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重水堆钴-60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棒束抓取工具。该工具抓头的三个连杆由下向上分别依次穿过抓头底板、三根钢管A、定位架、三根钢管B、抓头顶板和长柄外筒连接板,用三个螺母分别固定在长柄外筒连接板上,三个钩爪分别通过三个销均匀固定在定位架的周围;操作把手的导向筒下端开有开口向下的C形槽,其下端与外筒的上端焊接,外筒的下端与长柄外筒连接板焊接;滑块位于导向筒内,手柄安装在滑块上,并穿过导向筒上的C形槽;长柄的内筒上端与滑块焊接,下端依次穿过长柄外筒连接板和抓头顶板中心的圆孔,与锁紧板通过螺栓连接,锁紧板位于定位架与抓头顶板之间,其外侧面与三个钩爪上端内侧的导向面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重水堆钴-60生产
,具体为一种钴-60源棒棒束抓取工具。
技术介绍
钴-60源棒是钴调节棒在重水反应堆内经过辐照后得到的一种辐射源。从反应堆内卸出的钴-60源棒组件需要经过卸料、运输、倾翻和解体等操作。由于钴-60源棒组件具有放射性,为了保护操作人员,需将其放置在水下,由操作人员在水上进行远距离操作,因此需要一种既能屏蔽水层厚度,又便于远距离操作的钴-60源棒棒束抓取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屏蔽水层厚度,又便于远距离操作的钴-60源棒棒束抓取工具,以保护操作人员避免辐射伤害。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棒束抓取工具,该工具包括抓头、操作把手和长柄;抓头包括抓头顶板、三根钢管A、锁紧板、定位架、三根钢管B、三个钩爪、抓头底板、三根连杆和长柄外筒连接板;操作把手包括导向筒、手柄、滑块;长柄包括内筒、外筒;所述长柄外筒连接板中心开有圆孔,周围均匀开有三个垂直通孔;抓头顶板中心开有圆孔,周围均匀开有三个垂直通孔;抓头底板周围均匀开有三个垂直通孔;定位架成环状,环的外侧等距离有六个突出部,其中的三个突出部上沿周向开有三个水平通孔,另外三个突出部开有三个垂直通孔,且水平通孔与垂直通孔等距离交错排布;三个销分别穿过定位架的三个水平通孔,分别固定三个钩爪,钩爪可以以销为轴转动;锁紧板是一块周围打磨成圆角的圆板,其外侧面与三个钩爪上端内侧的导向面接触;三个连杆由下向上分别依次穿过抓头底板、三根钢管A、定位架、三根钢管B、抓头顶板和长柄外筒连接板,用三个螺母分别将其固定在长柄外筒连接板上;导向筒下端开有开口向下的C形槽,其下端与外筒的上端焊接,外筒的下端与长柄外筒连接板焊接;滑块位于导向筒内,可在导向筒内上下滑动和左右转动,手柄安装在滑块上,并穿过导向筒上的C形槽,可沿C形槽滑动并停留在C形槽的左侧或者右侧最低点;内筒上端与滑块焊接,下端依次穿过长柄外筒连接板和抓头顶板中心的圆孔,与锁紧板通过螺栓连接,锁紧板位于定位架与抓头顶板之间。所述钩爪的下端内侧有高Imm的凸台。所述抓头底板下侧开有一个直径与棒束顶端直径相同的凹台。所述操作把手还包括吊环和堵头,吊环与堵头焊接,堵头与导向筒上端焊接。所述导向筒的C形槽上方安装有插销,用于防止手柄的误操作。所述C形槽右侧最低点闻于左侧最低点。所述外筒上焊有标识,当抓取棒束时,标识不得高于操作平台扶手的高度。所述抓头顶板、抓头底板和长柄外筒连接板均为等边三角形,且其周围均匀开有的三个垂直通孔均位于三角形的三个角处。所述三根连杆的下端直径较粗,上端有螺纹,用于与三个螺母配合将三个连杆连接固定在长柄外筒连接板上。所述棒束抓取工具外形尺寸为130mmX 242mmX 5500mm,重量为22kg。