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方法,特别是奥氏体不锈钢的固溶氮化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一种新型表面化学热处理技术,固溶氮化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等生产中。传统的固溶氮化一般是在高温(1050 1200°C)和一定压力的氮气气氛中实现的。为增加固溶氮化层厚度及氮含量,需在高温N2环境中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处理,以保证N2大量分解出活性N原子并获得较高的扩散速度,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奥氏体不锈钢的晶粒粗化和整体性能恶化,并加大工业生产中设备的损耗速度。因此,固溶氮化周期的长短将直接影响渗件的整体质量。通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由作者Fu Ru1-dong发表一文“SolidSolutionNitriding Technology of 15Cr_7.5Mn_2.6Mo Duplex Stainless Steel,,中米用了高温多段固溶氮化,但其各段工艺的温度均大于1050°C,并未从根本上降低固溶氮化温度。文献《奥氏体不锈钢的氨气渗氮处理》中采用三段式氮化工艺,三段温度不同,但氮化介质均为NH3, N原子未固溶于不锈钢表层,有氮化物析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氮化效率,增加渗层的整体氮含量,有效减缓甚至避免氮化过程中渗件晶粒粗化的奥氏体不锈钢分段式加压固溶氮化催渗方法。本专利技术主要是:采用不同介质依次在低温和高温两段区间进行氮化处理,随后快速水冷至室温,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形成固溶氮化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I)将奥氏体不锈钢置于专利名称为“一种具有双压平衡结构的增压高温氮化装置”、申请号为20121053035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奥氏体不锈钢分段式加压固溶氮化催渗方法,其特征是:(1)将奥氏体不锈钢置于专利名称为“一种具有双压平衡结构的增压高温氮化装置”、申请号为201210530358.6的固溶氮化炉中,并以0.5?2L/min流速通入NH3至炉内压强到达0.1~1.0MPa范围,在温度为500~700℃下进行NH3氮化预处理5~10h;(2)将上述固溶氮化炉内NH3完全排出并通入N2至炉内压强到达0.1~1.0MPa范围,该N2流量为1?5L/min,后将炉温迅速升至900~1200℃范围进行N2固溶氮化处理1~20h,随后快速水冷至室温,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形成固溶氮化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奥氏体不锈钢分段式加压固溶氮化催渗方法,其特征是: (1)将奥氏体不锈钢置于专利名称为“一种具有双压平衡结构的增压高温氮化装置”、申请号为201210530358.6的固溶氮化炉中,并以0.5_2L/min流速通入NH3至炉内压强到达0.1 1.0MPa范围,在温度为500 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万堂,王博,时钟平,曲明贵,王振华,吕知清,刘天洋,
申请(专利权)人:燕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