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容后冷
,具体涉及新型高效翅片式压容后冷。
技术介绍
管壳式后冷一般由管箱、管板、换热管、壳体、折流板或支撑板、拉杆、定距管、钩圈、浮头盖等组成。其结构特点一端管板与壳体固定,另一端管板(浮动管板)与壳体之间没有约束,可在壳体内自由浮动。然而管壳式换热器没有汽水分离的功能,导致经过冷却的气体仍含有大量水分,若直接进入工厂系统,会给工厂系统造成很大负担。因此现在,管壳式后冷必须与汽水分离器配套使用,以除去气体中的绝大部分水分。现有的压容后冷是水走管内,气走管外。高压气流会一直对换热管进行冲击(进气口最为明显),长期下去,很容易造成铜管腐蚀破裂。高压气体经折流板的引导,在筒体内窜动,容易引起轻微震动,但时间一久,铜管就会被折流板割破或剪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新型高效翅片式压容后冷,它采用高效的蓝波铝翅片,不仅仅增加了换热效率,而且轻松具有汽水分离的作用,且其体积小、重量轻,有效节省了运输安装费用。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后部冷却器壳体1、排气口 2、进气口 3、后冷垫片4、后部冷却器芯组5 ...
【技术保护点】
新型高效翅片式压容后冷,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后部冷却器壳体(1)、排气口(2)、进气口(3)、后冷垫片(4)、后部冷却器芯组(5)、螺栓弹垫(6)和排水口(7),后部冷却器壳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排气口(2)和进气口(3),后部冷却器壳体(1)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后冷垫片(4)、后部冷却器芯组(5)和螺栓弹垫(6),且螺栓弹垫(6)设置于后冷垫片(4)和后部冷却器芯组(5)之间,排水口(7)设置在后部冷却器壳体(1)的另一端底侧。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高效翅片式压容后冷,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后部冷却器壳体(I)、排气口(2)、进气口(3)、后冷垫片(4)、后部冷却器芯组(5)、螺栓弹垫(6)和排水口(7),后部冷却器壳体(I)的左右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排气口(2)和进气口(3),后部冷却器壳体(I)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后冷垫片(4)、后部冷却器芯组(5)和螺栓弹垫¢),且螺栓弹垫(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举,
申请(专利权)人:复盛易利达上海压缩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