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油田矿井管柱连续起下的双游动卡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41278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8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油田矿井管柱连续起下的双游动卡瓦装置,由两组游动卡瓦机构组成,第一卡瓦、第一上横梁、第一卡瓦升降液缸、第一下支承梁组成第一组游动卡瓦机构,第一卡瓦装在第一上横梁上,第一上横梁和第一卡瓦升降液缸的活塞杆连接构成门型框架起降机构,第一卡瓦升降液缸通过第一下支承梁固定在井口装置的短接上;第二卡瓦、第二上横梁、2个第二卡瓦升降液缸、第二下支承梁组成第二组游动卡瓦机构,第二卡瓦装在第二上横梁上,第二上横梁和第二卡瓦升降液缸的活塞杆连接构成门型框架起降机构,第二卡瓦升降液缸通过第二下支承梁固定在井口装置的短接上。由于采用了双游动卡瓦装置,克服了由于常规单游动卡瓦装置而产生的空行程问题,消除了起下管柱时,卡瓦升降液缸活塞杆空行程时管柱停止和等待的时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油田矿井管柱连续起下的双游动卡瓦装置,涉及油田油井、气井、注水井的修井和钻井带压作业施工或其他作业施工中,把管柱从井中起出和下入的装置,属于石油矿场机械

技术介绍
在石油矿场机械
,现有的带压作业装置,均采用固定卡瓦和游动卡瓦(简称单游动卡瓦装置)交替夹持管柱方式,由游动卡瓦升降液缸活塞杆带动游动卡瓦往复运动,实现起出和下入管柱的功能。起出管柱时,游动卡瓦升降液缸活塞杆的上行程为工作行程,下行程为空行程;下入管柱时,游动卡瓦升降液缸活塞杆的下行程为工作行程,上行程为空行程,工作效率不足50%,还增加了功耗(为无功损耗),常规的做法是提高空行程的运动速度,以降低空行程的运动时间,但并没有真正的解决空行程带来的功率和时间的浪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油田矿井管柱连续起下的双游动卡瓦装置,解决了常规矿井管柱起下作业施工中起下系统空行程导致功率和时间的损耗,提高了矿井管柱的起下效率。本技术的用于油田矿井管柱连续起下的双游动卡瓦装置,其技术解决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的双游动卡瓦装置,由两组游动卡瓦机构组成,第一卡瓦、第一上横梁、2个第一卡瓦升降液缸、第一下支承梁组成第一组游动卡瓦机构,第一卡瓦装在第一上横梁上,第一上横梁和第一卡瓦升降液缸的活塞杆连接构成门型框架起降机构,第一卡瓦升降液缸通过第一下支承梁固定在井口装置的短接上;第二卡瓦、第二上横梁、2个第二卡瓦升降液缸、第二下支承梁组成第二组游动卡瓦机构,第二卡瓦装在第二上横梁上,第二上横梁和第二卡瓦升降液缸的活塞杆连接构成门型框架起降机构,第二卡瓦升降液缸通过第二下支承梁固定在井口装置的短接上;管柱穿过第一卡瓦的卡瓦体内孔和第二卡瓦的卡瓦体内孔的中心,插入井口装置内;第一组游动卡瓦机构与第二组游动卡瓦机构构成门型框架空间交叉的四方形立体结构;也可将第一组游动卡瓦机构的第一卡瓦升降液缸(2个)位于第二组游动卡瓦机构的第二卡瓦升降液缸(2个)的外侧,通过与井口装置的短接连接构成了与管柱和卡瓦升降液缸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的门型框架并列的立体结构。以上所述的两种双游动卡瓦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卡瓦和第二卡瓦的卡瓦体内孔为内圆柱、内圆锥、内棱柱或内棱锥等几种闭式几何形状。也可以将第一组游动卡瓦机构与第二游动卡瓦机构构成门型框架空间平行的四方形立体结构。第一下支承梁与第二下支承梁固定在井口装置的短接上。这种双游动卡瓦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卡瓦和第二卡瓦的卡瓦内孔一侧为开口形状,开口宽度应大于管柱的直径。由两组游动卡瓦机构组成双游动卡瓦装置,其中,第一组游动卡瓦机构和第二组游动卡瓦机构分别安装在井口装置上构成连续的起下系统,即双游动卡瓦装置;在石油矿井管柱的起下过程中,每组游动卡瓦机构的卡瓦交替对管柱进行夹持或松开,保证管柱始终在卡瓦的夹持下连续起下运动,实现无间断施工作业。无论是第一组还是第二组,卡瓦升降液缸的活塞杆行程,液缸安装距,缸筒和活塞杆的直径,以及它们的力学性能方面等都相同或者相等。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由于采用了双游动卡瓦装置,克服了由于常规单游动卡瓦装置而产生的空行程问题,消除了起下管柱时,卡瓦升降液缸活塞杆空行程时管柱停止和等待的时间。如果忽略卡瓦夹持和松开动作的暂短交替时间,可以认为施工中,无论是从井中起出管柱,还是往井内下入管柱,管柱的升降运动是连续的。所以提高效率近I倍。把一个卡瓦的空行程时间用于另一个卡瓦的工作行程中,两个卡瓦的空行程都没有单独占用时间。所以增加了一倍的工作时间,效率提高一倍。