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落料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4404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3:15
本案公开了一种落料模具结构,它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下表面靠近端部处设有两块对称分布的第一上刀块和第二上刀块,第一上刀块和第二上刀块形成间隔,第一上刀块和第二上刀块内侧边缘均形成弧面,上模座下表面两侧分别设有第三上刀块和第四上刀块,所述的第三上刀块和第四上刀块呈对称分布,该模具整个设计合理,下模座表面设有材料搬运机构和浮动导料机构,送料平顺,定位精准,有效提高了落料效率和成品质量,模具自带吸震块能有效降低噪音和震动,延长模具寿命,该模具能同时实现断料、切角、冲孔,具有很好的实用性,相比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落料模具的
,具体地说是一种金属板件落料冲孔模具结构,特别涉及其机械结构。
技术介绍
对比文件一,专利号:CN201120146105.X,申请日:2011.05.10,专利权人:沈阳来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本案公开了“一种落料模具”,其特征在于:由上模和下模构成;所述的上模是:上模座的两端安装导套,上模座和上模底板之间设置退料聚氨酯板,上模底板下安装冲孔凸模和落料凹模镶块;所述的下模是:下模座和下模底板之间通过钢架支撑,下模底板上安装落料凸模镶块和冲孔凹模,下模座的两端安装导柱,导柱通过导柱加强板与钢架连接;定位销设在下模上。对比文件二,专利号:CN201020661324.7,申请日:2010.12.15,专利权人:兰州兰电电机有限公司,本案公开了一种“冲孔落料模具”,由上模部分、下模部分和导向部分组成,上模部分包括设有定子外圆凹模和转子轴孔凸模的上刃口,上刃口固设在上固定板上,其特征是:所述的上刃口还包括定子扣片槽冲头、定子外标记槽冲头和转子键槽冲头;上刃口布设的位置、尺寸与所需冲压的定子外圆、定子扣片槽、定子外标记槽及转子轴孔、转子键槽的位置及尺寸相对应;下模部分包括与上刃口对应的下刃口。 从上述对比文件中不难看出,现有冲压落料模具在结构上存在缺陷,故仍然需要对冲压落料模具的整天结构进行进一步改进,实现自动送料,降低废料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落料模具结构,其采用自动送料机构,并在模具两侧增设导辊机构,确保送料精准,同时,该模具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废料率,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落料模具结构,它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下表面靠近端部处设有两块对称分布的第一上刀块和第二上刀块,第一上刀块和第二上刀块形成间隔,第一上刀块和第二上刀块内侧边缘均形成弧面,上模座下表面两侧分别设有第三上刀块和第四上刀块,所述的第三上刀块和第四上刀块呈对称分布,第三上刀块和第四上刀块之间的上模座下表面设有第五上刀块,所述下模座上表面靠近端部处设有两块对称分布的第一下刀块和第二下刀块,第一下刀块和第二下刀块内侧边缘均形成弧面,下模座上表面两侧分别设有第三下刀块和第四下刀块,第三下刀块和第四下刀块之间的下模座上表面处设有第五下刀块,第一上刀块的位置与第一下刀块的位置对应,第二上刀块的位置与第二下刀块的位置对应,第三上刀块的位置与第三下刀块的位置对应,第四上刀块的位置与第四下刀块的位置对应,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设有压料板,该压料板处开设有与第五上刀块相配合的孔,压料板的两侧形成与第三上刀块和第四上刀块相配合的三角形缺口,压料板端部形成与第一上刀块和第二上刀块内侧边缘相似的弧面。本案公开了一种落料模具结构,该模具整个设计合理,下模座表面设有材料搬运机构和浮动导料机构,送料平顺,定位精准,有效提高了落料效率和成品质量,模具自带吸震块能有效降低噪音和震动,延长模具寿命,该模具能同时实现断料、切角、冲孔,具有很好的实用性,相比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上模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下模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压料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落料、切角、冲孔工序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落料模具结构,它包括上模座I和下模座2,其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于:所述上模座I下表面靠近端部处设有两块对称分布的第一上刀块3和第二上刀块4,第一上刀块3和第二上刀块4形成间隔5,第一上刀块3和第二上刀块4内侧边缘均形成弧面,上模座I下表面两侧分别设有第三上刀块6和第四上刀块7,第三上刀块6和第四上刀块7均成三角形状,所述的第三上刀块6和第四上刀块7呈对称分布,第三上刀块6和第四上刀块7之间的上模座I下表面设有第五上刀块8,所述下模座2上表面靠近端部处设有两块对称分布的第一下刀块9和第二下刀块10,第一下刀块9和第二下刀块10内侧边缘均形成弧面,下模座2上表面两侧分别设有第三下刀块11和第四下刀块12,第三下刀块11和第四下刀块12均呈三角形状,第三下刀块11和第四下刀块12之间的下模座2上表面处设有第五下刀块13,第一上刀块3的位置与第一下刀块9的位置对应,第二上刀块4的位置与第二下刀块10的位置对应,第三上刀块6的位置与第三下刀块11的位置对应,第四上刀块7的位置与第四下刀块12的位置对应,上模座I和下模座2之间设有压料板14,该压料板14处开设有与第五上刀块8相配合的孔15,压料板14的两侧形成与第三上刀块6和第四上刀块7相配合的三角形缺口 25,该模具结构能实现金属板件两侧切角一次成型,压料板14端部形成与第一上刀块3和第二上刀块4内侧边缘相似的弧面。