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I)该棒束抓取工具能够顺利拆卸钴-60源棒组件中的钴棒束和上端板,满足钴-60的生产工艺;(2)该棒束抓取工具总长度约为5500mm,满足水下远距离操作的要求;(3)该棒束抓取工具长柄上的标识设计能保证操作时屏蔽水层厚度;(4)该棒束抓取工具的操作把手在导向筒的C形槽中滑动的操作方式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等优点,能够防止钩爪意外松开;(5)该棒束抓取工具利用废物接收箱进行定位,方便可靠,不直接接触钴-60源棒组件,不会在定位时损坏钴-60源棒;(6)在钴-60源棒组件伸出倾翻篮前将棒束抓取工具就位,这样其在提升钴-60源棒组件时能起到限位作用,方便倾翻篮的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棒束抓取工具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棒束抓取工具的抓头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棒束抓取工具的抓头A-A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棒束抓取工具的操作把手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棒束抓取工具的长柄结构图。图中1、抓头;2、操作把手;3、长柄;4、废物接收箱;5、棒束;11、螺母;12、抓头顶板;13、钢管A ;14、锁紧板;15、螺栓;16、定位架;17、销;18、钩爪;19、抓头底板;110、连杆;111、长柄外筒连接板;112、钢管B ;21、吊环;22、堵头;23、导向筒;24、手柄;25、滑块;26、插销;31、内筒;32、外筒;33、标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钴-60源棒棒束抓取工具包括抓头1、操作把手2和长柄3,抓头I与长柄3下端连接,操作把手2与长柄3上端连接。如图2、图3所示,抓头I整体为三角形结构,包括三个螺母11、抓头顶板12、三根钢管A13、锁紧板14、螺栓15、定位架16、三根钢管B112、三个销17、三个钩爪18、抓头底板19、三根连杆110和长柄外筒连接板111 ;其中长柄外筒连接板111形状为等边三角形,其中心开有圆孔,用于给长柄3的内筒31提供导向,内筒31从该圆孔中穿过,在三角形的三个角处开有三个垂直通孔,用于使三个连杆110分别穿过;抓头顶板12形状为等边三角形,其中心开有圆孔,用于给长柄3的内筒31提供导向,内筒31从该圆孔中穿过,在三角形的三个角处开有三个垂直通孔,用于使三个连杆110分别穿过;定位架16成环状,环的外侧等距离有六个突出部,其中的三个突出部上沿周向开有三个水平通孔,另外三个突出部开有三个垂直通孔,且水平通孔与垂直通孔等距离交错排布;三个销17分别穿过三个水平通孔,用于分别固定三个钩爪18,钩爪18可以以销17为轴转动;钩爪18的上端内侧为一导向面,钩爪18的下端内侧有高约Imm的凸台,用于勾住棒束5 ;锁紧板14是一块周围打磨成圆角的圆板,通过螺栓15与长柄3的内筒31下端连接,可随着内筒31上下移动,锁紧板14的外侧面与三个钩爪18上端内侧的导向面接触,当锁紧板14随着内筒31上下移动时,锁紧板14的外侧在钩爪18的上端内侧的导向面上滑动,推动钩爪18抓紧或张开;抓头底板19形状与抓头顶板12相同,但没有中心圆孔,仅在下侧开有一个直径与棒束5顶端直径相同的凹台,以便棒束5定位;连杆110的下端直径较粗,上端有螺纹,组装时由下向上三个连杆110分别依次穿过抓头底板19、三根钢管A13、定位架16、三根钢管B112、抓头顶板12和长柄外筒连接板111,用三个螺母11分别将三个连杆110连接固定在长柄外筒连接板111上,保证定位架16与抓头顶板12、抓头底板19的相对固定;每根连杆110上的两根钢管A13和钢管BI 12,用来控制定位架16和抓头底板19、抓头顶板12之间的距离;锁紧板14位于定位架16与抓头顶板12之间,并且位于三个连杆110构成的空间中。如图4所示,操作把手2包括吊环21、堵头22、导向筒23、手柄24、滑块25和插销26。