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量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5286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开关量检测电路,包括单片机MCU,三路分压电路和一路限幅电路组成,其中两路分压电路一端分别与开关K1的两个不动端连接,另一路分压电路的一端与直流电源B1的正极连接;三路分压电路的另一端分别与限幅电路相连接;分压电路对直流电源B1的正极电压及开关K1的不动端的电压进行分压,再与限幅电路的限幅值进行比较从而形成输出电压并分别输出单片机MCU,单片机MCU根据各路的电压输入量对开关的位置状态进行判断。发明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可适用于大功率开关信号中的开关量检测的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变量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检测开关位置状态的电子电路。
技术介绍
传统的开关量检测电路,为了消除开关端和电源端可能存在的信号干扰,需要在开关检测电路中设置抗干扰电阻,设置的方法为在开关和电源的输入端连接一个电阻,电阻的另一端接地,这样的电路结构可以适用于小功率的开关量检测。而一旦电路需要承受大功率的电流时,这种电路结构就存在其弊端,因为在电路工作的过程中,抗干扰电阻需要实时承受全部的电源电压和开关量电压,这就要求抗干扰电阻需要为大功率电阻,而若采用大功率电阻,则电路的制造成本就会升高,而且大功率电阻的封装体积较大,会增大整个电路的占用空间,因此传统的开关量检测电路需要进行改进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可适用于大功率开关信号中的开关量检测的电路。其技术方案为直流电源BI的负极接地,正极与开关Kl的动端、第一电容Cl 一端、第一电阻Rl的一端相连接,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l的阳极,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开关Kl的第一不动端I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开关Kl的第三不动端3接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接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l连接至单片机MCU引脚M1,第二二极管D2连接至单片机MCU引脚M2,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至单片机MCU引脚M3,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七电容C7的一端、三极管Tl的发射极、第九电阻R9的一端相连接,三极管Tl为PNP型三极管,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接电压源VCC ;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接电压源VCC,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接第五二极管D5,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接三极管Tl的基极、第十电阻RlO的一端,第十电阻RlO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Tl的集电极接地。开关Kl的第三不动端3不连接电路。电压源VCC的幅值为5V。第三电阻R3的阻值等于第六电阻R6的阻值,第四电阻R4的阻值等于第七电阻R7的阻值,第五电阻R5的阻值等于第八电阻R8的阻值,第三电容C3的容值与第五电容C5的容值相同,第四电容C4的容值与第六电容C6的容值相同。单片机MCU的Ml引脚需为AD引脚,M2和M3引脚则为I/O引脚即可。相比于传统的开关量检测电路,本专利技术具有显著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体现为1.该开关量检测电路通过电容接地滤除干扰信号,且在电路中设置限幅电阻,从而使该电路可以适用于大功率信号中的开关量检测。2.该开关量检测电路采用电阻分压,电容滤波的电路结构,从而不需要使用直接承受电源电压的抗干扰电阻,从而使整个电路的功耗减小,提高的电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成本,并减少了电路的封装体积。3.该开关量检测电路在对开关量进行检测的同时,同时检测电源电压,从而保证了对开关量检测和判断不因电源故障和异常而出现偏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开关量检测的电路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来叙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以下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只是示例性,并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所要保护的主题,对于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还存在的其他在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的变化,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需要保护的主题。如附图1,直流电源BI的负极接地,正极与开关Kl的动端、第一电容Cl 一端、第一电阻Rl的一端相连接,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I的阳极,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开关Kl的第一不动端I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开关Kl的第三不动端3接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接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l连接至单片机MCU引脚M1,第二二极管D2连接至单片机MCU引脚M2,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至单片机MCU引脚M3,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七电容C7的一端、三极管Tl的发射极、第九电阻R9的一端相连接,三极管Tl为PNP型三极管,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接电压源VCC ;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接电压源VCC,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接第五二极管D5,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接三极管Tl的基极、第十电阻RlO的一端,第十电阻RlO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Tl的集电极接地。开关Kl的第三不动端3不连接电路。电压源VCC的幅值为5V。第三电阻R3的阻值等于第六电阻R6的阻值,第四电阻R4的阻值等于第七电阻R7的阻值,第五电阻R5的阻值等于第八电阻R8的阻值,第三电容C3的容值与第五电容C5的容值相同,第四电容C4的容值与第六电容C6的容值相同。Ml引脚需为单片机MCU的AD引脚,M2和M3引脚则为单片机内I/O引脚即可。单片机将Ml引脚的输入电压进行AD转换,从而读取出当前直流电源BI的电压值;而对M2、M3的引脚的输入电压进行高低电平的判断。根据电路结构,因为电压源VCC的电压为5V,第四二极管D4的压降为0.7V,第五二极管D5的压降为0.7V,故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端的电压为3.4V ;三极管Tl的发射极与基极间的压降为0.7V,故三极管Tl的发射极端的电压为4.3V,即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端的电压为4.3V。当第一二极管Dl导通时,需要阳极电压大于等于5V,而输入单片机的电压则为5V ;当第一二极管Dl截止时,阳极电压小于5V,输入单片机的电压为阳极当前电压。设直流电源BI的电压在正常工作时的最低电压为nV。则电路参数需满足n -R2/(R1+R2) ^ 5,n *R4/(R4+R3)彡5、n R7/(R6+R7)彡5。则当开关Kl的动端拨至第一不动端I时,单片机MCU的Ml引脚输入电压为5V,M2引脚输入电压为5V,M3引脚输入电压为OV ;当开关Kl的动端拨至第二不动端2时,单片机MCU的Ml引脚输入电压为5V,M2引脚输入电压为0V,M3引脚输入电压为5V ;当开关Kl的动端拨至第二不动端3时,单片机MCU的Ml引脚输入电压为5V,M2引脚输入电压为0V,M3引脚输入电压为0V。当Ml引脚输入电压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开关量检测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量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源B1的负极接地,正极与开关K1的动端、第一电容C1一端、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开关K1的第一不动端1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开关K1的第三不动端3接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接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连接至单片机MCU引脚M1,第二二极管D2连接至单片机MCU引脚M2,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至单片机MCU引脚M3,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七电容C7的一端、三极管T1的发射极、第九电阻R9的一端相连接,三极管T1为PNP型三极管,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接电压源VCC;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接电压源VCC,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接第五二极管D5,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接三极管T1的基极、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T1的集电极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量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源BI的负极接地,正极与开关Kl的动端、第一电容Cl 一端、第一电阻Rl的一端相连接,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l的阳极,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开关Kl的第一不动端I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开关Kl的第三不动端3接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接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l连接至单片机MCU引脚M1,第二二极管D2连接至单片机MCU引脚M2,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至单片机MCU引脚M3,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第二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维平何斌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