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内置脊柱前路融合内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尤其涉及全内置脊柱前路融合内固定装置。技术背景目前,脊柱内固定技术在脊柱肿瘤、脊柱骨折、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假关节形成、 椎管狭窄症、脊柱滑脱、脊柱畸形等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其中椎弓根定与脊柱棒组成的内固定装置效果较好,但现有的该类装置手术复杂,与脊柱的稳定性差。中国专利 200920283685. X,公开了一种可调式脊柱棒,该装置使得脊柱棒的调整方法简单,但该装置结构复杂,容易导致脊柱骨质的损坏,干扰大血管,刺激周围神经及软组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全内置脊柱前路融合内固定装置,该装置与传统的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相比,可以提供坚固的脊柱稳定,还可以减少因器械外露对大血管的干扰,同时在手术中与手术后很少刺激周围的神经、软组织与血管。本技术所述的全内置脊柱前路融合内固定装置,包括有连接棒、锚钉端、锚钉斜面、锚钉体、螺钉和锁帽,锚钉端、锚钉斜面和锚钉体共同构成骨锚钉的外表面结构形式, 锚钉体的最上端为锚钉端,锚钉端的圆柱形外壁上设置有钉端通孔;锚钉端通过锚钉斜面和锚钉体连接为整体,在所说的锚钉斜面上设有斜面通孔;锚钉体上设置有纵向开口,在纵向开口内设置有连接棒,连接棒将两个骨锚钉连接为一体,在骨锚钉的锚钉体底端开口上设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上连接设置有锁帽,锁帽内设置有用来挤压连接棒的螺钉。本技术可用于不同的骨块的载荷分担技术1、自体骨支撑;2、骨水泥;3、人工制作的异体骨活陶瓷间隙;4、填充自体骨的网状椎间融合器;5、可以扩张的人工椎体。 本技术所述的全 ...
【技术保护点】
全内置脊柱前路融合内固定装置,包括有连接棒(1)、锚钉端(2)、锚钉斜面(3)、锚钉体(4)、螺钉(5)和锁帽(6),其特征在于锚钉体(4)的最上端为锚钉端(2),锚钉端(2)的圆柱形外壁上设置有钉端通孔;锚钉端(2)通过锚钉斜面(3)和锚钉体(4)连接为整体,在锚钉斜面(3)上设有斜面通孔;锚钉体(4)上设置有纵向开口,在纵向开口内设置有连接棒(1),连接棒(1)将两个骨锚钉连接为一体,在骨锚钉的锚钉体(4)底端开口上设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上连接设置有锁帽(6),锁帽(6)内设置有用来挤压连接棒(1)的螺钉(5)。
【技术特征摘要】
1.全内置脊柱前路融合内固定装置,包括有连接棒(I)、锚钉端(2)、锚钉斜面(3)、锚钉体(4)、螺钉(5 )和锁帽(6 ),其特征在于锚钉体(4)的最上端为锚钉端(2 ),锚钉端(2 )的圆柱形外壁上设置有钉端通孔;锚钉端(2)通过锚钉斜面(3)和锚钉体(4)连接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