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喷墨印染装置,即使对于具有接缝等的凸起部分的被印染材料,也能够避免该凸起部分与印染头的接触,且获得更加适当的印染结果。喷墨印染装置(1)具备:载置台(17A),其形成有使被印染材料(P)的凸起部分下沉的凹部(19b、19c),且对被印染材料(P)进行载置;喷墨头(23),其朝向被载置在载置台(17A)上的被印染材料(P)的印染侧的面喷出油墨,从而执行所预期的印染。由于被印染材料(P)中接缝等的凸起部分下沉到凹部(19b、19c)内,从而能够避免该凸起部分与喷墨头(23)之间的摩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印染头的喷墨印染装置,所述印染头朝向被输送的被印染材料的印染侧的面喷出油墨,从而执行所预期的印染。
技术介绍
在服装(衣服)制造商或纺织品(布料)制造商中,一直以来广泛地实施在面料主体表面上印刷图案等的“印染”。并且,作为实施印染的印染装置,还开发了如下的喷墨印染装置,S卩,使从印染头喷出的油墨直接附着在被印染材料上,从而执行印染。作为这种喷墨印染装置中特有的技术性课题,存在以被印染材料(例如、布帛)的印染侧的面的凸起为起因的课题。例如,衣服上存在缝合部分、拉锁、或衣兜等的凸起部分(隆起部分)。因此,当进行印染时,存在喷墨印染头的头表面与所述凸起部分相接触,而给印染结果带来恶劣影响的可能。此外,相反地,当为了消除这种问题而使喷墨印染头远离被印染材料时,有可能产生以此为起因的画质降低。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鉴于如下情况而完成的技术,所述情况为,存在于缝制品上的接缝或折叠部,在将缝制品置为平面状时产生厚度差的情况。即,提出了在托架(载置缝制品的台)与缝制品的图像记录部分之间夹持泡沫薄片等的衬纸,而使图像记录部分翘起,从而使记录头与图像记录部分之间的距离极小化的技术。根据上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技术,通过利用衬纸而使图像记录部分与接缝部分相比翘起,从而能够避免接缝部分与记录头之间的接触。但是,因为利用衬纸而使图像记录部分翘起,所以衬纸的厚度的偏差直接关系到记录头与缝制品之间的距离的偏差,从而有时未必会获得良好的记录结果。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967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喷墨印染装置,即,即使对于具有接缝等的凸起部分的被印染材料,也能够避免该凸起部分与印染头的接触,且获得更加适当的印染结果。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印染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载置台,其具备使被印染材料的凸起部分下沉的凹部,且对被印染材料进行载置;印染头,其朝向被载置在所述载置台上的被印染材料的印染侧的面喷出油墨,从而执行所预期的印染。根据本方式,在喷墨印染装置中对被印染材料进行载置的载置台,具备使被印染材料的凸起部分下沉的凹部。因此,通过使被印染材料的凸起部分下沉到所述凹部内,从而能够降低该凸起部分与印染头接触的可能性。并且,通过利用载置台中除了所述凹部以外的区域来对被印染材料进行支承,从而能够确保被印染材料中的印染侧的面的平坦性。即,能够防止印染侧的面与印染头之间的距离偏差或者减轻所述距离偏差的程度,从而能够获得良好的印染结果。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中,在所述凹部内,设置有对被印染材料进行抽吸的抽吸孔。根据本方式,通过利用抽吸孔来对下沉到所述凹部内的被印染材料的凸起部分进行抽吸,从而能够更加切实地使所述凸起部分下沉到所述凹部内。尤其是在被印染材料的刚性较高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加切实地使所述凸起部分下沉到所述凹部内。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式中,构成为,能够对通过所述抽吸孔而实施的抽吸的强弱进行调节。根据本方式,由于构成为,能够对通过所述抽吸孔而实施的抽吸的强弱进行调节,因此能够对所述凸起部分向所述凹部内的下沉的程度进行调节。由此,能够更加适当地对所述凸起部分与印染头之间的距离进行设定。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式中,根据被印染材料的刚性,在刚性相对较高的被印染材料的情况下,与刚性较低的被印染材料的情况相比,相对地增强通过所述抽吸孔而实施的抽吸的程度。根据本方式,根据被印染材料的刚性,在刚性相对较高的被印染材料的情况下,与刚性较低的被印染材料时相比,相对地增强通过所述抽吸孔而实施的抽吸的程度。由此,即使在被印染材料的刚性较高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所述凸起部分切实地下沉到所述凹部内,从而能够更加切实地获得适当的印染结果。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或者第四方式中,至少在向所述凸起部分喷出油墨时,与实施该油墨喷出时以外的情况相比,相对地减弱通过所述抽吸孔而实施的抽吸的程度。根据本方式,至少在向所述凸起部分喷出油墨时,与实施该油墨喷出时以外的情况相比,相对地减弱通过所述抽吸孔而实施的抽吸的程度。由此,能够防止在向所述凸起部分喷出油墨时,抽吸给油墨喷落精度带来恶劣影响的情况,或者减轻所述恶劣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五方式中,在所述凹部的周围,设置有对被印染材料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根据本方式,在所述凹部的周围,设置有对被印染材料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由此,能够防止在使所述凸起部分下沉到所述凹部内之后,被印染材料中的所述凹部的周围被牵拉而导致所述凸起部分翘起的情况,或者能够减轻所述翘起的程度。