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手箱的支承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00397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拉手箱的支承构造,该拉手箱的支承构造通过抑制扶手部的形成车厢内侧面的装饰板的开口部附近的挠曲而能够更加牢固地支承拉手箱。该拉手箱的支承构造的特征在于,包括:拉手箱,其安装于形成在门内饰的扶手部的开口部;装饰板,其构成扶手部的一部分,并配置在拉手箱(60)的车厢内侧;门兜,其安装在装饰板的车厢外侧面,在拉手箱中的相对壁部上立起设置有立起设置肋部,并且在凸缘部的两个安装孔之间的部分设有能够与立起设置肋部抵接的肋状抵接部,在相对壁部向车厢内侧位移时,立起设置肋部与肋状抵接部抵接,从车厢内侧支承相对壁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手箱的支承构造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设置于车辆用的门内饰的拉手箱,公知有下述专利文献I所述的拉手箱。在专利文献I的拉手箱中,拉手箱设置在形成于构成门内饰的装饰板(主板)的扶手部的开口部内。另外,在装饰板中的车厢外侧的壁面设有能够支承拉手箱的支承肋部。由此,在使用拉手箱时等拉手箱承载朝向车厢内侧的载荷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支承肋部来支承拉手箱。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 - 195340号公报但是,在上述结构中,将拉手箱支承在主板的开口部附近。在扶手部的开口部附近,装饰板的刚性容易降低。因此,在使用拉手箱时等拉手箱朝向车厢内侧承载载荷的情况下,装饰板的开口部附近容易挠曲,导致无法牢固地支承拉手。因此,作为支承拉手箱的构造,谋求通过抑制形成扶手部的车厢内侧面的装饰板的开口部附近的挠曲而更加牢固地支承拉手箱的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手箱的支承构造,该拉手箱的支承构造通过抑制形成扶手部的车厢内侧面的装饰板的开口部附近的挠曲而能够更加牢固地支承拉手箱。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的拉手箱的支承构造的特征在于,该拉手箱的支承构造包括拉手箱,其安装于形成在车辆用门内饰的扶手部上的开口部,且呈上方开口的形状;装饰板,其构成上述扶手部,且配置在上述拉手箱的车厢内侧;以及门兜,其以配置在上述拉手箱的下方的方式安装在上述装饰板的车厢外侧面;上述门兜的上端部至少具有安装在上述装饰板的车厢外侧面的两个被安装部,并且以配置在上述装饰板与上述拉手箱之间的方式延伸,在与上述上端部中的上述两个被安装部之间的部分、或与上述拉手箱中的上述两个被安装部之间的部分相对的相对壁部中的任一者,朝向另一者立起设置有立起设置肋部,在另一者设置能够与上述立起设置肋部抵接的肋状抵接部,在上述相对壁部向车厢内侧位移时,上述立起设置肋部与上述肋状抵接部抵接,由此形成从车厢内侧支承上述相对壁部的结构。根据本技术,例如,在因使用拉手箱时等相对壁部因拉手箱所承载的载荷而向车厢内侧位移时,通过使立起设置肋部与肋状抵接部抵接,由此从车厢内侧支承相对壁部。由此,能够限制相对壁部的朝向车厢内侧的位移,能够在装饰板中抑制扶手部的开口部附近的挠曲,从而能够更加牢固地支承拉手箱。另外,通过使立起设置肋部与肋状抵接部抵接,由此能够利用门兜承载作用于相对壁部的载荷,能够使载荷分散。而且,由于立起设置肋部(或肋状抵接部)设置在用于朝向装饰板安装的两个被安装部(上端部的固定端)之间的部位,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承载作用于相对壁部的载荷。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上述立起设置肋部设为从上述相对壁部的表面延伸至构成上述拉手箱的底侧壁部的表面。通过以从相对壁部的表面延伸至底侧壁部的表面的方式设置立起设置肋部,能够进一步提高拉手箱的刚性,在拉手箱承载有朝向车厢内侧的载荷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拉手箱自身挠曲。另外,也可以是,上述肋状抵接部设在上述门兜的上端部中的上述两个被安装部之间的部分,上述立起设置肋部形成于上述相对壁部,上述肋状抵接部呈朝向上述立起设置肋部突出的形状。只要将肋状抵接部设为朝向立起设置肋部突出的形状,将能够将使立起设置肋部与肋状抵接部抵接所需的立起设置肋部的高度缩小肋状抵接部所突出的长度。例如,在利用合成树脂一体地形成相对壁部和立起设置肋部的情况下,若使立起设置肋部增高,则存在因缩痕而在相对壁部中的车厢外侧面(拉手箱的内表面)产生凹陷的可能性。由此,存在如下情况在乘客将手搭在拉手箱上时,会在拉手箱的内表面感觉到凹凸感,从而损害使用拉手箱时的使用感。在本技术中,与肋状抵接部不呈朝向立起设置肋部突出的形状的结构相比,由于能够相对地缩小立起设置肋部的高度,因此能够抑制上述情况。另外,也可以是,上述肋状抵接部与上述立起设置肋部隔开间隙地相对配置。肋状抵接部与立起设置肋部隔开间隙地相对配置。因此,能够抑制在未使用拉手箱时,因车辆的振动等而导致肋状抵接部与立起设置肋部连续地抵接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因肋状抵接部与立起设置肋部的抵接而产生异音的情况。另外,也可以是,上述拉手箱具有从用于安装上述车辆用门内饰的门板延伸设置、并供上述拉手箱的底侧壁部固定的托架,在上述拉手箱向车厢内侧位移时,形成上述托架抵接于上述上端部中的上述两个被安装部之间的部分的结构。通过使托架与门兜的上端部抵接,由此能够限制托架、进而限制拉手箱的朝向车厢内侧的位移,从而能够抑制扶手部的开口部附近的挠曲并更加牢固地支承拉手箱。另外,也可以是,上述立起设置肋部立起设置于上述相对壁部,并且呈上述立起设置肋部的上端延伸至与上述开口部的开口边缘相对的位置的形状。根据此类结构,能够在装饰板中适当地抑制扶手部的开口部附近的挠曲,从而能够更加牢固地支承拉手箱。