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建雄专利>正文

脊柱非融合内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89577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9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脊柱非融合内固定装置,包括箱体、涡轮、蜗杆、两根延长螺栓以及两根延长调节杆;涡轮设于箱体内且具有两侧面;蜗杆设于箱体内且传动配合于涡轮;两根延长螺栓分别固定于涡轮两侧面的中心位置,且延长螺栓与涡轮共轴;延长调节杆内开设有螺孔,用以螺纹配合于延长螺栓上,两根延长调节杆的螺孔内的螺纹方向相反。当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脊柱非融合内固定装置作为脊柱侧弯手术的脊柱固定装置时,该后续的调节延长调节杆时,不仅能在方便安全的门诊局部麻醉并施以小切口手术,直接撑开侧弯的脊柱,以满足脊柱侧弯患者的术后生长需要,减少各种严重的未成年脊柱的融合并发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脊柱侧弯的脊柱非融合内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现有治疗脊柱侧弯的手术,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的脊柱进行矫形和内固定、融合手术时,需要使用的内固定器械以维持手术矫形的效果,增加脊柱骨融合率。但因青少年和儿童在脊柱尚未生长完全成熟时,脊柱融合往往造成很多严重并发症,例如曲轴现象、脊柱短缩、侧弯加重或胸廓畸形等。为减少脊柱融合的并发症,同时维持脊柱侧弯矫形的效果,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增长延长的内固定器械。目前对脊柱内固定棒延长的方法,往往是需要定期且反复在患者背部切开5cm左右的手术切口,放松例如多米诺连接器的眼栓,同时使用撑开钳等器械被动撑开两根内固定棒。这种方法需要患者反复手术,且多次全身麻醉,反复剥离及暴露多米诺连接器及内固定棒的一部分,再进行撑开以维持脊柱的生长,不单造成患者遭受多次手术的痛苦,还会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的经济负担。因此,提供一种治疗脊柱侧弯的骨骼内固定装置,以便在针对青少年患者时,大幅降低后续手术的成本及难度,同时减轻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已成为本领域内亟待解决的一大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延长脊柱内固定棒的手术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一种脊柱非融合内固定装置,其中,包括箱体、涡轮、蜗杆、两根延长螺栓以及两根延长调节杆;所述涡轮设于所述箱体内且具有两侧面;所述蜗杆设于所述箱体内且传动配合于所述涡轮;所述两根延长螺栓分别固定于所述涡轮两侧面的中心位置,且所述延长螺栓与所述涡轮共轴;所述延长调节杆内开设有螺孔,用以螺纹配合于所述延长螺栓上,所述两根延长调节杆的螺孔内的螺纹方向相反。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箱体开设有两个第一开口,用以分别供所述两根延长螺栓穿过。根据另一实施方式,还包括两个第一法兰盘,用以分别封闭所述两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法兰盘中部开设有开孔,用以供所述延长螺栓穿过。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箱体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用以供所述蜗杆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部露出于所述箱体。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蜗杆露出于所述箱体的端部上开设有内角孔,所述内角孔中心线与所述蜗杆中心线重合。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脊柱非融合内固定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法兰盘,用以密封所述第二开口,且供开设有所述内角孔的蜗杆端部露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箱体开设有两个第二开口,用以分别供所述蜗杆的两端部露出于所述箱体。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蜗杆开设有内角通孔,所述内角通孔中心线与所述蜗杆中心线重合。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涡轮与所述蜗杆呈90°交错角啮合。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延长调节杆包括调节螺管部以及延长杆部;所述调节螺管部呈管状且内部开设有所述螺孔;所述延长杆部位于所述调节螺管部远离所述箱体的一端,用以与脊柱固定。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当使用本技术提出的脊柱非融合内固定装置作为脊柱侧弯手术的脊柱固定装置时,该后续的调节延长调节杆时,能在方便安全的门诊局部麻醉并施以小切口手术,直接撑开侧弯的脊柱,以满足脊柱侧弯患者的术后生长需要,减少各种严重的未成年脊柱的融合并发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脊柱非融合内固定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沿图1中A-A直线所作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沿图1中B-B直线所作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如下所示:1.箱体;2.涡轮;3.蜗杆;31.内角通孔;4.延长螺栓;5.延长调节杆;51.调节螺管部;52.延长杆部;6.第一法兰盘;7.第二法兰盘。【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的脊柱非融合内固定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脊柱非融合内固定装置主要包括箱体1、涡轮2、蜗杆3、两根延长螺栓4以及两根延长调节杆5。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箱体I的长、宽、高尺寸可优选为2cm?3cm,然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箱体I的形状以及尺寸可根据手术的实际需要灵活调整,并不以此为限。箱体I开设有两个第一开口,用以分别供两根延长螺栓4穿过。并且,箱体I的两个开口分别通过一第一法兰盘6封闭,且第一法兰盘6中部开设有供延长螺栓4穿过的开孔。通过上述第一法兰盘6的结构设计,可以避免术后恢复过程中发生例如软组织等人体组织生长进入箱体I的问题。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涡轮2设于箱体I内且具有两侧面,蜗杆3设于箱体I内且传动配合于涡轮2。具体来说,涡轮2与蜗杆3呈90°交错角啮合。并且,箱体I开设有两个第二开口,以供蜗杆3的两端部露出于箱体I。蜗杆3的中央位置开设有内角通孔31,即该内角通孔31中心线与蜗杆3的中心线重合。为了进一步避免术后恢复过程中,发生例如软组织等人体组织生长进入箱体I的问题,在第二开口上还设有第二法兰盘7,第二法兰盘7能封闭蜗杆3端部与第二开口之间的空隙,且可使具有内角通孔31的蜗杆3端部由第二法兰盘7中间的开孔露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在蜗杆3内开设内六角通孔的设计,上述结构能够在手术中利用与该内角通孔31适配的六角形改锥,插入该蜗杆3内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脊柱非融合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涡轮(2),设于所述箱体(1)内且具有两侧面;蜗杆(3),设于所述箱体(1)内且传动配合于所述涡轮(2);两根延长螺栓(4),分别固定于所述涡轮(2)两侧面的中心位置,且所述延长螺栓(4)与所述涡轮(2)共轴;以及两根延长调节杆(5),所述延长调节杆(5)内开设有螺孔,用以螺纹配合于所述延长螺栓(4)上,所述两根延长调节杆(5)的螺孔内的螺纹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建雄
申请(专利权)人:沈建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