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焊接装置具备:具有可拆卸的侧板的筐体;将筐体内划分成多个区域的分隔部件;收容在筐体内的冷却风扇单元;和收容在筐体内并与冷却风扇单元相邻的散热单元。散热单元,是在冷却风扇的送风方向上开口的隧道形状。散热单元,利用设在侧面上的连结部,通过连结部件安装在隔板上。通过拆卸侧板,进而拆卸连结部件,可以从焊接机上拆卸散热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进行焊接的焊接装置。
技术介绍
对以往的焊接装置进行举例说明。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平8-214549号,公开了在构成筐体的侧板上安装有用于冷却装置内的包括半导体元件等在内的主电路等的冷却风扇的焊接装置。另外,日本技术公开公报昭61-53074号,公开了将冷却风扇安装在设在筐体内的、将筐体内分离成多个区域的隔板上的焊接装置。在图5中展示了在构成筐体的侧板上安装冷却风扇的例子,在图6中展示了在设在筐体内的隔板上安装冷却风扇的例子。图5所示的焊接装置,具有整流电路1、倒相电路2、变压器3、冷却风扇5、印制电路板6、以及第一隔板7。另一方面,图6所示的焊接装置,具有变压器3、电抗器4、冷却风扇5、印制电路板6、第一隔板17、以及第二隔板18。如图5所示的以往的焊接装置那样,在将冷却风扇5安装在构成筐体的侧板上的情况下,在冷却构造的性质上,冷却风扇5与冷却片成为一体。因而,在拆卸冷却风扇5时,不只是与安装着冷却风扇5的侧板正交的位置的侧板,还必须拆卸冷却片,或者还必须拆卸安装冷却风扇5的侧板。因而,存在很难进行伴随故障等的冷却风扇5等的更换的问题。另外,图6所示的以往的焊接装置,将冷却风扇5安装在设在筐体内的隔板18上。这时,在拆卸冷却风扇5时,不只是侧板,至少还必须拆卸隔板18。这时,存在很难进行伴随故障等的冷却风扇5等的更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焊接装置,具备具有可拆卸的侧板的筐体;将筐体内划分成多个区域的分隔部件;收容在筐体内的冷却风扇单元;和收容在筐体内并与冷却风扇单元相邻接的散热单元。散热单元,为在冷却风扇的送风方向上开口的隧道形状。散热单元,利用设在侧面上的连结部,通过连结部件安装在隔板上。该焊接装置的构成为,通过拆卸侧板,进而拆卸连结部件,就可以从焊接机拆卸散热单元。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冷却风扇等的拆卸,并可以提高修补、维护性。附图说明图1是展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形态的焊接装置的概要构成的图。图2是展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形态的焊接装置的一部分的概要构成的图。图3是展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形态的焊接装置的一部分的概要构成的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形态的散热单元的外观的立体图。图4B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形态的隔板的外观的立体图。图5是展示以往的焊接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图。图6是展示以往的焊接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图。标号说明1整流电路2倒相电路3变压器 4电抗器5冷却风扇6印制电路板7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9冷却风扇单元10 散热单元12 散热片 13 空间17 第一隔板18 第二隔板 21第三连结部22第一连结部23第四连结部24第二连结部30筐体 31侧板32第一开口部33第二开口部34贯通孔100 焊接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实施形态)以下,用图1至图3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图1是本实施形态的焊接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图2是展示本实施形态的焊接装置的一部分的概略构成图。图3是展示本实施形态的焊接装置的一部分的概略立体图。焊接装置100,具有筐体30,筐体30,在周围具有4片可以拆卸的侧板31。另外,在图1中,展示了4片侧板31之中拆卸了纸面的观察者跟前侧的侧板31的状态。筐体30的内部,由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分成3个区域。并且,在第一隔板7的上方的区域内配置有印制电路板6。在第二隔板8的下方的区域内配置有变压器3和电抗器4等电气零件。另外,在第一隔板7的下方且是第二隔板8的上方的区域内配置有散热单元10。如图4A所示,该散热单元10由散热片12等构成,呈隧道形状。在此,所谓隧道形状,是指散热单元10在第一隔板7侧(第一侧面)具有第一开口部32,在第二隔板8侧(第二侧面)具有第二开口部33的形状。