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金属镍/非晶碳叠层制备碳化硅纳米线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19093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5 00:26
一种采用金属镍/非晶碳叠层制备碳化硅纳米线的方法,它涉及制备碳化硅纳米线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现有制备碳化硅纳米线方法中存在制备温度高、能耗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一种采用金属镍/非晶碳叠层制备碳化硅纳米线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衬底材料的清洗;二、溅射前的准备:抽真空、加热及保温;三、磁控溅射方法镀碳膜;四、磁控溅射方法镀镍膜;五、制得金属镍/非晶碳叠层;六、高温退火制得碳化硅纳米线。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是一种低温、无氢、大尺寸且高质量的制备碳化硅纳米线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应用于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生产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备碳化硅纳米线的方法。
技术介绍
碳化硅纳米线是继第一代(Si)和第二代(GaAs、GaP、InP等)半导体材料后兴起的第三代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其具有禁带宽、击穿电场大、热导率和电子饱和漂移速度大的特点。这些性能使其在高温、高频、高功率等极端环境下使用的光电子器件制备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而碳化硅纳米线除了具有其宽带隙的性能外,还由于特有的纳米尺寸效应、特殊的形貌和内在的结构及缺陷,在力学性能、发光性能和场发射性能等方面有更多的特异性。目前合成碳化硅纳米线的方法主要有模板生长法、碳热还原法、激光烧蚀法、电弧放电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但这些制备方法制备碳化硅纳米线大多需要在高温下进行,能耗大,不利于在电子器件工艺中的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要解决现有制备碳化硅纳米线方法中存在制备温度高、能耗大的问题,而提出。按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将单晶硅片衬底依次放在丙酮、酒精和去离子水中,在超声功率为300W 600W的条件下清洗15min 30min后烘干;步骤二、将经步骤一处理后单晶硅片衬底置于磁控溅射真空仓内的旋转加热台上,然后将碳靶材和镍靶材分别安`在不同的溅射靶上,先使单晶硅片衬底中心正对碳靶材中心,靶基距为60mm 100mm,通过真空获得系统将真空仓内抽成真空,当真空仓内真空度达到1. OX KT4Pa 9. 9X KT4Pa时,启动加热装置,加热至25°C 650°C,并且保温IOmin 120min ;步骤三、向碳靶施加射频电源启辉,射频功率为60W 200W,控制Ar气流量为IOsccm IOOsccm,使真空仓内气体压强为0.1Pa 2Pa,预灘射3min 5min后,在单晶娃片衬底上施加OV 200V的脉冲负偏压,占空比为10% 90%,移开挡板,开始向单晶硅片衬底表面镀碳膜5min 15min ;步骤四、沉积完碳薄膜后,拉上挡板,关闭射频电源,然后先使单晶硅片衬底中心正对镍靶材中心,靶基距为60mm 100mm,向镍靶施加直流电源启辉,直流电源功率为60W 200W,控制Ar气流量为IOsccm lOOsccm,使真空仓内气体压强为0.1Pa 2Pa,预溅射3min 5min后,在单晶硅片衬底上施加OV 200V的脉冲负偏压,占空比为10% 90%,移开挡板,开始向碳膜表面镀镍膜45min 90min ;步骤五、沉积完镍膜后,关闭所有电源,待真空仓内温度降至20°C 25°C时即制得金属镍/非晶碳叠层;步骤六、将步骤五所制备的金属镍/非晶碳叠层放在管式炉中,在Ar为保护气的条件下,加热到900°C 1100°C,保温45min 125min后,随炉冷却,既得碳化硅纳米线。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采用金属镍/非晶碳叠层制备碳化硅纳米线,在温度超过800°C时,由于碳不断溶入金属镍及硅基底内,故金属镍与硅直接接触形成NiSi。