙板上设有卡槽或凸台,凸台嵌置在卡槽内,固定支座与裙板或子裙板之间通过凸台和卡槽彼此配合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下隔离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横截面轮廓为“T”形、燕尾形、楔形,卡槽形状与凸台相对应为“T”形、燕尾形或楔形。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下隔离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为连接柱,连接柱的端部形状为圆锥形、球形或半球形,相对应的卡槽为安装孔,连接柱的端部最大轮廓尺寸大于安装孔的直径尺寸。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轨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学军孔祥斐付学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而泰环境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尹学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