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有托架的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770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备有托架的部件,在将具有加强筋的托架钎焊到部件主体上的情况下,不容易产生钎焊不良,进而,在施行镀敷的情况下,镀液也不会滞留。并且,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将形成加强筋(3)的托架(2)、以前述加强筋(3)的前端部(3a)面对部件主体(1)的方式相结合的备有托架的部件中,在前述加强筋(3)的前端部(3a)贯穿设置孔(6),具有该孔(6),使利用前述托架(2)与部件主体(1)划定的空腔部(7)向外部敞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备有托架的部件,更详细地说,涉及适合于通过将托架与部件主体在炉内钎焊而接合或在托架和部件主体上施行镀敷的备有托架的部件。
技术介绍
例如,侧气囊中采用的充气泵等部件,充气泵外壳经由托架安装到车身、座椅靠背等的被安装部分上。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如在日本专利特开2001-63511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那样,将托架的前端部焊接到充气泵外壳上。另外,一般地,为了增强该托架,在这种托架上形成加强筋。不过,如图4所示,在通过炉内钎焊将托架12接合到充气泵外壳11上的情况下,由于空气阻力等,存在这样的情况钎料不能流入到由充气泵外壳11的周面与托架12上的加强筋13的凹部形成的空腔部14内,有造成钎焊不良的危险性。另外,在施行镀敷的情况下,在镀敷槽中进入空腔部14内的镀液,在从镀敷槽中抽起之后,如果由于表面张力等残留在空腔部14内,保持原样不动,则存在产生腐蚀的危险。因此,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其课题是提供一种备有托架的部件,所述备有托架的部件,在将具有加强筋的托架钎焊到部件主体上的情况下,不易产生钎焊不良,进而,在施行镀敷的情况下,镀液不会滞留。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专利技术中,备有托架的部件,将形成有加强筋的托架以前述加强筋的前端部面对部件主体的方式与所述部件主体结合,其中,在前述加强筋的前端部贯穿设置孔,经由该孔,使由前述托架和部件主体划定的空腔部向外部敞开。这里,上述部件主体的形状可以是任何形状,其材质也可以是任何材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备有托架的部件,在通过钎焊将托架接合到部件主体上情况下,当钎料侵入由部件主体和托架的加强筋形成的空腔部时,由于空腔部经由孔向外部敞开,所以,该钎料不容易受到由空气产生的阻力,容易侵入部件主体与托架的汇合部,稳定地进行钎焊。另外,在对托架接合到部件主体上的部件施行镀敷的情况下,即使镀液等侵入空腔部,由于这些镀液从形成在加强筋的前端部处的孔流出到外部,所以,不必担心镀液滞留在空腔部内。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备有托架的部件。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将上述孔的宽度形成得大于等于上述加强筋的内部宽度。这里,上述孔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圆形,也可以是将加强筋的前端部的R(圆弧)部除去获得的形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备有托架的部件,由于由部件主体与托架的加强筋形成的空腔部的前端部完全向外部敞开,所以,在施行钎焊的情况下,钎料更可靠地侵入部件主体与托架的汇合部。另外,在施行镀敷的情况下,侵入到空腔部的镀液不会滞留在该处,被完全向外部排除。从而,获得质量更好的备有托架的部件。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在上述任何一个专利技术中,借助炉内钎焊将上述托架接合到上述部件主体上。这里,上述部件主体及托架的材质限于金属制的材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备有托架的部件,在利用炉内钎焊将托架接合到部件主体上时,由于钎料稳定地流入到部件主体与托架的汇合部,所以,获得接合强度高的备有托架的部件。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在上述任何一个专利技术中,对托架和部件主体施行镀敷。这里,上述部件主体及托架的材质不仅可以是金属,而且也可以是合成树脂。另外,托架向部件主体上的接合不仅是焊接,也可以利用粘合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备有托架的部件,由于侵入空腔部的镀液被从孔排出到外部,所以,不会滞留在该空腔部,从而,不必担心腐蚀,获得耐久性高的备有托架的部件。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地表示作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备有托架的部件的侧气囊的充气泵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的部分的剖视图。