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六方式中,构成为,能够对所述凹部的深度进行调节。根据本方式,由于构成为,能够对所述凹部的深度进行调节,因此能够将所述凹部的深度设定为,与所述凸起的程度相对应的适当的深度。由此,能够更加切实地对所述凸起部分与印染头之间的距离进行设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喷墨印染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喷墨印染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表示被印染材料(第一实施方式)及被载置在载置台上的被印染材料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为载置台(第一实施方式)及被印染材料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喷墨印染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6 (A)为将载置板载置在载置台(第二实施方式)上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B)为将载置板载置在载置台(第二实施方式)上之后的立体图。图7 (A)、(B)为载置台(第二实施方式)及被印染材料的剖视图。图8为载置台(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9为载置台(第四实施方式)及被印染材料的剖视图。图10为表示载置台(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另一示例的剖视图。图11 (A)为被印染材料(第五实施方式)的立体图,(B)为对应的载置台的立体图。图12 (A)为被印染材料(第六实施方式)的立体图,(B)为对应的载置台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以下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而是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并且这些改变也被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的情况为前提,而在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印染装置I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该喷墨印染装置I的侧视图,图3为表示被印染材料P及被载置在载置台17A上的被印染材料P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置台17A及被印染材料P的剖视图。此外,图5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印染装置I’的侧视图,图6 (A)、(B)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置台17B的立体图,图7 (A)、(B)为载置台17B及被印染材料P的剖视图,图8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置台17C的剖视图,图9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置台17D的剖视图。图10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置台17C的结构的另一示例的剖视图,图11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被印染材料、和对应的载置台17E的立体图,图12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被印染材料、和对应的载置台17F的立体图。另外,在图中,x-y-z坐标系为,为了便于说明而表示出方向的坐标系。z方向为铅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墨印染装置,具备:载置台,其形成有使被印染材料的凸起部分下沉的凹部,且对被印染材料进行载置;印染头,其朝向被载置在所述载置台上的被印染材料的印染侧的面喷出油墨,从而执行所预期的印染。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02 JP 2011-191915;2012.07.04 JP 2012-15061.一种喷墨印染装置,具备: 载置台,其形成有使被印染材料的凸起部分下沉的凹部,且对被印染材料进行载置;印染头,其朝向被载置在所述载置台上的被印染材料的印染侧的面喷出油墨,从而执行所预期的印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印染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部内,设置有对被印染材料进行抽吸的抽吸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印染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能够对通过所述抽吸孔而实施的抽吸的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守屋祐樹,柳下賢司,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