镍与硅的熔点较高,均高于1400°C JMNiSi的熔点为964°C,且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薄膜尺寸均为纳米级别,由于纳米尺寸效应,所以在900°C时,NiSi成为熔融态的金属液滴,作为一种催化剂促进了碳化硅纳米线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形成。本专利技术包含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方法所使用的设备简单,投资少,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能耗低;2、本专利技术方法是一种低温、无氢、大尺寸且高质量的制备碳化硅纳米线方法;3、本专利技术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碳化硅纳米线。附图说明图1是实验一中采用金属镍/非晶碳叠层制备的碳化硅纳米线的SM图;图2是实验一中采用金属镍/非晶碳叠层制备的碳化硅纳米线的XRD图,图中符号 所处的峰位位置为碳化硅(111)晶面、碳化硅(220)晶面和碳化硅(311)晶面所对应的位置,符号二所处的峰位位置为硅化镍(112)晶面、硅化镍(211)晶面和硅化镍(220)晶面所对应的位置,符号▲所处的峰位位置为单晶硅(100)晶面所对应的位置。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中的按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将单晶硅片衬底依次放在丙酮、酒精和去离子水中,在超声功率为300W 600W的条件下清洗15min 30min后烘干;步骤二、将经步骤一处理后单晶硅片衬底置于磁控溅射真空仓内的旋转加热台上,然后将碳靶材和镍靶材分别安装在不同的溅射靶上,先使单晶硅片衬底中心正对碳靶材中心,靶基距为60mm 100mm,通过真空获得系统将真空仓内抽成真空,当真空仓内真空度达到1. OX KT4Pa 9. 9X KT4Pa时,启动加热装置,加热至25°C 650°C,并且保温IOmin 120min ;步骤三、向碳靶施加射频电源启辉,射频功率为60W 200W,控制Ar气流量为IOsccm IOOsccm,使真空仓内气体压强为0.1Pa 2Pa,预灘射3min 5min后,在单晶娃片衬底上施加OV 200V的脉冲负偏压,占空比为10% 90%,移开挡板,开始向单晶硅片衬底表面镀碳膜5min 15min ;步骤四、沉积完碳薄膜后,拉上挡板,关闭射频电源,然后先使单晶硅片衬底中心正对镍靶材中心,靶基距为60mm 100mm,向镍靶施加直流电源启辉,直流电源功率为60W 200W,控制Ar气流量为IOsccm lOOsccm,使真空仓内气体压强为0.1Pa 2Pa,预溅射3min 5min后,在单晶硅片衬底上施加OV 200V的脉冲负偏压,占空比为10% 90%,移开挡板,开始向碳膜表面镀镍膜45min 90min ;步骤五、沉积完镍膜后,关闭所有电源,待真空仓内温度降至20°C 25°C时即制得金属镍/非晶碳叠层;步骤六、将步骤五所制备的金属镍/非晶碳叠层放在管式炉中,在Ar为保护气的条件下,加热到900°C 1100°C,保温45min 125min后,随炉冷却,既得碳化硅纳米线。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采用金属镍/非晶碳叠层制备碳化硅纳米线,在温度超过800°C时,由于碳不断溶入金属镍及硅基底内,故金属镍与硅直接接触形成NiSi。镍与硅的熔点较高,均高于1400°C JMNiSi的熔点为964°C,且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薄膜尺寸均为纳米级别,由于纳米尺寸效应,所以在900°C时,NiSi成为熔融态的金属液滴,做为一种催化剂促进了碳化硅纳米线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形成。本专利技术包含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方法所使用的设备简单,投资少,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能耗低;2、本专利技术方法是一种低温、无氢、大尺寸且高质量的制备碳化硅纳米线方法;3、本专利技术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碳化硅纳米线。具体实施方式二 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将单晶硅片衬底次放在丙酮、酒精和去离子水中,在超声功率为400W 500W的条件下清洗20min 25min后烘干。