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锡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9376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旋转式锡炉包括加热构件、除渣板、炉体及传动构件所组成;该传动构件结合于一座体上,传动轴可带动炉体旋转;加热构件及除渣板结合于一架体上,使加热构件经由炉体的炉口延伸至其内部,并使除渣板置于炉口的上缘;当加热构件使炉体内的锡熔化为锡液后,传动构件即带动炉体旋转;当炉口的锡液表面被氧化成为不可使用的锡渣时,该等锡渣会随炉体转动而碰触除渣板,沿著除渣板的斜面往炉口外侧移动,掉落于炉体外。(*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旋转式锡炉,尤其是以加热构件直接加热锡液,并其有固定式除渣板可刮除旋转炉体内锡液表面被氧化的锡渣。锡炉是用以加热及容置锡液,提供焊锡供电子零件间焊接之用。锡液表面的锡易被氧化,成为不可供焊接的锡渣。一般是以活动式拨杆沿著锡液表面刮除锡渣,该种活动式拨杆的结构复杂且占空间,并不理想。市面上另有一种拨杆为固定式而锡炉为可旋转的结构,虽可利用固定的拨杆刮除随锡炉旋转的锡渣,但该锡炉的加热管是包覆于锡炉的外壁,透过炉壁间接加热锡液;因其加热管随著锡炉一并旋转,故以旋转碳刷传输加热管所需的电力该种传输电力的结构易损耗,且其整体结构复杂,不易维修作业。为改善该种旋转式锡炉结构上复杂、易损耗及不易维修等的缺失,经创作人一再研究后,终完成本技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旋转式锡炉,其具有结构简单、较不会损耗且易维修的优点。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以固定式加热管插入锡炉内直接加热锡液,具有简单加热结构的旋转式锡炉。本技术一种旋转式锡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构件、除渣板、炉体及传动构件所组成;该传动构件结合于一座体上,其传动轴结合于炉体下方可带动炉体旋转;该加热构件及除渣板结合于一架体上,使加热构件由炉体的炉口延伸至其内部,并使除渣板置于炉口的上方。其中该加热构件包括电热管及包覆于电热管外围的套管。其中该架体上端设有一架板;该架板设有孔以结合加热构件。其中该架体底端结合于座体上,其上端延伸有两横杆以结合该架板该架体与两横杆之间结合有隔热环垫;该架板的一孔结合一延伸至炉体内部的温度感测棒;该架板前端结合除渣板。其中该除渣板具有斜面。其中该炉体包括外层及内层,其外层结合于底板上。其中该炉体的外层及内层间结合一保温层;该外层结合有导槽,该导槽设于除渣板的外端。其中该座体包括上板及下板,其间以数支柱相结合;该下板下端结合数支脚;该传动构件是由马达以相啮合的齿轮带动传动轴旋转;该马达与下板相结合;该传动轴藉轴承与上板相枢接。其中该马达输出轴与齿轮的套孔间套接一隔热套垫。其中该上板及下板的周边结合隔板;上板上方结合围板;该架体上方结合一置围罩;该隔板、围板及围罩均设有散热孔。其中该炉体的内层、电热管的套管及温度感测棒外侧的包覆层均为钛合金材料制成。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功效及实施例,请参阅图式详细说明如下,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部分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主要是由加热构件10、除渣板20、炉体30及传动构件40所组成;该加热构件10包括电热管11及包覆于电热管11外围的套管12,电热管11的后端连接电线13;一架体50底端结合于传动构件40的座体60上,其上端延伸有两横杆51以结合一架板52;该架体50与两横杆51之间结合有隔热环垫53;该架板52设有孔以分别结合两加热构件10及一温度感测棒70,其前端结合除渣板20;该加热构件10及温度感测棒70均由炉体30的炉口301伸入炉体30内;该除渣板20置于炉口301的上缘,其两侧具有斜面21;该炉体30包括外层31、保温层32及内层33,其外层31结合于底板34上;外层31结合两导槽35,该两导槽35分设于除渣板20两端的相对面上;该座体60包括上板61及下板62,其间以数支柱63相结合;下板62下端结合数支脚64;该传动构件40是由马达41以相啮合的齿轮42及齿轮43带动传动轴44旋转,而传动轴44上端结合于底板34下端;该马达41与下板62相结合,其输出轴411与齿轮42的套孔间套接一隔热套垫412,并以螺钉413将齿轮42及隔热套垫412锁固于输出轴411的外侧;该隔热套垫412可阻止热量传至马达41的输出轴441,以防止马达41因受高温而受损;该传动轴44结合上轴承441及下轴承442,而上轴承441及下轴承442又分别结合于上板61贯穿孔的上下面,使传动轴44与上板61相枢接;传动轴44的下端与齿轮43的套孔间套接一隔热套垫443,并以螺钉444将齿轮43及隔热套垫443锁固于传动轴44上,该隔热套垫443可阻止热量传至齿轮43;上板61及下板62的周边以螺钉65锁固隔板66,该隔板66设有散热孔661;上板63上方以螺钉67锁固围板68以包围炉体30前端两导槽35之间区域,以保护操作人员避免直接碰触高温的炉体30;该围板68设有散热孔681;该架板52上方结合一置围罩54,该围罩54亦设有散热孔541。