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椎板桥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502237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30 1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脊柱椎板桥接系统,包括固定板主体、显影标志物、短骨钉和长骨钉,固定板主体由椎板固定端、斜面支撑肋和侧块固定端连接而成,且整体为一类“Z”形,椎板固定端上设置有两个直排通孔,短骨钉与直排通孔配合,侧块固定端上设置有两个横排通孔,长骨钉与横排通孔配合,椎板固定端、斜面支撑肋和侧块固定端具有相同厚度,为0.8mm~1.0mm;斜面支撑肋的宽度小于椎板固定端的最大宽度且小于侧块固定端的最大宽度;斜面支撑肋的宽度为4.5mm~5mm;椎板固定端的最大宽度为6mm~10mm;侧块固定端的最大宽度为6mm~1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统具有良好的弹性,在螺钉加压下能更好地贴合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脊柱椎板桥接系统
技术介绍
人体脊柱椎管由于各种因素如发育性椎管狭窄、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后纵韧带骨华症、黄韧带肥厚等常会导致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引起轴性疼痛、四肢疼痛麻木、肌无力甚至瘫痪等症状,严重的影响生活。针对上述病症,采用椎板开门成型术是常用的扩大椎管的有效方法。单开门椎板成型术是目前较为普遍的椎板成型术。目前椎板桥接系统已广泛用于椎板开门成型术中椎板的重建,它能扩大椎管,支撑保护后方结构。目前现有的脊柱椎板桥接系统形状各异,后期长远的效果也各不同,在材料的选取上,清一色的是医用钛合金,金属椎板系统植入人体后存在着应力遮挡、CT及MR检查时产生伪影影响临床观察等缺陷。金属椎板桥接系统植入后,利用金属系统自身的刚性和硬度,对椎板侧主动施加一长久的支撑力或拉力,这一作用力使椎板被动地被成型固定,长期存在内部应力,不利于椎板本身的成型生长。因此,实有必要对现有的脊柱椎板桥接系统进行改进,使其材料物理性能接近人体骨质,生物相容性良好,且X射线可穿透,以提高椎板开门术的治疗效果和保持脊柱椎板的连续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脊柱椎板桥接系统,该系统能更好地贴合骨面,植入后由椎板本身主动施加成型力,系统只起到受力作用,保留人体原始生物力学,椎板与系统螺钉内部应力小,螺钉脱落率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脊柱椎板桥接系统,包括固定板主体、显影标志物、短骨钉和长骨钉,所述固定板主体由椎板固定端、斜面支撑肋和侧块固定端连接而成,且整体为一类“Z”形,所述椎板固定端上设置有两个直排通孔,所述短骨钉与所述直排通孔配合,所述侧块固定端上设置有两个横排通孔,所述长骨钉与所述横排通孔配合,所述椎板固定端、所述斜面支撑肋和所述侧块固定端具有相同厚度,为0.8mm~1.0mm;所述斜面支撑肋的宽度小于所述椎板固定端的最大宽度且小于所述侧块固定端的最大宽度;所述斜面支撑肋的宽度为4.5mm~5mm;所述椎板固定端的最大宽度为6mm~10mm;所述侧块固定端的最大宽度为6mm~10mm。上述的脊柱椎板桥接系统,其中,所述椎板固定端远离斜面支撑肋的一侧具有半圆形端部,且所述椎板固定端的宽度从所述半圆形端部往靠近斜面支撑肋的一侧递减。上述的脊柱椎板桥接系统,其中,所述斜面支撑肋的底面靠近所述椎板固定端位置斜向下延伸出一支撑体,且所述支撑体与所述椎板固定端及所述斜面支撑肋形成一类虎口形卡口。上述的脊柱椎板桥接系统,其中,所述斜面支撑肋的底面靠近所述侧块固定端位置竖直向下延伸出一凸起挡块,且所述凸起挡块贯穿所述斜面支撑肋的整个宽度。上述的脊柱椎板桥接系统,其中,所述显影标志物为两个,其中一个位于所述椎板固定端上,且位于两个直排通孔中心连线的侧边;其中另一个位于所述侧块固定端上,且位于两个横排通孔中心连线的侧边。上述的脊柱椎板桥接系统,其中,所述显影标志物的长度为1.1mm~1.3mm。上述的脊柱椎板桥接系统,其中,所述固定板主体、所述短骨钉和所述长骨钉皆采用医用植入级聚醚醚酮材料制成。上述的脊柱椎板桥接系统,其中,所述显影标志物采用医用钛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固定板主体采用超薄化设计,系统具有良好的弹性,使其在螺钉加压下能更好地贴合骨面,植入后由椎板本身主动施加成型力,系统只起到受力作用,保留人体原始生物力学,椎板与系统螺钉内部应力小,螺钉脱落率小。进一步地,椎板固定端的卡口和侧块固定端的凸起挡块设计,使得系统术中还能起到即时支撑扩大椎管、恢复椎管容积、保护后方的作用,术后可施加长期的辅助支撑力,有效防止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型术后再关门,手术操作简单实用、可靠、安全、有效。另外,聚醚醚酮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与人体无排斥反应,术后减少副作用,远期效果好。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脊柱椎板桥接系统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脊柱椎板桥接系统的主视图;图3是图1中的固定板主体的立体图;图4是图1中的短骨钉主视图;图5是图1中的长骨钉主视图。