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既能提高缓冲器耐久性又能不降低缓冲器动作行程的拉拽装置。在细长地延伸的基体12设置闭动作辅助用第一滑块14-1、开动作辅助用第二滑块14-2和缓冲器基体22,并使任何一个都能在基体12长度方向滑动。缓冲器基体22配置于第一滑块14-1与第二滑块14-2之间。在第一滑块14-1与缓冲器基体22之间架设第一缓冲器24,在第二滑块14-2与缓冲器基体22之间架设第二缓冲器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辅助拉门、折叠门、抽屉等开闭体进行闭动作和开动作的拉拽装置。
技术介绍
这种拉拽装置是这样构成的当用手使拉门沿导轨在闭方向或开方向移动时,在一定处有螺旋弹簧等附加力部件产生的闭方向或开方向的附加力作用于拉门。靠附加力部件的附加力,拉门自动地移动到全闭位置或全开位置。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辅助拉门进行闭动作和开动作的拉拽装置。在天花板安装沿拉门开闭方向延伸的导轨。拉拽装置被收容于导轨内,靠滚轮能沿导轨在长度方向滑动。拉门悬吊于拉拽装置。导轨安装有第一销和第二销。拉拽装置设置能捕捉第一销的第一滑块和能捕捉第二销的第二滑块。当用手使拉门在闭方向或开方向移动时,拉拽装置和拉门一道在闭方向或开方向移动。当用手使拉门朝闭方向移动、使拉拽装置朝闭方向移动到导轨的一定位置处时,拉拽装置的闭动作辅助用第一滑块捕捉到第一销。于是,第一滑块对拉拽装置的锁定被解除,靠附加力部件的附加力,拉拽装置自动地朝闭方向移动,悬吊于拉拽装置的拉门自动地移动到全闭位置。用手使拉门朝开方向移动时也和关闭拉门时一样,开动作辅助用第二滑块在一定位置捕捉到第二销,靠附加力部件的附加力,拉门自动地移动到全开位置。专利文献I记载的拉拽装置中,为缓和拉门全闭和全开时的冲击,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架设有线性缓冲器。即,线性缓冲器的缓冲器主体端部安装于第一滑块,线性缓冲器的顶杆的顶端部安装于第二滑块(参见专利文献1,权利要求1)。已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09-28735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然而,由于拉拽装置的闭动作辅助用第一滑块和开动作辅助用第二滑块间架设线性缓冲器,势必产生需要长尺寸的线性缓冲器的问题。因此,线性缓冲器成大型化,顶杆不能顺利地进行伸缩。而且,由于线性缓冲器行程也被限制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距离的1/2以下,所以存在线性缓冲器行程变小的问题。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在制动开闭体的开动作和闭动作上无需长尺寸缓冲器且能确保缓冲器行程的拉拽装置。解决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案是一种拉拽装置,具备在长度方向延伸的基体、于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上述基体的闭动作辅助用第一滑块、于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上述基体的开动作辅助用第二滑块、在上述第一滑块与上述第二滑块之间配置的可相对上述基体在长度方向滑动的缓冲器基体、在上述第一滑块与上述缓冲器基体之间架设的靠上述第一滑块与上述缓冲器基体之间隔缩小而产生制动力的第一缓冲器、和在上述第二滑块与上述缓冲器基体之间架设的靠上述第二滑块与上述缓冲器基体之间隔缩小而产生制动力的第二缓冲器;通过因附加力部件的附加力而使得上述基体相对于上述第一滑块在闭方向相对地移动,上述第一滑块与上述缓冲器基体之间隔和上述缓冲器基体与上述第二滑块之间隔缩小;通过因附加力部件的附加力而使得上述基体相对于上述第二滑块在开方向相对地移动,上述第二滑块与上述缓冲器基体之间隔和上述缓冲器基体与上述第一滑块之间隔缩小。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在可滑动地设置于基体的缓冲器基体与第一滑块之间架设第一缓冲器,在缓冲器基体与第二滑块之间架设第二缓冲器,所以能缩短第一缓冲器和第二缓冲器各自长度。故,能使第一和第二缓冲器的动作稳定化。还有,由于第一缓冲器行程与第二缓冲器行程之合计行程为整个行程,所以能确保缓冲器行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的外观图(图1(a)为俯视图,图1(b)为打开状态的侧视图,图1 (C)为关闭状态的侧视图)。图2是拉拽装置的分解图(图2(a)为俯视图,图2(b)为沿开闭方向的垂直剖视图)。图3是拉拽装置的分解图(图3(a)为俯视图,图3(b)为沿开闭方向的垂直剖视图)。图4是缓冲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4(a)为俯视图,图4(b)为侧视图)。图5为基体示意图(图5(a)为俯视图,图中5(b)为侧视图,图5(c)为仰视图,图5(d)为剖视图)。图6为滑块示意图(图6(a)为俯视图,图6(b)为剖视图)。图7是触发推件示意图(图7(a)为俯视图,图7(b)为侧视图)。图8是触发捕捉件不意图(图8 (a)为俯视图,图8(b)为侧视图,图8(c)为仰视图,图8(d)为主视图)。图9是误动作复位凸轮示意图(图9(a)为俯视图,图9(b)为侧视图,图9(c)为主视图)。