即,说的是例如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来自冷却风扇单元9的风可以通过的送风路的形状。另外,在散热单元10上,安装有用于控制焊接输出的整流电路1、倒相电路2等半导体元件。进而,在散热单元10的第一开口部32上安装有冷却风扇单元9。在此,将第一隔板7以及第二隔板8作为分隔部件的一例来说明。冷却风扇单元9,由2个冷却风扇5和用于固定这些冷却风扇5的箱型的零件等构成。该冷却风扇单元9,通过使风通过上下的开口部32、33在散热单元10内流通,从而进行整流电路1、倒相电路2的散热,同时对变压器3、电抗器4也吹送风,从而将它们冷却。另外,在冷却风扇单元9和第一隔板7之间,设有用于供冷却风扇5吸入空气的规定的空间13。该空间13是图1的实线围住的区域。再者,如图2所示,散热单元10,在图2的上侧的第一侧面上,具有用于将散热单元10和冷却风扇单元9连结在一起的第三连结部21。散热单元10,进而在图2的下侧的第二侧面上,具备用于将散热单元10和第二隔板8连结在一起的第一连结部22。另外,冷却风扇单元9,具备用于将冷却风扇单元9和散热单元10连结在一起的第四连结部23。另外,第二隔板8具备用于和散热单元10连结在一起的第二连结部24。如图4B所示,为了将冷却风扇单元9的风吹在变压器3等上,在第二隔板8上设有贯通孔34。为了形成该贯通孔34,便切掉第二隔板8的相当于贯通孔34的部分。这时,也可以将相当于贯通孔34的部分的一部分留下,并通过将该留下的部分相对于第二隔板8向垂直方向弯曲,形成第二连结部24。其次,展示各连结部的具体例。在散热单元10的第三连结部21和第一连结部22上,设有多个螺丝孔。另外,在冷却风扇单元9的第四连结部23上,在与设在散热单元10的第三连结部21上的多个螺丝孔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圆孔。另外,在第二隔板8的第二连结部24上,在与设在散热单元10的第一连结部22上的多个螺丝孔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圆孔。并且,通过用图未示的小螺钉将设在第二连结部24上的圆孔,和设在第一连结部22上的螺丝孔固定,将散热单元10连结在第二隔板8上。进而,通过用图未示的小螺钉将设在第四连结部23上的圆孔,和设在第三连结部21上的螺丝孔固定,将冷却风扇单元9连结在散热单元10上。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连结部件的一例,可以使用小螺钉(木螺钉),但除此之外,也可以将螺杆和螺母等容易拆卸的部件作为连结部件来使用。再者,上述的小螺钉,相对于具有圆孔的第二连结部24从垂直方向紧固。因而,在图1中,是通过从纸面的观察者身前侧向内侧紧固而连结的。说明在以上述的方式构成的焊接装置中,冷却风扇单元9、散热单元10的拆卸方法。例如,在由于冷却风扇5的故障等,必须从焊接装置内将冷却风扇单元9拆卸时,首先,拆卸位于小螺钉的大致正交方向(在图1中,是纸面的观察者身前一侧)的侧板31。其次,拆卸将冷却风扇单元9和散热单元10连结在一起的所有的小螺钉。然后,通过利用空间13,使冷却风扇单元9向上部滑动,便可以拆卸冷却风扇单元9。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形态,只要拆卸构成筐体的1个侧板31,并拆卸将冷却风扇单元9和散热单元10连结在一起的小螺钉,便可以很容易地将冷却风扇单元9拆卸到焊接装置外。通常,通过在一个侧面上连结就可以将冷却风扇单元9和散热单元10固定,但如果在与观察者身前的侧板相面对的部位以外,也用小螺钉连结着的话,则只要进而拆卸该侧板,并拆卸该部位的小螺钉即可。再者,在拆卸了冷却风扇单元9之后,进而拆卸散热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焊接装置,其中,具备:具有可以拆卸的侧板的筐体;将所述筐体内区划分成多个区域的1个或其以上的分隔部件;收容在所述筐体内的冷却风扇单元;和收容在所述筐体内,与所述冷却风扇单元相邻接的隧道形状的散热单元; 所述散热单元,在与所述冷却风扇的送风方向相面对的第一侧面上具有第一开口部,并且在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具有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二侧面,在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周围具有第一连结部;在所述分隔部件之中,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的隔 板,在与所述第一连结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第二连结部;进而具有连结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的连结部件;所述连结部件,设在与所述侧板相对的面上,并可以拆卸。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直树,田畑芳行,岛林信介,永野元泰,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