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管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61428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02:31
提供一种翅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及与其紧密接触的翅片,及分别位于翅片两端部的管板和大端盖、小端盖,所述大端盖和小端盖与两个管板之间分别形成储油腔Ⅰ和储油腔Ⅱ,其中,小端盖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管板上制有台阶孔,换热管插入台阶孔内且与其小孔端间隙配合,所述台阶孔的大孔端内设有铜套,所述铜套下端部厚度大于其上端部厚度,且铜套下端抵紧大孔端底部的台阶使铜套定位,铜套上端部与管板和换热管之间均留有供钎焊料流入的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保证铜管与管板焊接时焊接间隙均匀,焊料填充饱满,焊接强度大幅提高,同时在高频振动环境下工作产品也不会发生泄漏或其它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翅管式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属热交换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翅管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常规翅管式换热器大多用于静止状态和常温的工作环境,而在高温、高频振动的 工作环境下对产品的可靠性要求更高,常规翅管式换热器难以满足这样的要求。传统的翅 片管式结构换热器的铜管一般为O. 35、. 50mm的薄壁铜管,管板为1. 5 2mm的钣金件,铜管 与管板焊接时,用传统的焊接方法无法保证钎料在铜管圆周上填充均匀(见附图6)。钎焊时 的钎料流动、钎料填充受铜管与管板同心度的影响而一致性差,焊缝的填充性无法测量,焊 缝质量无法判断,焊接的可靠性、疲劳寿命无法评估,产品的使用寿命得不到保证,当产品 在高频振动状态下工作或管内充气进行气密性试验时,铜管与管板接触部位因面积小会发 生挤压受力,引起铜管变形和泄漏,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翅管式换热器,管板设有凸台和台阶孔,配合高 精度焊接铜套使焊接间隙自然形成,焊接时焊料填充饱满,得到最大的焊接强度,管板和铜 套的配合避免了管板和铜管之间的直接接触,尤其是在进行气密性试验时铜管内部充气的 情况下,避免了铜管与管板直接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翅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1)及与其紧密接触的翅片(2),及分别位于翅片(2)两端部的管板(3)和大端盖(4)、小端盖(6),所述大端盖(4)和小端盖(6)与两个管板(3)之间分别形成储油腔Ⅰ(5)和储油腔Ⅱ(7),其中,小端盖(6)上设有进液口(8)和出液口(9),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3)上制有台阶孔(12),换热管(1)插入台阶孔(12)内且与其小孔端间隙配合,所述台阶孔(12)的大孔端内设有铜套(11),所述铜套(11)下端部厚度大于其上端部厚度,且铜套(11)下端抵紧大孔端底部的台阶使铜套(11)定位,铜套(11)上端部与管板(3)和换热管(1)之间均留有供钎焊料流入的间隙(18)。

【技术特征摘要】
1.翅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I)及与其紧密接触的翅片(2),及分别位于翅片(2)两端部的管板(3)和大端盖(4)、小端盖(6),所述大端盖(4)和小端盖(6)与两个管板(3)之间分别形成储油腔I (5)和储油腔II (7),其中,小端盖(6)上设有进液口(8)和出液口(9),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3)上制有台阶孔(12),换热管(I)插入台阶孔(12)内且与其小孔端间隙配合,所述台阶孔(12)的大孔端内设有铜套(11),所述铜套(11)下端部厚度大于其上端部厚度,且铜套(11)下端抵紧大孔端底部的台阶使铜套(11)定位,铜套(11)上端部与管板(3 )和换热管(I)之间均留有供钎焊料流入的间隙(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孔(12)端部制有凸台(13),所述铜套(11)插入台阶孔(12)后其上端面低于凸台(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I)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积平杨璟宁丽红王孟林黄顺银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宝成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