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研究细胞间作用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89980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研究细胞间作用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该微流控芯片表面有微结构和微通道,两种细胞分别固定在各自特定的细胞培养区域,细胞之间通过微通道进行细胞间的互相作用,在显微镜下可以直观地研究两种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的互相作用,为研究细胞生物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研究技术,主要应用于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药物筛选等相关领域。该微流控芯片实现了两种细胞的共培养,具有直观、便捷化、微型化以及试剂与样品用量少的特点,为两细胞共培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该微流控芯片表面有微结构和微通道,两种细胞分别固定在各自特定的细胞培养区域,细胞之间通过微通道进行细胞间的互相作用,在显微镜下可以直观地研究两种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的互相作用,为研究细胞生物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研究技术,主要应用于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药物筛选等相关领域。
技术介绍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了建立更类似于体内环境的培养体系,尽可能使体外环境与体内环境相吻合,从而使细胞间能相互沟通信息,相互支撑生长增殖,人们在细胞培养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细胞共培养技术。细胞共培养技术是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共同培养于同一环境中,由于其具有更好地反映体内环境的优点,所以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细胞研究中。目前,细胞共培养技术最多应用于骨细胞和神经细胞。细胞共培养体系主要通过两种方法建立①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同时或分别接种于同一孔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之间直接接触;②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分别接种于不同的载体上,然后将这 两种载体置于同一培养环境之中,使不同种类的细胞共用同一种培养体系而不直接接触。共培养体系主要作用诱导细胞向另一种细胞分化;诱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研究细胞间作用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该微流控芯片表面有微结构和微通道,两种细胞分别固定在各自特定的细胞培养区域,细胞之间通过微通道进行细胞间的互相作用,在显微镜下可以直观地研究两种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的互相作用,为研究细胞生物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研究技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研究细胞间作用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该微流控芯片表面有微结构和微通道,两种细胞分别固定在各自特定的细胞培养区域,细胞之间通过微通道进行细胞间的互相作用,在显微镜下可以直观地研究两种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的互相作用,为研究细胞生物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研究技术。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究细胞间作用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作步骤如下 (1)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设计和绘制微流控芯片中各层芯片的微结构和微通道图形。(2)通过微加工技术在各层微流控芯片基材表面和粘性薄膜上加工所需的微结构和微通道,包括样品池、废液池、微孔和微通道。(3)利用双层粘性薄膜,将各层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对齐、粘合、加压封合,组成两种细胞共培养的微流控芯片。(4)将不同细胞溶液从样品池加入,控制微流体的层流速度,将两种细胞植入到微流控芯片中的主微通道中。(5)完成两种细胞在微通道中的植入后,进行细胞的培养。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研究细胞间作用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这种研究细胞间作用的微流控芯片的核心功能器件是微流控芯片,此芯片以液差产生的重力作为样品微流体流动的驱动力,可以批量生产、多次利用、灵活设计与组装。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研究细胞间作用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这种研究细胞间作用的微流控芯片上的微结构和微通道是通过数控铣刻、激光刻蚀、LIGA技术、模塑法、热压法、化学腐蚀、软刻蚀技术的微加工方法在芯片基材表面制备,尺寸在微米级别。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汶颢芯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