在具体实施时,第三下刀块11和第四下刀块12下部设有废料滑板25,第三下刀块11和第四下刀块12外侧的下模座2边缘处设有废料挡板26。在具体实施时,所述下模座2上表面轴向分布有材料搬运机构16,各材料搬运机构16呈平行分布,材料搬运机构16通过材料搬运机构固定块17固定在下模座2上表面。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材料搬运机构16之间均匀分布有浮动导料机构17,所有浮动导料机构18分布在第三下刀块11和第四下刀块12之间的下模座2表面。在具体实施时,所述下模座2两侧边缘处均设有材料导辊机构19。在具体实施时,所述下模座2四角均设有一导柱20。在具体实施时,所述上模座I四角设有与导柱20相配合的导柱圆孔21。在具体实施时,所述上模座I表面沿着第一上刀块3和第二上刀块4内侧边缘分布有中载弹簧22。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三上刀块6和第四上刀块7之间的上模座I表面分布有中载弹簧22。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导柱20侧部均设有一聚氨酯吸震块23。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压料板14端部表面沿着弧面均匀分布有聚氨酯颗粒凸起24,压料板14表面沿着三角形缺口 25边缘分布有聚氨酯颗粒凸起24,该聚氨酯颗粒凸起24的高度为2mm-5mm。如图4中所示,为金属板料27在模具内实现落料、切角、冲孔工序示意图。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落料模具结构,它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下表面靠近端部处设有两块对称分布的第一上刀块(3)和第二上刀块(4),第一上刀块(3)和第二上刀块(4)形成间隔(5),第一上刀块(3)和第二上刀块(4)内侧边缘均形成弧面,上模座(1)下表面两侧分别设有第三上刀块(6)和第四上刀块(7),所述的第三上刀块(6)和第四上刀块(7)呈对称分布,第三上刀块(6)和第四上刀块(7)之间的上模座(1)下表面设有第五上刀块(8),所述下模座(2)上表面靠近端部处设有两块对称分布的第一下刀块(9)和第二下刀块(10),第一下刀块(9)和第二下刀块(10)内侧边缘均形成弧面,下模座(2)上表面两侧分别设有第三下刀块(11)和第四下刀块(12),第三下刀块(11)和第四下刀块(12)之间的下模座(2)上表面处设有第五下刀块(13),第一上刀块(3)的位置与第一下刀块(9)的位置对应,第二上刀块(4)的位置与第二下刀块(10)的位置对应,第三上刀块(6)的位置与第三下刀块(11)的位置对应,第四上刀块(7)的位置与第四下刀块(12)的位置对应,上模座(1)和下模座(2)之间设有压料板(14),该压料板(14)处开设有与第五上刀块(8)相配合的孔(15),压料板(14)的两侧形成与第三上刀块(6)和第四上刀块(7)相配合的三角形缺口(25),压料板(14)端部形成与第一上刀块(3)和第二上刀块(4)内侧边缘相似的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落料模具结构,它包括上模座(I)和下模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I)下表面靠近端部处设有两块对称分布的第一上刀块(3)和第二上刀块(4),第一上刀块(3)和第二上刀块(4)形成间隔(5),第一上刀块(3)和第二上刀块(4)内侧边缘均形成弧面,上模座(I)下表面两侧分别设有第三上刀块(6)和第四上刀块(7),所述的第三上刀块(6)和第四上刀块(7)呈对称分布,第三上刀块(6)和第四上刀块(7)之间的上模座(I)下表面设有第五上刀块(8),所述下模座(2)上表面靠近端部处设有两块对称分布的第一下刀块(9)和第二下刀块(10),第一下刀块(9)和第二下刀块(10)内侧边缘均形成弧面,下模座(2)上表面两侧分别设有第三下刀块(11)和第四下刀块(12),第三下刀块(11)和第四下刀块(12)之间的下模座(2)上表面处设有第五下刀块(13),第一上刀块(3)的位置与第一下刀块(9)的位置对应,第二上刀块(4)的位置与第二下刀块(10)的位置对应,第三上刀块(6)的位置与第三下刀块(11)的位置对应,第四上刀块(7)的位置与第四下刀块(12)的位置对应,上模座(I)和下模座(2)之间设有压料板(14),该压料板(14)处开设有与第五上刀块(8)相配合的孔(15),压料板(14)的两侧形成与第三上刀块(6)和第四上刀块(7)相配合的三角形缺口(25),压料板(14)端部形成与第一上刀块(3)和第二上刀块(4)内侧边缘相似的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落料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洪泉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新鸿企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新鸿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