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相结构乳胶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89201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相结构乳胶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三硫代碳酸酯化合物、水以及软单体混合,进行聚合反应;再加入硬单体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合物乳液;将聚合物乳液与交联剂、活化剂混合均匀,倒入模具中静置初步成膜,待固含量为80%~95%时,在100℃~200℃焙烘0.5h~3h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软单体发生聚合反应,被限定于乳胶粒壳层,硬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向乳胶粒内部伸展形成乳胶粒的核,乳胶粒呈核壳结构,然后成膜时,引发位于乳胶粒界面的活泼基团,粒子间的聚合物链相互偶联,得到微相结构乳胶膜。该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条件温和,微相结构易于控制,且微相结构乳胶膜力学性能优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性涂料及粘合剂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相结构水性乳胶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水性涂料以水为分散介质,与溶剂型涂料相比,具有有机挥发性物含量(VOC)低、无异味且毒性低、贮存及使用安全和方便等特点。然而,水性涂料如要替代传统的溶剂型涂料,则前者也应达到与后者相近的性能,如力学性能等。水性涂料的核心成分是聚合物胶乳,涂料的力学性能一定程度上与胶乳成膜时聚合物链在乳胶粒间的扩散以及由此形成的链缠结有关。相关理论与实验已经证明,玻璃化温度较低的聚合物在成膜时有较高的扩散速率,可在乳胶粒子间形成有效缠结,但由此类聚合物形成的乳胶膜的力学性能却很差。为使胶乳具有良好的成膜性,且膜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现阶段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物理共混的方法将均相的软、硬乳胶粒相互混合;另一种方法是制备结构型乳胶粒(例如核壳结构的乳胶粒)。上述两种方法得到的胶乳成膜,软单体的聚合物胶乳或组成壳层的软单体聚合物链可相互扩散并形成缠结,在膜中形成连续相,而硬单体聚合物成为分散相,由此得到的乳胶膜具有两相结构,乳胶膜的强度大大提高。进一步研究还表明,因后者乳胶膜内两相间存在部分共价键链接,膜受到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相结构乳胶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三硫代碳酸酯化合物、水以及软单体混合,进行第一步聚合反应;再加入硬单体进行第二步聚合反应,得到聚合物乳液;所述的三硫代碳酸酯化合物为含乙烯基的三硫代碳酸酯化合物、含烯属双键的三硫代碳酸酯化合物、含异氰酸酯基团的三硫代碳酸酯化合物或含环氧基团的三硫代碳酸酯化合物;2)将步骤1)中的聚合物乳液与交联剂、活化剂混合均匀,倒入模具中静置初步成膜,待固体重量百分含量为80%~95%时,在100℃~200℃焙烘0.5h~3h,得到微相结构乳胶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相结构乳胶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三硫代碳酸酯化合物、水以及软单体混合,进行第一步聚合反应;再加入硬单体进行第二步聚合反应,得到聚合物乳液; 所述的三硫代碳酸酯化合物为含乙烯基的三硫代碳酸酯化合物、含烯属双键的三硫代碳酸酯化合物、含异氰酸酯基团的三硫代碳酸酯化合物或含环氧基团的三硫代碳酸酯化合物; 2)将步骤I)中的聚合物乳液与交联剂、活化剂混合均匀,倒入模具中静置初步成膜,待固体重量百分含量为80% 95%时,在100°C 200°C焙烘O. 5tT3h,得到微相结构乳胶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相结构乳胶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的软单体为式1、式2或式3结构的化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相结构乳胶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在第一步聚合反应之前加入引发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相结构乳胶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的三硫代碳酸酯化合物、水、软单体、硬单体的质量比为1:4(T270 8^50 :5 3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相结构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雷徐建庆孙鹏杨海周利展戚栋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