其中吊环21与堵头22焊接,堵头22与导向筒23上端焊接;导向筒23是一个下端带有C形槽的圆筒,C形槽开口向下,且右侧最低点高于左侧最低点,导向筒23的下端与长柄3的外筒32的上端焊接;滑块25位于导向筒23内,用于连接长柄3的内筒31和手柄24,在导向筒23内上下滑动和左右转动;手柄24安装在滑块25上,并穿过导向筒23上的C形槽,可沿C形槽滑动并停留在C形槽的左侧或者右侧最低点,这两点对应操作把手2的两个工位,当操作把手2位于左侧最低点时,抓头I的钩爪18张开,当操作把手2在右侧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棒束抓取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工具包括抓头(1)、操作把手(2)和长柄(3);抓头(1)包括抓头顶板(12)、三根钢管A(13)、锁紧板(14)、定位架(16)、三根钢管B(112)、三个钩爪(18)、抓头底板(19)、三根连杆(110)和长柄外筒连接板(111);操作把手(2)包括导向筒(23)、手柄(24)、滑块(25);长柄(3)包括内筒(31)、外筒(32);所述长柄外筒连接板(111)中心开有圆孔,周围均匀开有三个垂直通孔;抓头顶板(12)中心开有圆孔,周围均匀开有三个垂直通孔;抓头底板(19)周围均匀开有三个垂直通孔;定位架(16)成环状,环的外侧等距离有六个突出部,其中的三个突出部上沿周向开有三个水平通孔,另外三个突出部开有三个垂直通孔,且水平通孔与垂直通孔等距离交错排布;三个销(17)分别穿过定位架(16)的三个水平通孔,分别固定三个钩爪(18),钩爪(18)可以以销(17)为轴转动;锁紧板(14)是一块周围打磨成圆角的圆板,其外侧面与三个钩爪(18)上端内侧的导向面接触;三个连杆(110)由下向上分别依次穿过抓头底板(19)、三根钢管A(13)、定位架(16)、三根钢管B(112)、抓头顶板(12)和长柄外筒连接板(111),用三个螺母(11)分别将其固定在长柄外筒连接板(111)上;导向筒(23)下端开有开口向下的C形槽,其下端与外筒(32)的上端焊接,外筒(32)的下端与长柄外筒连接板(111)焊接;滑块(25)位于导向筒(23)内,可在导向筒(23)内上下滑动和左右转动,手柄(24)安装在滑块(25)上,并穿过导向筒(23)上的C形槽,可沿C形槽滑动并停留在C形槽的左侧或者右侧最低点;内筒(31)上端与滑块(25)焊接,下端依次穿过长柄外筒连接板(111)和抓头顶板(12)中心的圆孔,与锁紧板(14)通过螺栓(15)连接,锁紧板(14)位于定位架(16)与抓头顶板(1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棒束抓取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工具包括抓头(I)、操作把手(2)和长柄(3);抓头⑴包括抓头顶板(12)、三根钢管A(13)、锁紧板(14)、定位架(16)、三根钢管B(112)、三个钩爪(18)、抓头底板(19)、三根连杆(110)和长柄外筒连接板(111);操作把手(2)包括导向筒(23)、手柄(24)、滑块(25);长柄(3)包括内筒(31)、外筒(32);所述长柄外筒连接板(111)中心开有圆孔,周围均匀开有三个垂直通孔;抓头顶板(12)中心开有圆孔,周围均匀开有三个垂直通孔;抓头底板(19)周围均匀开有三个垂直通孔;定位架(16)成环状,环的外侧等距离有六个突出部,其中的三个突出部上沿周向开有三个水平通孔,另外三个突出部开有三个垂直通孔,且水平通孔与垂直通孔等距离交错排布;三个销(17)分别穿过定位架(16)的三个水平通孔,分别固定 三个钩爪(18),钩爪(18)可以以销(17)为轴转动;锁紧板(14)是一块周围打磨成圆角的圆板,其外侧面与三个钩爪(18)上端内侧的导向面接触;三个连杆(110)由下向上分别依次穿过抓头底板(19)、三根钢管A(13)、定位架(16)、三根钢管B(112)、抓头顶板(12)和长柄外筒连接板(111),用三个螺母(11)分别将其固定在长柄外筒连接板(111)上;导向筒(23)下端开有开口向下的C形槽,其下端与外筒(32)的上端焊接,外筒(32)的下端与长柄外筒连接板(111)焊接;滑块(25)位于导向筒(23)内,可在导向筒(23)内上下滑动和左右转动,手柄(24)安装在滑块(25)上,并穿过导向筒(23)上的C形槽,可沿C形槽滑动并停留在C形槽的左侧或者右侧最低点;内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益,高雷,吴基东,李传毅,胡士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