图10是缓冲器基体不意图(图10(a)为俯视图,图10(b)为侧视图)。图11是缓冲器锁定件示意图(图11(a)为俯视图,图11(b)为侧视图)。图12是第二滑块示意图(图12(a)为俯视图,图12(b)为侧视图)。图13是说明拉门关闭时拉拽装置动作的俯视图(图13(a)为拉拽开始的状态,图13(b)为缓冲器切换时的状态,图13(c)为完全关闭状态)。图14是触发捕捉件旋转而变成可滑动的状态的详图。图15是说明拉门打开时拉拽装置动作的俯视图(图15(a)为拉拽开始的状态,图15(b)为缓冲器切换时的状态,图15(c)为完全打开状态)。图16是缓冲器行程比较图(图16(a)为本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的模式图,图16(b)为已有拉拽装置的模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的外观图(图17(a)为俯视图,图17(b)为侧视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的分解图(图18(a)为俯视图,图18(b)为沿开闭方向的垂直剖视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的分解图(图18 (a)为俯视图,图19(b)为侧视图)。图20是缓冲器组件的分解图(图20(a)为俯视图,图20(b)为侧视图)。图21是关闭拉门时第二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动作图(图21 (a)为拉拽开始的状态,图21 (b)为缓冲器切换时的状态,图21 (c)为全闭状态)。图2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的其它例示意图(图22(a)为初始状态,图22(b)为第一滑块朝向第二滑块移动后的状态)。图2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的其它例的示意图(图23 (a)为初始状态,图23(b)为第一滑块朝向第二滑块移动后的状态)。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图1给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的外观图。在天花板固定沿拉门I移动方向细长地延伸的导轨2。在导轨2插入一对门轮5、6。拉门I介于位置调整单元7悬吊于一对门轮5、6。拉门I相对于拉拽装置4在上下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能通过位置调整单元7来调整。细长地延伸的拉拽装置4插入导轨2内。拉拽装置4安装于一方的门轮5。在拉拽装置4开方向的端部安装门轮10,并使能在导轨2内顺利移动。拉拽装置4与拉门I在开闭方向运动连动,于从图1 (b)所示全开状态到图1(c)所示全闭状态的范围在导轨2内移动。导轨2,其截面大致形成为四边形,用埋头螺钉安装于天花板。在导轨2的底部形成沿导轨2长度方向上跨全长的缝隙(省略图示)。拉拽装置4的门轮5、6、10的左右一对滚轮沿导轨2底部的上面行走。从门轮5、6突出来联接轴5a、6a,联接轴5a、6a借导轨2的缝隙将门轮5、6与拉门I联接起来。在导轨2的上部,沿拉拽装置4移动方向拉开间隔地安装有第一和第二触发销8-1、8-2。第一触发销8-1用于辅助拉门I的闭动作,安装于拉拽装置4相对于朝闭方向移动的拉门I开始动作的位置。第二触发销8-2用于辅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1.16 JP 2010-2563381.一种拉拽装置,具备在长度方向延伸的基体、于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上述基体的闭动作辅助用第一滑块、于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上述基体的开动作辅助用第二滑块、在上述第一滑块与上述第二滑块之间配置的可相对上述基体在长度方向滑动的缓冲器基体、在上述第一滑块与上述缓冲器基体之间架设的靠上述第一滑块与上述缓冲器基体之间隔缩小而产生制动力的第一缓冲器、和在上述第二滑块与上述缓冲器基体之间架设的靠上述第二滑块与上述缓冲器基体之间隔缩小而产生制动力的第二缓冲器;通过因附加力部件的附加力而使得上述基体相对于上述第一滑块在闭方向相对地移动,上述第一滑块与上述缓冲器基体之间隔和上述缓冲器基体与上述第二滑块之间隔缩小;通过因附加力部件的附加力而使得上述基体相对于上述第二滑块在开方向相对地移动,上述第二滑块与上述缓冲器基体之间隔和上述缓冲器基体与上述第一滑块之间隔缩小。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既能与上述基体配合而使得上述缓冲器基体不得相对上述基体在上述长度方向滑动又能解除同上述基体的配合而使得上述缓冲器基体能相对上述基体在上述长度方向滑动的第一滑块用缓冲器锁定件被设置在上述缓冲器基体,当因附加力部件的附加力而使得上述基体相对上述第一滑块在闭方向相对地移动时,首先,靠上述第一滑块用缓冲器锁定件而与上述基体成一体的上述缓冲器基体相对上述第一滑块在闭方向相对地移动,据此,在上述第一滑块与上述缓冲器基体之间架设的上述第一缓冲器产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城淳平,
申请(专利权)人:世嘉智尼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