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床潜入式磁导航AGV,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箱、车身主体、车尾,所述车身主体内设置驱动装置,与车身主体支撑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模块化设计使得外形尺寸大幅缩小,每个模块均可独立拆装,方便客户的维护及故障判断,应用范围扩大,只需在被拖车辆车体下面直接安装捕捉机构,AGV即可直接潜入底部挂接后拖拽,能够直接导入AGV作业,即节约了改造的成本,同时还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人搬运车
,特别涉及一种低床潜入式磁导航AGV。
技术介绍
AGV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即无人驾驶(Driverless)的运输车,通常也称为无人搬运车,是指装备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工业应用中不需驾驶员的搬运车,以可充电之蓄电池为其动力来源。一般可透过电脑来控制其行进路线以及行为,或利用电磁轨道(electromagnetic path-following system)来设立其行进路线,电磁轨道黏贴於地板上,无人搬运车则依循电磁轨道所带来的讯息进行移动与动作。在计算机监控下,按路径规划和作业要求,精确地行走并停靠到指定地点,完成一系列作业功能。AGV属于轮式移动机器人(WMR—一 Wheeled Mobile Robot)的范畴。所安装的非接触导航(导引)装置,实现无人驾驶的运输作业。AGV以轮式移动为特征,较之步行、爬行或其它非轮式的移动机器人具有行动快捷、工作效率高、结构简单、可控性强、安全性好等优势。与物料输送中常用的其他设备相t匕,AGV的活动区域无需铺设轨道、支座架等固定装置,不受场地、道路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最能充分地体现其自动性和柔性,实现高效、经济、灵活的无人化生产。现有的自动导航车AGV (磁导航)均采用驱动系统独立弹性悬挂机构,这种结构导致整车高度较大,绝大部分车身高度均大于250mm以上,另外,车身超宽,车身宽度均大于400mm以上,总之,由于驱动结构的独立悬挂,造成车身体积无法进一步缩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低床潜入式磁导航AGV,将驱动直接作为AGV的支撑,从而导致车身高度大幅下降,节约了空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种低床潜入式磁导航AGV,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箱、车身主体、车尾,所述车身主体内设置驱动装置,与车身主体支撑连接。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控制箱内设PLC控制系统,所述车尾末端安装有脚轮,车尾内设置供电的电池箱,所述车身主体与控制箱连接处设置起升杆组件。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单元本体、驱动轮和旋转组件,所述单元本体内设置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驱动轮轴承连接,所述旋转组件设置于所述单元本体上部。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起升杆组件包括底板、安装于所述底板之上的安装板、横向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一侧的马达、偏心轮、起升杆和导向杆,所述偏心轮设置于所述安装板内部并与所述马达连接,所述起升杆穿过所述安装板并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之上,所述导向杆设置于起升杆内部。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单元本体包括前板、后板、侧板、底板和马达,所述前板、后板、侧板和底板连接形成一个敞口的空间,所述马达设置于所述空间内并与所述侧板连接。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旋转组件包括双圆锥滚子轴承、转轴、轴承座、转轴销和轴承压环,所述双圆锥滚子轴承设置于所述轴承座内,所述轴承座下端连接轴承压环,所述转轴依次穿过所述轴承座和轴承压环,所述转轴底部设置两个相对的转轴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模块化设计使得外形尺寸大幅缩小,每个模块均可独立拆装,方便客户的维护及故障判断,应用范围扩大,只需在被拖车辆车体下面直接安装捕捉机构,AGV即可直接潜入底部挂接后拖拽,能够直接导入AGV作业,即节约了改造的成本,同时还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驱动装置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驱动装置的截面图;图5为本技术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旋转组件的左视图;图7为图6中AA线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起升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起升杆组件的截面图。