图3是从背面方向观察托架的图示,(a)表示形成两条细的加强筋的托架,(b)表示形成两条粗的加强筋的托架。图4是表示将托架接合到充气泵外壳上的现有结构的备有托架的部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作为备有托架的部件,列举侧气囊的充气泵,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上面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图1及图2所示的充气泵,通过将托架2接合到圆筒状的充气泵外壳1上构成。上述托架2,其长度方向呈大致曲柄状,从前端部2a一直到中间部2b形成两条加强筋3。另外,在该托架2的中间部2b与基端部2c处,在它们的侧部朝向内方形成凸缘4、4,在基端部2c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将托架2安装到车身、车座(图中未示出)等上用的孔5。另外,在上述托架2上,在加强筋3的前端部3a贯穿设置孔6。如图3(a)、(b)所示,优选地,该孔6形成为大于等于加强筋3的至少内部宽度,其形状并不局限于圆形,只要是将加强筋3的前端部3a的R(圆弧)部除去获得的形状即可。该托架2,如图2所示,其前端部2a以加强筋3的前端部3a悬挂于充气泵外壳1周面的方式,与该周面相符并接触,在这种状态下,借助电阻焊接、TIG焊接等,暂时固定到充气泵外壳1上,接着施行炉内钎焊。这时,钎料侵入充气泵1的周面与托架2上的加强筋3的前端部3a的内表面形成的空腔部7内,该钎料流入空腔部7的充气泵外壳1与托架2的整个汇合部,将汇合部均匀地接合。接着,对接合有该托架2的充气泵外壳1施行镀敷。这时,镀液侵入上述空腔部7,但是,由于镀液从孔6排出到外方,所以,不会滞留在该空腔部7内。这样,借助贯通插入孔5的螺栓(图中未示出),将钎焊有托架2、施行了镀敷的充气泵外壳1连接到车身、车座等(图中未示出)上。另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描述了备有将托架2接合到充气泵外壳1上的托架的部件,但是,不言而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也适用于备有其它托架的部件。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根据上面说明的本专利技术的备有托架的部件,在通过钎焊将托架接合到部件主体上的情况下,稳定地进行钎焊,另外,在对托架接合到部件主体上的部件施行镀敷的情况下,镀液不会滞留在加强筋的空腔部,可以均匀地施行镀敷。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应用于所有的如下所述的配备有托架的部件,所述配备有托架的部件,将形成加强筋的托架以前述加强筋的前端部面对部件主体的方式接合到所述部件主体部上。权利要求1.一种备有托架的部件,其中,将形成有加强筋的托架以前述加强筋的前端部面对部件主体的方式与所述部件主体相结合,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加强筋的前端部贯穿设置有孔,经由该孔,使由前述托架和部件主体划定的空腔部向外部敞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有托架的部件,其特征在于,将前述孔的宽度形成得大于等于前述加强筋的内部宽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有托架的部件,其特征在于,借助炉内钎焊将前述托架接合到前述部件主体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有托架的部件,其特征在于,对前述托架和部件主体施行镀敷。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备有托架的部件,在将具有加强筋的托架钎焊到部件主体上的情况下,不容易产生钎焊不良,进而,在施行镀敷的情况下,镀液也不会滞留。并且,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将形成加强筋(3)的托架(2)、以前述加强筋(3)的前端部(3a)面对部件主体(1)的方式相结合的备有托架的部件中,在前述加强筋(3)的前端部(3a)贯穿设置孔(6),具有该孔(6),使利用前述托架(2)与部件主体(1)划定的空腔部(7)向外部敞开。文档编号B23K1/00GK1980764SQ20058002303公开日2007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8日专利技术者松永秀昭 申请人:三樱工业株式会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备有托架的部件,其中,将形成有加强筋的托架以前述加强筋的前端部面对部件主体的方式与所述部件主体相结合,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加强筋的前端部贯穿设置有孔,经由该孔,使由前述托架和部件主体划定的空腔部向外部敞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永秀昭
申请(专利权)人:三樱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