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动态连接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5133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7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脊柱动态连接棒,包括:上连接部;下连接部;以及弹性件,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通过所述弹性件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所述下连接部和所述弹性件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弹性件中设有弹性孔,且弹性凹槽形成在所述弹性件的外周部中。所述弹性凹槽由多阶段凹槽和空心孔形成,其中所述空心孔位于所述多阶段凹槽中的相邻阶段的凹槽之间,且将所述相邻阶段的凹槽相互连接起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脊柱动态连接棒能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在提供脊柱稳定性的同时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为骨科内植物
,特别地涉及ー种脊柱动态连接棒
技术介绍
当椎间盘退变或小关节滑脱或退变时,会导致椎间高度丢失,后方结构不稳,从而会导致椎间孔和椎孔狭窄;而这种狭窄会压迫脊神经或神经根,导致病人腰腿疼、麻木等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在解决这ー问题上已知的最主要的方法是椎间融合术,通过该椎间融合术,可以保持椎间高度,減少神经结构的压力。目前,主要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系统中连接棒通常是坚固的金属连接棒)、融合器以及各种板状器件进行坚强固定。然而,融合节段的相对固定会导致应カ向邻近椎体集中,尤其会加重相邻椎体的负载。同时,融合节段的活动度丧失会导致相邻节段的活动范围増大,以补偿融合节段的活动能力,从而引起邻近节段的生物力学环境异常,生物力学环境的改变最终导致了邻近节段退变。脊柱外科医生和研究者研究发现,现有的椎弓根螺钉系统在植入后不能活动。虽然它增加了腰椎的稳定性,但是同时也改变了腰椎的生物力学环境,从而导致邻近节段退变的可能性。现在已经有ー些腰椎动态植入物出现,但是它们的治疗效果较差,主要是稳定性能不够,运动范围过大,还会有棘突骨折、植入物松动等相关并发症,从而导致再次手术的可能性。另ー方面,这些植入物不能或不适合治疗较为严重的腰椎退变症状,导致这些植入物的应用范围很窄。近来,临床上已出现了几种椎弓根动态连接棒,用于各种程度的腰椎退变症状的手术治疗。这些动态连接棒的主要功能是保证脊柱稳定的基础上,提供额外的动态运动性能。现有技术专利文献US20070233075公开了ー种椎弓根螺钉系统,其由螺钉、内核、间置物等組成,内核穿入间置物而置于相邻椎体的螺钉上,并有特殊的锁扣锁紫。通过调整内核与间置物的刚度可以为病人提供稳定性能和动态性能。该现有技术椎弓根螺钉系统需要提供内核和间置物,因而结构复杂,不方便手术植入。Scient’ x-Alphatec Spine 公司提出了ー种lsobar TTL 植入物,该植入物为ー种动态连接棒,该连接棒的中间有ー个完整的缓冲装置組成,该缓冲装置包含层叠的盘状钛合金结构,允许线性伸縮,控制轴向和成角运动。每个盘簧都经过氮氧化处理,增强了抗磨损能力。棒的缓冲特性在设计上允许0. 4mm最大轴向压缩和拉伸,同时允许(在屈伸和侧屈吋)最大成±2. 25°的运动。缓冲特性可以起到线性弹性“缓冲器”的作用。在组合式装配系统中,应用于非融合节段,仅仅限制了屈伸活动和轴向运动,但是没有侧弯和扭转性能。另外,该系统还包括预置近15°的前凸。该现有技术植入物的结构也较为复杂,需要较多的组装步骤,不方便手术植入。现有技术专利文献CN100409820C提出了ー种带形状记忆合金的生物柔性脊柱固定装置,其公开了ー种带形状记忆合金的生物柔性脊柱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虽可获得很好的柔韧性,但该固定装置的刚度较弱,稳定性不强,不能提供脊柱足够的动态稳定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开发ー种脊柱动态连接棒,其能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在提供脊柱稳定性的同时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ー种脊柱动态连接棒,包括上连接部;下连接部;以及弹性件,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通过所述弾性件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所述下连接部和所述弹性件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弹性件中设有弹性孔,且弹性凹槽形成在所述弹性件的外周部中。通过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ー种椎弓根动态系统,其结构和性能都优于现有的产品。特别地,根据本专利技术,脊柱动态连接棒的上连接部、下连接部和弾性件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弹性件中设有弹性孔,且弹性凹槽形成在所述弹性件的外周部中。因而,本专利技术的脊柱动态连接棒的结构为単一结构,因而不需要机械连接组装。