另外,也可以是,多个上述立起设置肋部在上述相对壁部中沿车辆前后方向排列,上述肋状抵接部以分别覆盖多个上述立起设置肋部的方式呈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根据此类结构,能够利用肋状抵接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支承相对壁部,从而能够更加牢固地支承拉手箱。另外,也可以是,上述肋状抵接部呈朝向上述立起设置肋部突出的U字状截面,在上述肋状抵接部中,且是在与上述立起设置肋部相对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形成有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加强肋部。根据此类结构,能够使肋状抵接部难以向车厢内外方向挠曲,从而能够更加牢固地支承拉手箱。根据本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拉手箱的支承构造,该拉手箱的支承构造通过抑制扶手部的形成车厢内侧面的装饰板的开口部附近的挠曲而能够更加牢固地支承拉手箱。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具备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拉手箱的门内饰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图1的门内饰的后视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I的拉手箱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I的门兜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图1的门内饰的剖视图(对应于用图3的A — A线截取而得到的图)。图6是在图5中放大示出拉手箱周边的放大图。图7是示出拉手箱周边的剖视图(对应于用图4的B — B线截取而得到的图)。图8是示出拉手箱周边的剖视图(对应于用图3的C 一 C线截取而得到的图)。图9是示出在图8中使用拉手箱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拉手箱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利用图1 图9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拉手箱60的门内饰10 (车辆用门内饰)的主视图。门内饰10通过安装于构成门板的门内侧板11 (图示于图5和图6)而构成车门。门内饰10构成为以装饰板12和安装于该装饰板12的装饰件15为主体。另外,在装饰板12上设有用于操作内侧手柄17、电动窗等的开关18等。装饰板12例如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材料等构成。另外,装饰板12的材质并不限定于合成树脂材料,例如,也可以使用混合木质类材料与合成树脂而得到的材料。装饰板12在主视视角中形成为大致方形状,且包括上侧板13与下侧板30。另外,以覆盖装饰板12的表面的方式粘贴有表皮材料14 (参照图5)。在下侧板30设有门兜40、扬声器格栅16等。装饰件15以夹设在上侧板13与下侧板30之间的方式安装。另外,在门内饰10与门内侧板11之间局部夹设有片状的毛毡材料23 (隔音材料)(参照图5)。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手箱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拉手箱的支承构造具有:拉手箱,其安装于形成在车辆用门内饰的扶手部上的开口部,且呈上方开口的形状;装饰板,其构成上述扶手部,且配置在上述拉手箱的车厢内侧;以及门兜,其以配置在上述拉手箱的下方的方式安装在上述装饰板的车厢外侧面;上述门兜的上端部至少具有安装于上述装饰板的车厢外侧面的两个被安装部,并且以配置在上述装饰板与上述拉手箱之间的方式延伸,在与上述上端部中的上述两个被安装部之间的部分、或与上述拉手箱中的上述两个被安装部之间的部分相对的相对壁部中的任一者,朝向另一者立起设置肋部,并且在另一者设置能够与上述立起设置肋部抵接的肋状抵接部,在上述相对壁部向车厢内侧位移后时,上述立起设置肋部与上述肋状抵接部抵接,由此形成从车厢内侧支承上述相对壁部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1.18 JP 2011-2526051.一种拉手箱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拉手箱的支承构造具有拉手箱,其安装于形成在车辆用门内饰的扶手部上的开口部,且呈上方开口的形状;装饰板,其构成上述扶手部,且配置在上述拉手箱的车厢内侧;以及门兜,其以配置在上述拉手箱的下方的方式安装在上述装饰板的车厢外侧面;上述门兜的上端部至少具有安装于上述装饰板的车厢外侧面的两个被安装部,并且以配置在上述装饰板与上述拉手箱之间的方式延伸,在与上述上端部中的上述两个被安装部之间的部分、或与上述拉手箱中的上述两个被安装部之间的部分相对的相对壁部中的任一者,朝向另一者立起设置肋部,并且在另一者设置能够与上述立起设置肋部抵接的肋状抵接部,在上述相对壁部向车厢内侧位移后时,上述立起设置肋部与上述肋状抵接部抵接,由此形成从车厢内侧支承上述相对壁部的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手箱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立起设置肋部从上述相对壁部的表面延伸至构成上述拉手箱的底侧壁部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手箱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肋状抵接部设置在上述门兜的上述上端部中的上述两个被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和树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