本技术炉体30的内层33、除渣片20、电热管11的套管12及温度感测棒70外侧的包覆层均为钛合金材料制成,以避免遭受高温锡液的腐蚀。请参阅图4所示,本技术加热构件将置于炉体30内的锡熔化为锡液80后,使传动构件带动炉体3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锡液80表面上的部分被氧化的锡渣81会随炉体30旋转到除渣板20处即会被刮除,且会沿著斜面21往外移动,最后往炉体30外侧沿两导槽35滑落,使炉体30内的锡液80维持干净的液面以供使用。本技术加热构件直接由上方插入炉体内加热锡液;藉由温度感测棒测量锡液的温度,以做为控制锡液温度的依据;传动构件设有隔热套垫以阻止高温传至马达,防止马达受损;并设有围罩、围板、隔板等安全保护设计;具有结构简单、较不易损耗,操作安全且容易维修等的优点。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技术所为的修饰、变化,皆属本技术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综上所述,本技术与习知旋转式锡炉的结构有明显的差异,且其有多项功效增进,已合于新型专利要件,恳请早日准予专制,以、嘉惠社会。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式锡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构件、除渣板、炉体及传动构件所组成;该传动构件结合于一座体上,其传动轴结合于炉体下方可带动炉体旋转;该加热构件及除渣板结合于一架体上,使加热构件由炉体的炉口延伸至其内部,并使除渣板置于炉口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锡炉,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加热构件包括电热管及包覆于电热管外围的套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锡炉,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架体上端设有一架板;该架板设有孔以结合加热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锡炉,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架体底端结合于座体上,其上端延伸有两横杆以结合该架板该架体与两横杆之间结合有隔热环垫;该架板的一孔结合一延伸至炉体内部的温度感测棒;该架板前端结合除渣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锡炉,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除渣板具有斜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锡炉,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炉体包括外层及内层,其外层结合于底板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式锡炉,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炉体的外层及内层间结合一保温层;该外层结合有导槽,该导槽设于除渣板的外端。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锡炉,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座体包括上板及下板,其间以数支柱相结合;该下板下端结合数支脚;该传动构件是由马达以相啮合的齿轮带动传动轴旋转;该马达与下板相结合;该传动轴藉轴承与上板相枢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式锡炉,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马达输出轴与齿轮的套孔间套接一隔热套垫。10.根据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锡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构件、除渣板、炉体及传动构件所组成;该传动构件结合于一座体上,其传动轴结合于炉体下方可带动炉体旋转;该加热构件及除渣板结合于一架体上,使加热构件由炉体的炉口延伸至其内部,并使除渣板置于炉口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昆强
申请(专利权)人:昆荣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