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靶基距为70mm 90臟,当真空仓内真空度达到2. 0 X KT4Pa 8. 0 X KT4Pa时,启动加热装置,加热至100°C 600°C,并且保温30m`in 90min。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控制Ar气流量为20s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金属镍/非晶碳叠层制备碳化硅纳米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步骤一、将单晶硅片衬底依次放在丙酮、酒精和去离子水中,在超声功率为300W~600W的条件下清洗15min~30min后烘干;步骤二、将经步骤一处理后单晶硅片衬底置于磁控溅射真空仓内的旋转加热台上,然后将碳靶材和镍靶材分别安装在不同的溅射靶上,先使单晶硅片衬底中心正对碳靶材中心,靶基距为60mm~100mm,通过真空获得系统将真空仓内抽成真空,当真空仓内真空度达到1.0×10?4Pa~9.9×10?4Pa时,启动加热装置,加热至25℃~650℃,并且保温10min~120min;步骤三、向碳靶施加射频电源启辉,射频功率为60W~200W,控制Ar气流量为10sccm~100sccm,使真空仓内气体压强为0.1Pa~2Pa,预溅射3min~5min后,在单晶硅片衬底上施加0V~200V的脉冲负偏压,占空比为10%~90%,移开挡板,开始向单晶硅片衬底表面镀碳膜5min~15min;步骤四、沉积完碳薄膜后,拉上挡板,关闭射频电源,然后先使单晶硅片衬底中心正对镍靶材中心,靶基距为60mm~100mm,向镍靶施加直流电源启辉,直流电源功率为60W~200W,控制Ar气流量为10sccm~100sccm,使真空仓内气体压强为0.1Pa~2Pa,预溅射3min~5min后,在单晶硅片衬底上施加0V~200V的脉冲负偏压,占空比为10%~90%,移开挡板,开始向碳膜表面镀镍膜45min~90min;步骤五、沉积完镍膜后,关闭所有电源,待真空仓内温度降至20℃~25℃时即制得金属镍/非晶碳叠层;步骤六、将步骤五所制备的金属镍/非晶碳叠层放在管式炉中,在Ar为保护气的条件下,加热到900℃~1100℃,保温45min~125min后,随炉冷却,既得碳化硅纳米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金属镍/非晶碳叠层制备碳化硅纳米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步骤一、将单晶硅片衬底依次放在丙酮、酒精和去离子水中,在超声功率为300W 600W的条件下清洗15min 30min后烘干; 步骤二、将经步骤一处理后单晶硅片衬底置于磁控溅射真空仓内的旋转加热台上,然后将碳靶材和镍靶材分别安装在不同的溅射靶上,先使单晶硅片衬底中心正对碳靶材中心,靶基距为60mm 100mm,通过真空获得系统将真空仓内抽成真空,当真空仓内真空度达到1. OX KT4Pa 9. 9 X KT4Pa时,启动加热装置,加热至25。。 650°C,并且保温IOmin 120min ; 步骤三、向碳靶施加射频电源启辉,射频功率为60W 200W,控制Ar气流量为IOsccm IOOsccm,使真空仓内气体压强为0.1Pa 2Pa,预灘射3min 5min后,在单晶娃片衬底上施加OV 200V的脉冲负偏压,占空比为10% 90%,移开挡板,开始向单晶硅片衬底表面镀碳膜5min 15min ; 步骤四、沉积完碳薄膜后,拉上挡板,关闭射频电源,然后先使单晶硅片衬底中心正对镍靶材中心,靶基距为60mm 100mm,向镍靶施加直流电源启辉,直流电源功率为60W 200W,控制Ar气流量为IOsccm IOOsccm,使真空仓内气体压强为0.1Pa 2Pa,预派射3min 5min后,在单晶硅片衬底上施加OV 200V的脉冲负偏压,占空比为10% 90%,移开挡板,开始向碳膜表面镀镍膜45min 90min ; 步骤五、沉积完镍膜后,关闭所有电源,待真空仓内温度降至20°C 25°C时即制得金属镍/非晶碳叠层; 步骤六、将步骤五所制备的金属镍/非晶碳叠层放在管式炉中,在Ar为保护气的条件下,加热到900°C 1100°C,保温45min 125min后,随炉冷却,既得碳化娃纳米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金属镍/非晶碳叠层制备碳化硅纳米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将单晶硅片衬底次放在丙酮、酒精和去离子水中,在超声功率为400W 500W的条件下清洗20min 25min后烘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嘉琦于海玲曹文鑫韩杰才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