其中,附图标记1—固定板主体11—椎板固定端111—直排通孔12—斜面支撑肋13—侧块固定端131—横排通孔2—显影标志物3—短骨钉31—起始处自攻刃口4—长骨钉41—起始处自攻刃口5—支撑体6—凸起挡块L—斜面支撑肋的宽度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脊柱椎板桥接系统包括固定板主体1、显影标志物2、短骨钉3和长骨钉4,固定板主体1由椎板固定端11、斜面支撑肋12和侧块固定端13连接而成,且整体为一类“Z”形,椎板固定端11上设置有两个直排通孔111,短骨钉3与直排通孔111配合,侧块固定端13上设置有两个横排通孔131,长骨钉4与横排通孔131配合。短骨钉3上设置有起始处自攻刃口31。长骨钉4上设置有起始处自攻刃口41。本技术中,固定板主体1采用超薄设计,具体来说:椎板固定端11、斜面支撑肋12和侧块固定端13具有相同厚度,为0.8mm~1.0mm,较佳为0.8mm;斜面支撑肋12的宽度L小于椎板固定端11的最大宽度且小于侧块固定端13的最大宽度;斜面支撑肋12的宽度为4.5mm~5mm,较佳为4.5mm;椎板固定端11的最大宽度为6mm~10mm,较佳为6mm;侧块固定端13的最大宽度为6mm~10mm,较佳为6mm。也就是说,斜面支撑肋12相对椎板固定端11和侧块固定端13较为收窄。本技术基于上述设计,系统具有良好的弹性,使其在螺钉加压下能更好地贴合骨面,植入后由椎板本身主动施加成型力,系统只起到受力作用,保留人体原始生物力学,椎板与系统螺钉内部应力小,螺钉脱落率小。再一次参阅图1和图3,椎板固定端11远离斜面支撑肋12的一侧具有半圆形端部,且椎板固定端11的宽度从半圆形端部往靠近斜面支撑肋12的一侧递减。本实施例中,斜面支撑肋12的底面靠近椎板固定端11位置斜向下延伸出一支撑体5,且支撑体5与椎板固定端11及斜面支撑肋12形成一类虎口形卡口。本实施例中,斜面支撑肋12的底面靠近侧块固定端13位置竖直向下延伸出一凸起挡块6,且凸起挡块6贯穿斜面支撑肋12的整个宽度。凸起挡块6为斜面支撑肋12的底面延长线与竖直方向相交所成的锐角凸起。本实施例中,显影标志物2为两个,其中一个位于椎板固定端11上,且位于两个直排通孔111中心连线的侧边;其中另一个位于侧块固定端13上,且位于两个横排通孔131中心连线的侧边。本实施例中,显影标志物2的长度为1.1mm~1.3mm,较佳为1.1mm。也就是说,显影标志物2的长度大于椎板固定端11的厚度,也大于侧块固定端13的厚度。本实施例中,固定板主体1、短骨钉3和长骨钉4皆采用医用植入级聚醚醚酮(PEEK)材料制成。由于聚醚醚酮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与人体无排斥反应,术后减少副作用,远期效果好。本实施例中,显影标志物2采用医用钛制成。本技术的脊柱椎板桥接系统的使用方法是:经后路显露脊柱椎板,首先确定椎板切开侧及铰链侧,先铰链侧的准备:仅留松质骨和内层皮质,形成骨槽;椎板切开侧准备:将切开的椎板向上、向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脊柱椎板桥接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脊柱椎板桥接系统,包括固定板主体、显影标志物、短骨钉和长骨钉,所述固定板主体由椎板固定端、斜面支撑肋和侧块固定端连接而成,且整体为一类“Z”形,所述椎板固定端上设置有两个直排通孔,所述短骨钉与所述直排通孔配合,所述侧块固定端上设置有两个横排通孔,所述长骨钉与所述横排通孔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椎板固定端、所述斜面支撑肋和所述侧块固定端具有相同厚度,为0.8mm~1.0mm;所述斜面支撑肋的宽度小于所述椎板固定端的最大宽度且小于所述侧块固定端的最大宽度;所述斜面支撑肋的宽度为4.5mm~5mm;所述椎板固定端的最大宽度为6mm~10mm;所述侧块固定端的最大宽度为6mm~1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椎板桥接系统,包括固定板主体、显影标志物、短骨钉和长骨钉,所述固定板主体由椎板固定端、斜面支撑肋和侧块固定端连接而成,且整体为一类“Z”形,所述椎板固定端上设置有两个直排通孔,所述短骨钉与所述直排通孔配合,所述侧块固定端上设置有两个横排通孔,所述长骨钉与所述横排通孔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椎板固定端、所述斜面支撑肋和所述侧块固定端具有相同厚度,为0.8mm~1.0mm;所述斜面支撑肋的宽度小于所述椎板固定端的最大宽度且小于所述侧块固定端的最大宽度;所述斜面支撑肋的宽度为4.5mm~5mm;所述椎板固定端的最大宽度为6mm~10mm;所述侧块固定端的最大宽度为6mm~1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椎板桥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椎板固定端远离斜面支撑肋的一侧具有半圆形端部,且所述椎板固定端的宽度从所述半圆形端部往靠近斜面支撑肋的一侧递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椎板桥接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顺巧张培发余振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聚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