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辊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35005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7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轧辊冷却装置,涉及热连轧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冷却效率高的轧辊冷却装置。轧辊冷却装置包括底座、冷却单元和水泵,冷却单元设置于底座上;冷却单元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组喷嘴,喷嘴通过管路与水泵连接;两组喷嘴之间的底座上表面上方为轧辊空间,喷嘴朝向轧辊空间;同组喷嘴成排设置形成喷嘴排,喷嘴排中同排喷嘴的排列方向平行于底座上表面,喷嘴排相互平行;同组喷嘴形成至少两排不同高度的喷嘴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热连轧精轧机组下机轧辊强制冷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连轧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热连轧精轧机组下机工作辊强制冷却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化的热连轧机组具有连续化作业,产能大,生产作业率高等特点。在热连轧机组中,精轧机组是生产及工艺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精轧机组通常由6 7架精轧机组成,每架精轧机轧辊系由两根支撑辊和两根轧辊组成,为保证产品质量,精轧机组的工作轧辊每轧制50 70KM必须更换下机(下机指从轧机上更换下来),下机冷却重新车磨后再上机使用。由于热连轧生产的连续化,每24h平均更换轧辊5 6次,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轧辊进行周转,以保持磨辊间的生产效率,满足精轧机组生产需要。而下机的轧辊是不能马上进行车、磨加工的,因为轧辊在生产线上经过长时间的高温轧钢,轧辊内部堆积了大量的残余热量,特别是精轧轧辊下机后轧辊中心层温度很高、表层温度较低,中间工作区的温度很高、两端的温度较低,对于高速钢材质的轧辊这种温差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下机的轧辊必须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均匀冷却至室温后,才能进行车削、磨削加工,因为在残余热量未充分消除,轧辊各部分温度不一致情况下,进行轧辊车、磨加工会导致初始辊型不稳定、磨削的精度大为降低,上机使用会直接影响精轧轧制状态和产品质量。通常轧辊冷却方式有空冷(自然冷却)、风冷(强制吹风冷却)及强制冷却等模式。对不同材质的轧辊,空冷时间很长,一般12 24h,风冷也需要6 12h,这大幅增加轧辊的周转量,增加了轧辊的投入资金及库存量,是相当不经济的,尤其是价格昂贵的高速钢轧辊,轧辊资金投入就更加巨大。强制冷却通常有喷雾、水帘、喷水三种方式。喷雾是将冷却水通过喷嘴形成水雾喷到轧辊辊面进行冷却,缺点是水雾遇到温度较高的轧辊便会很快蒸发,甚至水雾还未接触轧辊就蒸发掉,造成轧辊冷却效率低、冷却不均匀,同时蒸发形成的蒸汽还会影响到车间上部吊车的操作运行及腐蚀设备。水帘是在轧辊上方形成水幕并连续流到轧辊表面进行冷却,缺点是因重力下落的水帘从轧辊上方流下的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造成上下部分的轧辊冷却效果的差异,并且因重力下落的水接触不到被油、脂覆盖的区域,会在轧辊表面产生热源。喷水是将一定压力的冷却水连续通过喷嘴喷到轧辊辊面进行轧辊冷却,目前采用的喷水冷却方式主要是采用两排(轧辊两侧各一排)喷嘴对由下而上叠放在一起的一对轧辊两侧进行辊身连续喷水冷却,该冷却存在的缺点是单侧单排喷嘴冷却,喷嘴存在喷射面“死区”,喷水不能大范围覆盖轧辊,尤其是下辊的中下部分区域冷却水不能覆盖,且上部冷却后的“热水”由重力作用流下,仍然会导致轧辊冷却效率降低,且冷却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却效率高的轧辊冷却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轧辊冷却装置包括底座、冷却单元和水泵,冷却单元设置于底座上;冷却单元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组喷嘴,喷嘴通过管路与水泵连接;两组喷嘴之间的底座上表面上方为轧辊空间,喷嘴朝向轧辊空间;同组喷嘴成排设置形成喷嘴排,喷嘴排中同排喷嘴的排列方向平行于底座上表面,喷嘴排相互平行;同组喷嘴形成至少两排不同高度的喷嘴排。