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装置(卡瓦闭式、门型框架空间交叉的四方体结构)立体结构原理图;图2、本技术装置(卡瓦闭式、门型框架空间交叉的四方体结构)俯视结构原理图;图3、本技术装置(卡瓦闭式、门型框架空间交叉的四方体结构)结构原理图;图4、本技术装置(卡瓦开口式、门型框架空间平行的四方体结构)结构原理`图5、本技术装置(卡瓦开口式、门型框架空间平行的四方体结构)俯视结构原理图;图6、本技术装置(卡瓦闭式、门型框架空间并列的立体结构)结构原理图;图中、1、第 ^瓦;2、第一上横梁;3、第 ^瓦升降液缸;4、第二卡瓦;5、第二上横梁;6、第二卡瓦升降液缸;7、第一下支承梁;8、第二下支承梁;9、管柱;10、井口装置;11、短接;12、第一卡瓦I卡瓦体内孔;13、第二卡瓦4卡瓦体内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根据图1、图3、图4、图6所示,本技术的双游动卡瓦装置主要由第一^^瓦1、第一上横梁2、第一卡瓦升降液缸3(2个)、第一下支承梁7组成第一组游动卡瓦机构,第一卡瓦I装在第一上横梁2上,第一上横梁2和第 ^瓦升降液缸3 (2个)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构成门型框架起降机构,第一卡瓦升降液缸3 (2个)通过第一下支承梁7固定在井口装置10的短接11上;同理,第二卡瓦4、第二上横梁5、第二卡瓦升降液缸6(2个)、第二下支承梁8组成第二组游动卡瓦机构,第二卡瓦4装在第二上横梁5上,第二上横梁5和第二卡瓦升降液缸6 (2个)的活塞杆连接构成门型框架起降机构,第二卡瓦升降液缸6 (2个)通过第二下支承梁8固定在井口装置10的短接11上;实施例2参见图1、图2、图3,实施例1中的第一组游动卡瓦机构位于第二组游动卡瓦机构之上呈立体交叉设置;即第一卡瓦升降液缸3 (2个)构成的门型框架起降机构与第二卡瓦升降液缸6 (2个)构成的门型框架起降机构交叉分布;第一卡瓦I位于第二卡瓦4的上端分别套装在管柱9上;第一下支承梁7位于第二下支承梁8的上端分别固定在井口装置10的短接11上。管柱9穿过第一卡瓦I和第二卡瓦4的卡瓦体内孔12、13中心,插入井口装置10内。实施例3参见图4、图5,实施例1中的第一组游动卡瓦机构门型框架空间平行于第二组游动卡瓦机构门型框架呈四方体结构;即第一卡瓦升降液缸3 (2个)与第二卡瓦升降液缸6(2个)平行分布;第一卡瓦1夹持管柱9,第二卡瓦4处于松开管柱9并退至空行程位置。第一下支承梁7和第二下支承梁8分别固定在井口装置10的短接11上。实施例4参见图4、图5,实施例3所述的第一^^瓦I的卡瓦体内孔12和第二卡瓦4的卡瓦体内孔13均为一端开口的开式形状,开口宽度应大于管柱9的直径,便于管柱9进出第一卡瓦I和第二卡瓦4。实施例5参照图6,实施例1所述的第一组游动卡瓦机构门型框架与第二组游动卡瓦机构门型框架并列安装;即第一卡瓦升降液缸3 (2个)位于与第二组游动卡瓦机构的第二卡瓦升降液缸6 (2个)的外侧,并且互相平行;第一卡瓦I位于第二卡瓦4的上端分别套装在管柱9上;第一下支承梁7和第二下支承梁8分别与井口装置10的短接11连接,构成门型框架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立体结构。实施例6实施例2,实施例5所述的第一^^瓦I和第二卡瓦4的卡瓦体内孔12、13为内圆柱、内圆锥、内棱柱或内棱锥等闭式几何形状。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述的装置工作的运动状态如下(I)起出管柱作业作业开始,第一卡瓦1、第二卡瓦4均位于各自的卡瓦升降液缸活塞杆行程的下极限位置。首先第一卡瓦I夹持管柱,第二卡瓦4处于开启状态。第一卡瓦I夹持管柱上行至第一卡瓦升降液缸3活塞杆行程的上极限位置,起管作业准备完毕。开始第一卡瓦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油田矿井管柱连续起下的双游动卡瓦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两组游动卡瓦机构组成,第一卡瓦、第一上横梁、2个第一卡瓦升降液缸、第一下支承梁组成第一组游动卡瓦机构,第一卡瓦装在第一上横梁上,第一上横梁和第一卡瓦升降液缸的活塞杆连接构成门型框架起降机构,第一卡瓦升降液缸通过第一下支承梁固定在井口装置的短接上;第二卡瓦、第二上横梁、2个第二卡瓦升降液缸、第二下支承梁组成第二组游动卡瓦机构,第二卡瓦装在第二上横梁上,第二上横梁和第二卡瓦升降液缸的活塞杆连接构成门型框架起降机构,第二卡瓦升降液缸通过第二下支承梁固定在井口装置的短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油田矿井管柱连续起下的双游动卡瓦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两组游动卡瓦机构组成,第一卡瓦、第一上横梁、2个第一卡瓦升降液缸、第一下支承梁组成第一组游动卡瓦机构,第 ^瓦装在第一上横梁上,第一上横梁和第 ^瓦升降液缸的活塞杆连接构成门型框架起降机构,第一卡瓦升降液缸通过第一下支承梁固定在井口装置的短接上;第二卡瓦、第二上横梁、2个第二卡瓦升降液缸、第二下支承梁组成第二组游动卡瓦机构,第二卡瓦装在第二上横梁上,第二上横梁和第二卡瓦升降液缸的活塞杆连接构成门型框架起降机构,第二卡瓦升降液缸通过第二下支承梁固定在井口装置的短接上。2.根据权利1所述的用于油田矿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勇张志义林志忠胡英华
申请(专利权)人:松原市前进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