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类零件的端头的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7474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梁类零件的端头的成型方法包括:将板料拉延成横梁形状,其中拉延后的制件的端头包括与制件主体上表面相连的正翻边以及与制件主体侧表面相连的侧翻边,正翻边与侧翻边相连;之后对正翻边和侧翻边之间相连的部分进行垂直正切;然后对正翻边和侧翻边之间相连的部分进行吊切,以使正翻边和侧翻边之间形成翻边缺口;最后对正翻边和侧翻边分别进行翻边整形。所述成型方法不仅成型质量好、工艺简单,而且能够保证模具的切边刃口具有足够的冲切强度,因此不易损坏,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零件的成型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梁类零件的端头 的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冲压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中,车辆中的许多钣金件都是利 用模具冲压而成的。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 满足汽车更时尚,更安全,性能更稳定,性价比更高等诸多要求,对组成汽车 整体的汽车钣金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在零件形状越来越复杂,整体性 能要求越来越高,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要求越来越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 保证汽车钣金件高质量的前提下又降低其生产成本,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取得优势、占得先机成了众多汽来厂家共同面对的难题。同时众所周知在-个 新车型的开发成本中汽车模具的设计制造成本占着重要的比重,因此如何在汽 车模具的设计制造中降低生产成本、縮短模具设计制造周期从而降低整车的开 发成本成了各汽车厂家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有利武器。在组成汽车的众多钣金件中,梁类零件是性能要求较高、结构复杂、成形 乂比较困难的特征零件之一。这类零件在汽车组成中通常起到支撑和受力的作 用,因此往往零件的端头都有多向的翻边。这些翻边用于和其它配合零件装配 在 一起,从而构成整车的骨架。由于此类零件的端头存在多向翻边,因此在相 邻的两个翻边之间就需要冲切一个翻边缺口 。而这个翻边缺口恰恰存在于夹角接近90°的两个面之间,因此不论在冲裁角度还是在冲裁刃口的强度方面,冲 裁难度都很大。对于这样的零件,如何高质有效稳定的完成翻边缺口的切边成 形,已成为影响工艺编制好坏和模具制造成本的重要因素。以图1中所示的零件为例,其端头包括与零件上表面1以J定角度相连的 正翻边2、以及分别与零件两侧表面3以一定角度相连的两个侧翻边4,所述正翻边2与侧翻边4之间具有翻边缺口 5。对于这种零件,现有的成型方法通常是首先对板料进行拉延成型,其中将零件的两个侧表面全部或局部直接拉延成型, 然后在切边工序切制件周边的同时或之后采用吊切的方式将翻边缺U--次性吊 切出来,最后再通过翻边整形以及侧翻边整形等工序最终成型出所需零件。但是,这种成型方法的缺陷在于,在一次性吊切翻边缺口时,由于要兼顾 垂直正切和水平横切,所以吊切方向与竖直方向所成的锐角大约为45度,即模 具的切边刃口大约为45° 。因此导致模具的切边刃口强度较差,容易损坏,必 须经常维修或更换,因而增加了制造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这种成型 方法对于厚度较大的零件根本无法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成型质量好、工艺简单,而且能够保证模具 的切边刃口具有足够的冲切强度,因此不易损坏,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提 高生产效率的梁类零件的端头的成型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梁类零件的端头的成型方法包括将板料拉延成横梁形状, 其中拉延后的制件的端头包括与制件主体上表面相连的正翻边以及与制件主体 侧表面相连的侧翻边,所述正翻边与侧翻边相连;之后对正翻边和侧翻边之间 相连的部分进行垂直正切;然后对正翻边和侧翻边之间相连的部分进行吊切, 以使正翻边和侧翻边之间形成翻边缺口 ;最后对正翻边和侧翻边分别进行翻边 整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梁类零件的端头的成型方法由于经过垂直正切和吊切两步工 序冲切出翻边缺口,且吊切时的吊切方向与竖直方向所成的角度为60-90度,大于现有的45度,因此不仅成型质量好、工艺简单,而且能够保证模具的切边刃 口具有足够的冲切强度,因此不易损坏,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 率。