而且,在连接棒和椎弓根螺钉固定后,依靠连接棒的刚度可以提供脊柱的即刻稳定性,同时,连接棒的弾性件的弾性性能又可以提供脊柱在一定范围内的活动度,以保持正常脊柱的生物力学环境。因而,本专利技术的脊柱动态连接棒能以简单 的结构实现在提供脊柱稳定性的同时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活动。优选地是,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相对于所述弹性件的中心线偏心布置;并且/或者,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的延伸轴线相互重合或不重合。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位置的偏心设计能使得脊柱动态连接棒更加贴合脊柱相邻节段的解剖外形变化。而且,本专利技术的脊柱动态连接棒的偏置的连接端可以在后伸和前屈时提供不同的限制作用力,从而偏置的连接端可以提供不同活动方向上的不同的限制程度,最終可以防止邻近节段退变。优选地是,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相对于所述弹性件弯曲地形成,从而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与弾性件的中心线形成一角度。所述角度优选地在0度至30度的范围内。脊柱动态连接棒的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的带角度设计可以使得脊柱动态连接棒更好地分担脊柱的异常载荷,帮助脊柱恢复正常的生物力学环境。优选地是,所述弹性件的外周轮廓是圆形、椭圆形、方块形或不规则形。脊柱动态连接棒的弾性件的不同的形状可以提供不同的弾性性能,从而可以更好地拟合脊柱正常的活动度和承载载荷之间的关系。优选地是,所述弹性件的外周轮廓尺寸能够沿着该弹性件的中心线变化,以使得所述弹性件具有非线性的弾性性能。由此,本专利技术的脊柱动态连接棒可以提供非线性的弹性性能,该弹性性能的非线性的设计更符合脊柱在承载时的力学性能表现,因而本专利技术的脊柱动态连接棒可以在植入后自适应脊柱的弯曲中心。优选地是,所述弹性孔的轮廓为月牙形、圆形、椭圆形、方块形或不规则形。通过形状的选择,可以为脊柱动态连接棒的弾性件提供不同的弾性性能,以更好地拟合脊柱正常的活动度和承载载荷之间的关系。优选地是,所述弹性孔的轴线与所述弹性件的中心线重合;或者所述弹性孔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弾性件的中心线偏移ー距离;或者所述弹性孔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弾性件的中心线倾斜一角度;或者所述弹性孔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弾性件的中心线偏移一距离且同时还倾斜一角度。通过弹性孔的位置和角度的选择,可以为脊柱动态连接棒的弾性件提供不同的弾性性能,以更好地拟合脊柱正常的活动度和承载载荷之间的关系。优选地是,所述弹性孔的宽度和长度或者孔径能够沿该弾性件的中心线变化,以使得所述弹性件具有非线性的弾性性能。由此,可以为脊柱动态连接棒的弾性件提供非线性的弾性性能,以更好地拟合脊柱正常的活动度和承载载荷之间的关系。优选地是,所述弹性凹槽在所述弹性件的外周部中螺旋形地延伸。由此,可以容易地为脊柱动态连接棒提供弾性性能。优选地是,能够通过调节所述弹性凹槽的槽宽、槽间距以及圈数来调节所述弹性件的弹性性能。由此,可以为脊柱动态连接棒的弹性件提供不同的弹性性能,以更好地拟合脊柱正常的活动度和承载载荷之间的关系。优选地是,所述弹性凹槽的槽宽和槽间距能够沿所述弹性件的中心线变化,以使得所述弹性件具有非线性的弾性性能。由此,可以更好地拟合脊柱正常的活动度和承载载荷之间的关系。优选地是,所述弹性凹槽的横截面轮廓是矩形或梯形。由此,可以更好地拟合脊柱正常的活动度和承载载荷之间的关系。优选地是,所述弹性凹槽由多阶段凹槽和空心孔形成,其中所述空心孔位于所述多阶段凹槽中的相邻阶段的凹槽之间且将所述相邻阶段的凹槽相互连接起来。由此,可以容易地为脊柱动态连接棒提 供弾性性能,并且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脊柱动态连接棒,包括:上连接部(2);下连接部(3);以及弹性件(4),所述上连接部(2)和所述下连接部(3)通过所述弹性件(4)相互连接,所述上连接部(2)、所述下连接部(3)和所述弹性件(4)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弹性件(4)中设有弹性孔(6),且弹性凹槽(5)形成在所述弹性件(4)的外周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凹槽由多阶段凹槽和空心孔(7)形成,其中所述空心孔(7)位于所述多阶段凹槽中的相邻阶段的凹槽之间,且将所述相邻阶段的凹槽相互连接起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动态连接棒,包括上连接部(2);下连接部(3);以及弹性件(4),所述上连接部(2 )和所述下连接部(3 )通过所述弹性件(4 )相互连接,所述上连接部(2)、所述下连接部(3)和所述弹性件(4) 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弹性件(4)中设有弹性孔(6),且弹性凹槽(5)形成在所述弹性件(4)的外周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凹槽由多阶段凹槽和空心孔(7)形成,其中所述空心孔(7)位于所述多阶段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芳李雷刘道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创骨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