图中,111、控制箱,222、车身主体,333、车尾,444、驱动装置,555、起升杆组件,1、单元本体,2、驱动轮,3、旋转组件,4、磁探头,5、清障板,6、链轮,7、轴,11、固定块,12、前板,13、后板,14、侧板,15、底板,16、马达,31、轴承,32、转轴,33、轴承座,34、转轴销,35、轴承压环,36、脚轮,37、电池箱,38、安装底板,39、安装板,40、马达,41、偏心轮,42、起升杆,43、导向杆,44、直线轴承,45、压簧,46、PLC控制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创作特征、技术手段与达成目的易于明白理解,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看图1 图9,一种低床潜入式磁导航AGV,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箱111、车身主体222、车尾333,所述车身主体222内设置驱动装置444,与车身主体222支撑连接。AGV的三段式设计,便于制造及装配作业,驱动装置444可直接作为支撑轮使用,大大降低了车身高度。所述控制箱111内设PLC控制系统46,所述车尾333末端安装有脚轮36,车尾333内设置供电的电池箱37,所述电池箱37采用抽屉式结构,方便快速更换电池,所述车身主体222与控制箱111连接处设置起升杆组件555。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单元本体1、驱动轮2和旋转组件3,所述单元本体I内设置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与所述驱动轮2轴承连接,所述旋转组件3设置于所述单元本体I上部,轴7作为驱动轴,固定块11作为支撑龙骨,为轴7提供轴承座,轴7另一端与驱动轮2连接,所述起升杆组件555包括安装底板38、安装于所述安装底板38之上的安装板39、横向安装于所述安装板39 —侧的马达40、偏心轮41、起升杆42和导向杆43,所述偏心轮41设置于所述安装板39内部并与所述马达40连接,所述起升杆42穿过所述安装板39并垂直设置于所述安装底板38之上,所述导向杆43设置于起升杆42内部,起升杆上端连接直线轴承44。起升杆组件555采用偏心轮41推动直线轴承44升降,起升杆42内部的压簧45可以使其自动复位。当马达40旋转时,偏心轮41随之旋转,进而带动起升杆42克服弹簧力上升或下降,当马达40停止旋转时,起升杆42仍可通过外力下压缩回位。所述单元本体I包括前板12、后板13、侧板14、底板15和马达16,所述前板12、后板13、侧板14和底板15连接形成一个敞口的空间,所述马达16设置于所述空间内并与所述侧板14连接。马达16产生的动能通过链轮6传递到与之链条连接的驱动轮2。所述旋转组件3包括双圆锥滚子轴承31、转轴32、轴承座33、转轴销34和轴承压环35,所述双圆锥滚子轴承31设置于所述轴承座33内,所述轴承座33下端连接轴承压环35,所述转轴32依次穿过所述轴承座33和轴承压环35,所述转轴32底部设置两个相对的转轴销34。转轴32为径向中空,使得所有的线路垂直贯穿布设于转轴32,防止线路被绞断。车体前端采用安全触边,触碰后既可输出开关量,作为接触式安全传感器,结构紧凑,安装方便。 所述驱动装置采用RFID高频读取方式,取代了目前AGV采用的磁性地标采集命令的方式,大大增加了系统接收指令的数量,同时施工简单方便。当有拖车需要搬运时,由员工按动呼叫请求按钮,通过无线通讯传输到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判断那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床潜入式磁导航AGV,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箱、车身主体、车尾,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主体内设置驱动装置,与车身主体支撑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床潜入式磁导航AGV,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箱、车身主体、车尾,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主体内设置驱动装置,与车身主体支撑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床潜入式磁导航AGV,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内设PLC控制系统,所述车尾末端安装有脚轮,车尾内设置供电的电池箱,所述车身主体与控制箱连接处设置起升杆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床潜入式磁导航AGV,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单元本体、驱动轮和旋转组件,所述单元本体内设置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驱动轮轴承连接,所述旋转组件设置于所述单元本体上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床潜入式磁导航AGV,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杆组件包括底板、安装于所述底板之上的安装板、横向安装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学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竞舸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