此外,这种成型方法的优点还在于,即使零件材料的厚度较厚也能适用, 并且能够保证成型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梁类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表示在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成型方法成型图1所示零件时,完成拉延 工序后的制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表示在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成型方法成型图1所示零件时,完成垂直 正切:1:序后的制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表示在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成型方法成型图1所示零件时,完成吊切 工序后的制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表示在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成型方法成型图1所示零件时,完成正翻 边整形工序后的制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表示在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成型方法成型图1所示零件时,完成侧翻 边整形工序后的制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梁类零件的端头的成型方法适用于车辆中或其他场合使用的 端头具有多向翻边的各种梁类零件的成型。下面仅以图1中所示的零件为例, 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成型方法进行具体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梁类零件的端头的成型方法主要包括拉延、垂直正切、吊切、 以及翻边整形四个步骤。首先,根据零件形状的具体要求,将板料拉延成所需的横梁形状。在此工 序中,可以将零件的两个侧表面全部或部分直接拉延成形。例如图2所示,拉 延成横梁形状的制件的端头上包括盒形部分11,所述盒形部分11由制件主体的 形状延伸而形成,且包括与制件主体上表面6相连的正翻边7以及与制件主体 侧表面8相连的侧翻边9。在此状态下,所述正翻边7与制件:t;体上表而6在同一平面内,所述侧翻边9与制件主体侧表面8在同一平面内,并且所述正翻边7 与侧翻边9之间相连接。此时,所述制件主体上表面6与制件主体侧表面8之 间根据零件形状的具体要求成一定角度,例如成大致90度,相互垂直,则所述 正翻边7与侧翻边9之间也形成相应的角度,如大致90度,相互垂直。接着,对所述盒形部分11以及整个制件进行修边,以将边缘的废料去掉, 从而切成如图3所示的形状。同时或者在修边之后,对正翻边7和侧翻边9之 间相连的部分进行垂直正切,切边线12如图3中所示。或者,作为选择,也可 以在进行第一步拉延时,将己根据零件形状裁切好的板料直接拉延成图3所示 的形状。这样,由于多余的废料已经事先被去掉,所以无需进行修边,拉延后 可以直接对正翻边7和侧翻边9之间相连的部分进行垂直正切,切出图3中所示的切边线12。此外,由于图1所示零件的具体形状要求,其上表面上具有孔,因此在对 正翻边7和侧翻边9之间相连的部分进行垂直正切的同时或者之后,可以在制 件主体上表面6上进行冲孔,以形成所需的孔,如图3所示。然后,对所述正翻边7和侧翻边9之间相连的部分进行吊切,切边线13如 图4中所示,从而在经过垂直正切和吊切两歩工序之后,在正翻边7和侧翻边9 之间形成翻边缺口 10。此时,由于已经经过垂直正切,所以吊切方向与竖直方 向所成的角度为60-90度,优选为90度,即吊切边凹模刃口的角度为60-90度, 优选为90度。因此,与现有技术切边刃口大约为45。相比,能够保证模具的切 边刃口具有足够的冲切强度,不至于经常损坏,因此无需经常维修或更换,从 而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也能够避免吊切时制件被撕裂或 毛刺过火,从而进 -步保证了产品的成型质量。最后,对所述正翻边7和侧翻边9分别进行翻边整形。其中,可以先对正 翻边7进行翻边整形,然后再对侧翻边9进行翻边整形,或者也可以先对侧翻 边9进行翻边整形,然后再对正翻边7进行翻边整形。优选地,先对正翻边7 进行翻边整形,以根据零件的具体形状要求,使正翻边7与制件主体上表面6成所需角度,如图5所示。然后再对侧翻边9进行翻边整形,以根据零件的具 体形状要求,使侧翻边9与制件主体侧表面8成所需角度,如图6所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梁类零件的端头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板料拉延成横梁形状,其中拉延后的制件的端头包括与制件主体上表面(6)相连的正翻边(7)以及与制件主体侧表面(8)相连的侧翻边(9),所述正翻边(7)与侧翻边(9)相连;之后对正翻边(7)和侧翻边(9)之间相连的部分进行垂直正切;然后对正翻边(7)和侧翻边(9)之间相连的部分进行吊切,以使正翻边(7)和侧翻边(9)之间形成翻边缺口(10);最后对正翻边(7)和侧翻边(9)分别进行翻边整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香东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