进一步的是包括保护罩,管路设置于保护罩内。进一步的是喷嘴设置于保护罩内,保护罩上设置有与喷嘴位置对应的出水孔。进一步的是其特征在于在轧辊空间下方的底座内设置有储水槽。进一步的是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两套冷却单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轧辊空间用于放置轧辊,轧辊如图1所示叠放在一起(轧辊上设置有将两辊固定在一起的装置),采用两排喷嘴对成对轧辊两侧进行辊身连续喷水冷却,两排喷嘴可以各向一个轧辊喷水,相对于一排喷嘴极大的增加了冷却水在轧辊上的覆盖面积,使冷却效率高且冷却均匀。附图说明图1是轧辊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冷却单元1、保护罩2、底座3、轧辊4、轧辊空间5、喷嘴6、喷嘴排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为了提供一种冷却效率高的轧辊冷却装置,轧辊冷却装置包括底座3、冷却单元I和水泵,冷却单元I设置于底座3上;冷却单元I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组喷嘴6,喷嘴6通过管路与水泵连接;两组喷嘴6之间的底座3上表面上方为轧辊空间5,喷嘴6朝向轧辊空间5 ;同组喷嘴6成排设置形成喷嘴排7,喷嘴排7中同排喷嘴6的排列方向平行于底座3上表面,喷嘴排7相互平行;同组喷嘴形成至少两排不同高度的喷嘴排7。轧辊空间5用于放置轧辊4,轧辊4 一般如图1所示叠放在一起(轧辊4上设置有将两辊固定在一起的装置),采用单侧两排喷嘴6对成对轧辊4两侧进行辊身连续喷水冷却,两排喷嘴6可以各向一个轧辊4喷水,相对于一排喷嘴6极大的增加了冷却水在轧辊4上的覆盖面积,使冷却效率高且冷却均匀。喷嘴排7的布置位置最好是能够保证喷水能覆盖更多的轧辊面,例如按如图1所示的位置布置。喷嘴6应该是固定的,可以设置支架将喷嘴6固定,支架没有特别要求,只要能将喷嘴6固定在合适的高度即可。为了保护管路,避免轧辊4吊运过程撞击损坏。轧辊冷却装置包括保护罩2,管路设置于保护罩2内。保护罩2—般是钢板折弯或焊接而成。底座最外侧的保护罩2高度最好相对其它保护罩2高些,与两轧辊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基本相同,这样可以防止出现意外轧辊4掉出辊冷却装置及防撞。为了保护喷嘴,避免轧辊吊运过程撞击损坏。喷嘴6设置于保护罩2内,保护罩2上设置有与喷嘴6位置对应的出水孔。出水孔应能保证保护罩2不会阻挡喷嘴6的喷水。为了收集使用过的水,节约用水和防止弄湿周围环境,在轧辊空间5下方的底座3内设置有储水槽。储水槽收集用水,并统一排走进行回收处理后再利用。为了能够同时冷却多个轧辊,提高工作效率,底座3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冷却单元5。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冷却单元5推荐如图1所示并排设置,以方便布置,节约空间。喷嘴6喷水压力不宜过高,过高喷水喷射到轧辊4上发生明显的飞溅,降低冷却效果且弄湿周围环境。喷嘴6喷水压力也不宜过低,因轧辊4局部被轧制时的油、脂覆盖,喷嘴6喷水压力过低无法冲刷掉油、脂,油、脂隔开冷却水,影响冷却效果。据专利技术人多次试验,喷嘴2喷水压力为O. 3MPa最为合适,既能冲刷掉油、脂,又不产生明显飞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轧辊冷却装置,包括底座(3)、冷却单元(1)和水泵,冷却单元(1)设置于底座(3)上;冷却单元(1)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组喷嘴(6),喷嘴(6)通过管路与水泵连接;两组喷嘴(6)之间的底座(3)上表面上方为轧辊空间(5),喷嘴(6)朝向轧辊空间(5);同组喷嘴(6)成排设置形成喷嘴排(7),喷嘴排(7)中同排喷嘴(6)的排列方向平行于底座(3)上表面,喷嘴排(7)相互平行;其特征在于:同组喷嘴(6)形成至少两排不同高度的喷嘴排(7)。

【技术特征摘要】
1.轧辊冷却装置,包括底座(3)、冷却单元(I)和水泵,冷却单元(I)设置于底座(3)上;冷却单元(I)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组喷嘴(6),喷嘴(6)通过管路与水泵连接;两组喷嘴(6)之间的底座(3)上表面上方为轧辊空间(5),喷嘴(6)朝向轧辊空间(5);同组喷嘴(6)成排设置形成喷嘴排(7),喷嘴排(7)中同排喷嘴(6)的排列方向平行于底座(3)上表面,喷嘴排(7)相互平行;其特征在于同组喷嘴(6)形成至少两排不同高度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邱兵李卫平张正权方淑芳孟瑜张有银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